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最让人神往的便是它无数的历史古迹,方尖石塔、阿克苏姆石碑、教堂、塔纳湖岛上科普特人修道院以及拉利贝拉的非洲耶路撒冷的岩石教堂.当然,历史和文化并不是这个地方引人注意的唯一事物,这里还有人们根深蒂固的、独特的传统文化.这里科普特教会的宗教信仰,这里原始部落人群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诞生——“特雷霍之家” 科尔多瓦位于阿根廷共和国中部,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城市里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林立,繁华的商业区里众多的教堂散布其间,似乎暗示人们历史上教会曾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俄罗斯的建筑,让人不约而同地想起洋葱头。俄罗斯的建筑是在宗教文化势力推动下发展的。俄罗斯文化起源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最初东斯拉夫人没有专门的庙宇来祭祀自己的神灵,后来出现了木教堂建筑。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可以说教堂建筑是俄罗斯自中古世纪开始,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有许多古树巨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活文物,它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 世界上最粗的大树 距离墨西哥城不太远有个城市,名叫“瓦哈嘎”,在那里的一个古老的教堂前面,有一株极为罕见的树木。此树巨干参天,分枝茂密,浓荫蔽日,高55米以上,主干周长约  相似文献   

5.
<正>苏格兰王罗伯特·布鲁斯(1306~1329年在位。以下简称罗伯特)没到55岁就去世了,死因不明。他的遗体被葬于一家教堂。该教堂1560年遭洗劫。19世纪初该教堂重建期间,建筑工发现了罗伯特的遗骨。随后,遗骨被隆重重葬。下葬前,头骨被制作了一个铸模。对罗伯特的相貌,没有任何可靠的历史记载或艺术刻画。他一生受多种疾病折磨,一些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诞生--"特雷霍之家" 科尔多瓦位于阿根廷共和国中部,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城市里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林立,繁华的商业区里众多的教堂散布其间,似乎暗示人们历史上教会曾在这个城市里占据着显赫的位置.事实上,在17世纪,如果没有耶稣教会的鼎力相助,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可能根本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7.
今天还能供人们参观游览的世界珍贵历史文化遗址,明天也许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2009年,国外媒体列出世界上部分濒危历史文化遗址名单  相似文献   

8.
漫步在北京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你会猛不丁地见到一扇古庙的山门、一道王府的影壁,或是一副教堂的十字架,东西方文化扑面而来.真是令人快慰。  相似文献   

9.
龙泉 《科学之友》2009,(10):34-36
居住在偏远、高寒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不仅有抗高寒、严酷自然条件的超常力,而且这个民族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与宗教的渗透融合,显示出独有的文化魅力。那些极具民族特征和宗教色彩的文化现象,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藏人的脑海,成为这个民族内心深层智慧和善良的表征,令人惊异而敬服!  相似文献   

10.
波士顿 首次开始进入波士顿的游玩路线,需要放入"自由之路的心脏".在这个项目里的"小脚游波士顿",专门为6~12岁的孩子和他们的陪伴人设计了路线."笔架山"开始于州会大厦,沿途参观一些保持原始古老风貌的波士顿知名文人的旧房子."文学地标"线路以寻找文人墨客的踪迹为主线."北部终点"以移民文化为内容,参观旧北部教堂和保罗·里维尔的房子."维多利亚背湾"设计的是艺术和建筑风格的观赏线路.  相似文献   

11.
刘氏庄园     
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大虽刘氏庄园始建于清末,至民国末年修建完成,经历了旧中国漫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近代历史时期,展现了一个从只有30多亩土地、世代务农的小地主到田连吁陌、甲第成街、银行字号遍布川省各地,政治、军事力量一度控制川康两省的大地主、大军阀的刘氏家族的暴发史,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同时,又体现出西方文化逐渐东侵并深入中国内陆的历史现象。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庄园建筑风格有中西合壁的倾向,它既继承7中国传统的营造基本作法和民族工艺,具有中国封建豪门府部的遗风,又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对庄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各种博物馆就是中国文明的缩影。人们借助博物馆,寻找到久远历史文化的踪迹,接受各种知识的熏陶。但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没有正规的地震博物馆,这无疑是个缺憾。但这个缺憾现已不存在,那就是有了“兰州地震博物馆”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之一就是博物馆……传播人类智慧与劳动创造的历史奇迹,展示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自然与文化瑰宝……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起源于人类对珍品的收藏,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4.
1929年春,当大学教授们纷纷忙于盘算他们的生活时,劳伦斯倒觉得自己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时已年近30的他,却还只能在原子的大门外望洋兴叹。在电子这层面纱笼罩下,原子核的真面目始终没有被揭露。在一次讲课中,他说原子核“像一个在大教堂里飞着的苍蝇”,这个比喻把听课的人都逗笑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谈论着如何才能将这只特殊的苍蝇捉住。大家都认为只有站在教堂顶上,向这苍蝇发射氢离子才能将它捉住。失去了欧内斯特·劳伦斯(E.O.Lawrence,1901~1958),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发明回旋加速器,获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电子的原子…  相似文献   

15.
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而维持这个体系正常运转的工具便是"文房四宝"。提起"文房四宝",大家都能很快说出"笔墨纸砚",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符号,是人类书写史上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文房四宝"中,毛笔居于首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书写,借助毛笔来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6.
轰动巴黎的科学表演 1746年4月春光明媚的一天。巴黎的市民穿红戴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向“巴黎圣母院”教堂前的广场赶去,去观看一场神奇的科学表演。 下午3时,教堂正门台阶上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坐满了达官显贵和皇室人员,四周彩旗飘扬,鼓乐齐鸣。表演开始了。为首的神父——巴黎实验物理学校教师诺雷  相似文献   

17.
当人类的脚步远离历史的尘埃,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探询的心灵逐渐贴近这个远古民族——羌族。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在“羌笛”声传来之前,便在中华文明史的典籍中留下浓浓的笔墨。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羌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文化艺术的闪光点,在羌风羌俗走出羌寨、走向世界之际,渐为人识,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好奇。  相似文献   

18.
名画预示空气污染 画坛上印象派的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的.为了此画,莫奈曾到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写生,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伦敦的雾天进行的,画面上隐约可见云遮雾绕中教堂的哥特式屋顶.  相似文献   

19.
1946年的一个平静的星期日,比基尼岛的岛民们刚刚做完礼拜,正要离开教堂时,美国政府派来的海军代表威尔斯趾高气扬地走进教堂,当众宣布:"美国要在比基尼岛进行有益于全人类的重要试验,你们必须哲时离岛迁往别处,在试验圆满结束之后,全岛居民可以重回故乡"。愚昧无知的岛  相似文献   

20.
正读图时代,文字逐渐失色。逐渐消亡的"活字"能否成为工艺品创新重生,它的"复活"能否为传统手艺提供一种新思路?今天,"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仍然在造福人类,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革新,活字印刷已悄然淡出历史舞台。我们不禁要问,活字印刷是不是要仅存于历史课本里了?在这个万众创新的创客时代,"活字"这种古老的艺术,能否跟上创新的步伐,走出一条涅槃之路?在深圳,两位有志于复活"活字文化"的使者——刘美松和韩湛宁将一些记录着历史文化信息的传统活字重新"唤醒",开辟了一个活字工坊,向人们展示活字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