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泥塑,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这些构成了泥塑艺术的精神内核。民间泥塑的用途主要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避灾和装饰摆设等。女娲造人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泥塑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每个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陕西凤翔的泥塑造型非常简洁,色彩鲜明,大红大紫,体现了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河北的泥塑题材比较多样,造型小巧,较活泼;河南淮阳、浚县的泥塑比较古朴,有很强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3.
朝暮 《科学之友》2022,(6):26-29
泥塑,也称彩塑,是一种古老的、用泥土塑制各种形象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有一批手工艺人延续着泥塑制作技艺,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泥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河州泥塑及其传承人常天平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古老而悠久的泥塑艺术发展到现在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得益于我国各地民间泥塑艺人的坚守与传承,他们化腐朽为神奇,将黄泥巴抟练成艺术品,从而赋予泥土生命。俗话说"民间有高手",在记者看来贾银永就是这样一位扎根于民间艺术土壤的泥塑高手。步入泥塑行业十几年,为了儿时的情怀执着坚守,厚积而薄发,2018年因一组儿童打预防针的作品《下一个就是我》在网络上一夜爆红,此后他的工作室引得众多媒体和游客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四大泥塑之一的凤翔泥塑,其代表作《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被选为中国生肖邮票图案,足以证明其文化魅力。3次入选国家名片传统的凤翔泥塑俗称耍货,是老人们为赠送给满月小孩而制作的,共有3种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泥塑,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是用泥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匠人们手捏刀拨,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泥土全新的生命力,将看似普普通通的泥土幻化成了一件件传神的艺术佳品,创造出了人间百态。  相似文献   

7.
正郸城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四步:揉泥、捏制、晾干、打磨。相比泥塑,钧瓷的生产工序极为复杂,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作、成形、素烧、釉烧、检选等数十道工序。张振福以自己的泥塑技法为基础,汲取钧瓷的传统制法工艺,把钧瓷彩釉制作工艺和泥塑完美结合,为泥塑穿上了华丽的钧瓷衣裳,成功研发出了"钧瓷泥塑"。那么,钧瓷泥塑是如何制成的?且看张振福手捏窑烧下的泥土"变身记"。  相似文献   

8.
<正>平遥泥人雕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它生于民间,为百姓所制所赏,传承至此,时代更替斗转星移,岁月的涤荡未使它褪去光芒,优秀的泥塑作品在以更生动、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6):16-21
正泥土,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滋养万物的根基,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更是赋予了泥土神奇的色彩。巧手慧心的民间匠人更是把泥土演绎成了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它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历经岁月洗礼,泥塑艺术依然折射出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正>民间泥塑,这种早先的立体视觉艺术,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泥塑讲究的是独创,要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塑造的永远都只是赝品。平遥泥人雕塑艺术是人、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之中,它以其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诸多的艺术形象,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  相似文献   

11.
泥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得老百姓的青睐,尤其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如今,泥塑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著称,但它确实为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泥塑在珍藏时间上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2.
泥人张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民间工艺,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开创了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起来泥人张到现在已经传到第六代了,  相似文献   

13.
<正>泥塑的产生至今已有千余年,它作为中华文明的民间文化载体,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伴随着民间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承,中国的泥塑从陶器皿、陶佛像,到儿童的玩具,从没有间断过。在千年的演变流传中,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泥塑的生产。人们以泥土为泥塑的原料,通过手工捏制的方式,结合中国书画技艺中勾勒、描绘、染色等手法,极具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当泥塑遇上钧瓷在周口郸城,有这样一个泥塑大师,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不仅把"玩"泥巴当成职业,还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把黄河花园口的泥土和家乡郸城的泥土混合、塑造、锻烧,制作出一个个反映豫文化乡土气息的泥塑人物。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捏泥人,在我国可有些历史,闻名遐迩的天津"泥人张"最早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经过数代相传,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而在河南,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泥人张",打小喜爱捏泥人,痴心探索40年,尤其是近20年,以黄河泥为原料,以豫东农村生活为创作素材,加上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一尊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大大丰富了中国雕塑的人物画廊,创造了当代泥塑新的传奇。他,就是泥塑大师张振福。  相似文献   

16.
<正>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造型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代最能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论肯定了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要素,人的行为对于大自然以及整个生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哲学上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在改造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泥塑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俗称"彩塑"或"泥玩"。一捧普通的泥土在民间艺人的匠心巧思下,幻化成富有灵魂和文化内涵的泥塑作品,它们或素或彩,乡土气息浓厚,反映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审美情趣。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泥塑艺术,伴随着人们对泥土的敲打,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2006年5月,泥塑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生产保护造血自救 在保护非遗方式的探讨和思考过程中,生产性保护是专家和学者争论比较多的一项保护办法.所谓生产性保护,可以理解为一种带有生产性质的保护手段.一位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专家认为:"把一件民间艺术品卖掉,它不值钱.但是,如果你把它研究出来,通过某种手段再去发展,它的价值就大了."比如年画、剪纸、泥塑、彩扎等民间美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生产性开发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并保留原有的手工技艺,达到保护这门技艺和"养活"传承人的目的.以这样的方式,使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手工技艺,如纺织、印染、刺绣、造纸、酿造等等,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积极的保护.因此,在非遗项目门类中,手工技艺是生产性保护的集中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9.
正泥土对于我们太稀松平常了,但是在泥塑师手里却是有灵魂的,创作灵感大多数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张振福的泥塑作品,多以自己见到的农村人物肖像为题材,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多半眯着眼、咧开大嘴,一幅淳朴欢快的憨态,仿佛诉说着他们历尽艰辛后的满足和希望,让欣赏的人也感同身受,富有极强的喜庆氛围和视觉冲击力。张振福泥塑作品特别崇尚艺术的"韵味",风格豪放夸张,形式兼工带写,追求中国美术的"大写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泥塑看起来只不过是用泥巴捏的小东西,实则不然,泥塑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需要掌握制作要领的,而且要多练才能得其精华并找到创作的艺术灵感。制作要领在黏土里掺进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种种人物的泥坯,晾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