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珠儿 《科学之友》2006,(4):33-33
海水对阳光具有吸收功能,但在2000~3000m深的海底,无疑是没有一缕阳光的,按理说那里不该有生物生存了。但事实却相反,1977年,法国科学家乘坐“阿尔2号”深潜艇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斯群岛海域,距海面3000m深,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5个生物群落:有粉红色的鱼,白色的螃蟹,以及成  相似文献   

2.
营救座头鲸     
王广树 《科学之友》2006,(11):56-57
“超渔”号渔船的几个潜水员从橡皮艇上跳入大海。他们紧急地向一头漂浮在水面上苦苦挣扎的鲸游去。海面上腾起的水峰有53°,周围泛起啤酒般的泡沫。那个巨大的海洋动物不停地抽搐着。那是一头座头鲸,大胸鳍的长度超过2.7m,翘在水面上足有1m高。他们用一种高强度尼龙粗绳将鲸的鳍部、嘴部、头颈部和尾部缠绕住。由于身体沉重,绳索勒破了鲸的皮肤……40岁的职业潜水员詹姆斯·莫思基托在水下作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他在一家海底冒险游览公司做导游,每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带领冒险游览者潜入圣弗兰西斯科湾费拉隆群岛一带海域寻觅大白鲨。去…  相似文献   

3.
与鲸共舞     
口含呼吸管,畅游于加勒比海清澈的海水中,几名来自美国的旅游者在观赏座头鲸时情不自禁地靠近了这个庞然大物……盼望已久的假期兰迪·桑顿像一块石头那样,在水中沉下去,他知道,如果他张嘴叫喊,就会喝一肚子水。通常宁静的水下礁岩会充满气泡,使几米以外的任何东西都无法看清。这种情景就好像置身于一只水下按摩浴缸中。桑顿拼命想游回海面,他甚至都不敢朝下看。  相似文献   

4.
1979年,两艘“旅行者号”空间飞行器相继升入太空。它们各带着一张《地球之音》的铜唱片,作为给外星人的见面礼。假如无数年后有外星知音听到这张唱片时,他们不但会被地球人的音乐迷住,更会被另一物种的穿云裂帛之声所震撼,这就是唱片中代表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一对座头鲸热情的欢歌声。  相似文献   

5.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2,(12):14-15
座头鲸属于“个性派”动物。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海湾,人们经常会发现一群群座头鲸在捕获食物时,能集中使用一种“水泡”作战的战术和本领。为了显示自己在海洋世界的巨无霸的形象,它们会时不  相似文献   

6.
珊瑚礁探秘     
正研究认为,距今约1亿年前,珊瑚曾拯救地球生命于灭绝边缘。那么,在今天,如果地球变暖加剧,珊瑚能再次拯救地球生命吗?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海面闪烁着一片翡翠绿,宛如镶嵌在大海中的一块绿宝石,这就是人们期盼看到的珊瑚礁。海面上的一切是那么宁静,但是,如果潜到水下,就会发现那里可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7.
塑人 《科学之友》2003,(7):21-21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歌手朱迪科林斯曾与座头鲸一起歌唱,融合了热带各种动物叫声的唱片《雨水之声》曾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自然音乐”风靡一时。但动物们到底会不会唱歌呢?美国《科学》杂志前不久载文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正>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依靠太阳。但哪怕是最清澈的海水,在200 m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维持生命,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属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  相似文献   

9.
奇鲸内幕     
大名鼎鼎 不要说在鲸类王国中,就是在整个动物世界里,庄头鲸也是赫赫有名的。凡是接触过座头鲸的科学家和其他人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在座头鲸身边会感到安全自在,它具有优美、控制、意识三个特点。正因为上述因素,科学家们对座头鲸的探索研究较多,自然对它的内幕也了解得较多。 座头鲸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的台湾省海域及黄海北部也有其踪迹。这种鲸喜欢沿着海岸线游行和跳跃,也爱在水中停着休息。有人曾目击一对母仔座头鲸停息在深水处,头部向上,斜着身体,一动也不动地休息,显得悠然自得。平时,人们见到的庄头鲸似乎多为孤只活动,其实它们也喜欢结群生活。不久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查德威克和摄影师尼克林在夏威夷祥岛的毛伊岛附近海区,曾见到了一群蓝黑色的座头鲸,估计约有30头,这是迄今人们见到的最大的座头鲸群。这种鲸的游泳速度不快,据用无线电发射机跟踪;发现它们的正常游速为每小时3.5千米;并且在缓慢的游动中它们可以吞食虾和小鱼。 庄头鲸的体重可达到 10-50吨,身长超过 15米。在游泳时,座头鲸抬起头部,不时张开大口吞水,使粗大的咽喉部和颈前变得更大,仿佛是陆生哺乳动物(如雄狮)颈背上竖起的威武的鬣毛,看上去整个身躯显得格外巨大...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人类有时会模仿动物语言,如模仿鸟叫、猫叫,那么,是否有动物模仿我们人类的语言呢?在美国海军的一个研究项目中,一只名为诺克(Noc)的白鲸开始模仿人类的语言。白鲸为什么要试图与人类交谈?让我们一起去探秘隐藏在诺克背后的故事。在人类尚未出现的千百万年前,地球上广袤的海洋中曾经交织着鲸鱼空灵的歌声:座头鲸复杂的求偶歌声,抹香鲸家族在迁徙途中发出的独特叩击声,太平洋灰鲸如康茄舞鼓声一般的嗓声,巨大的蓝鲸和长须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的高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吴超羽  许刘兵  韦惺  黄山 《科学通报》2011,56(4-5):342-353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 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 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 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 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 理论计算表明: 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 m; 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 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 m. 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 m以上, 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 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 年才有1 次, 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 因此, 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 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 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 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 还原海面下降幅度, 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m;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m.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m以上,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年才有1次,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因此,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还原海面下降幅度,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距今35亿年,太古宙,原始海洋阳光流火般照耀着地球,原始海洋在阳光下接受着洗礼。浪花翻着跟头卷向泛古陆的沙滩,除了海水的哗啦声,一片静寂,只有海面上的蓝藻细胞飘飘荡荡,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在蓝藻细胞微小的身体里,藻蓝素和叶绿素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将来自太阳的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化作细胞的动力,支持它的整个生命。距今20亿年,元古宙,原始海洋日落时分,太阳的影子在海面上浮浮沉沉。一个已经成形的变形虫状原核细胞,正随着海水的流动逐渐接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毫不起眼的小老鼠、小麻雀,还是个体庞大的非洲象、座头鲸,地球上的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色彩,而陆生动物最艳丽、最多彩的就要算鸟类了。 鸟类家族中拥有亮丽姿色的种类不胜枚举,美丽的蓝孔雀、绿孔雀不仅羽毛图案奇巧,而且混身上下珠光四溢,阳光下令人炫目;优雅的白天鹅曲颈轻游,洁白娴静;乖巧的  相似文献   

15.
正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确实,能长期离开水生活的鱼非常稀少。可是,有许多鱼却能飞出水面,在空中呆上一会儿。例如,鲤鱼、鲻鱼、鲭鱼、鲑鱼和竹筴鱼都能跃水。空中捕飞鱼难道说鱼会飞吗?是的。在鱼类王国中,飞鱼就是不折不扣的"飞行家"。飞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常常会一条接一条地飞出平静的海面,就像一群群海燕穿行在海面上,此起彼伏,好看极了。它们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西北部以儋州湾为界,可划分为地质背景截然不同的南北两区,其中北部属玄武岩台地,南部属冲积平原.儋州沿岸是环岛珊瑚礁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原生礁块在低潮时大部分出露于海面,且出露高度在不同岸段有较大差异.在南部排浦沿岸,原生死亡滨珊瑚直径1~3m,低潮时出露高度0.2~0.5m,礁体保存较完  相似文献   

17.
南海雷州半岛造礁珊瑚的质谱铀系年代及全新世高海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建新  余克服 《科学通报》2001,46(20):1734-1738
报道了发育在南海雷州半岛灯楼角滨珊瑚Poriteslutea的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年龄,结果表明,该珊瑚礁坪共有7个年龄组,分别为(7125±96),(6764±29),(5826±37),(5006±54),(2543±24),(1915±15)和(1513±22)日历年.50%的珊瑚年龄落在7200~6600日历年之间,表明此阶段为珊瑚礁发育的鼎盛期,也是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期和气候的最适期.考虑到(1)灯楼角礁顶面高出潮高基准面1.6~2.5m;(2)南海现代滨珊瑚生长于潮高基准面至少1.0m以下;(3)珊瑚礁顶部20~30cm礁体已剥蚀;(4)该地区自中全新世以来地壳沉降幅度可忽略不计,我们推断上述7个珊瑚生长年龄组反映了至少两期高海面(7200~5000和2500~1500日历年),并且高出现代海面至少2.9~3.8m.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海湾,人们经常看到一群群座头鲸聚在一起捕猎食物,它们使用一种独特技巧——“水泡”来作战。为了显示自己在海洋世界中巨无霸的地位,它们还时不时地探出水面深深地喘一口气,用击起来的水泡来扰乱猎物的视线。同时,它们用又宽又重的鲸尾和鳍狠命扑打水面,让水泡飞散,搅得水面“天昏地暗”,然后将陷入汹涌波涛中茫然不知所措的猎获物一一吞噬掉。正所谓“声东击西”、 “浑水摸鱼”。这是座头鲸惯用的捕食手法。  相似文献   

19.
赵希涛 《科学通报》1990,35(4):285-285
一、地层剖面 江苏省建湖县东约13km的庆丰砖瓦厂取土坑剖面,沉积层次丰富,化石保存完好,是研究全新世地层、环境变迁与海面变化的好剖面。其上部5m(图1)的层序为: 上覆层:耕土.30cm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11,56(1):94-94
由于海面、海底界面的随机起伏特性,声波照射到该界面上将发生散射而形成界面混响.在浅海环境中,海底混响通常起到支配性的作用.浅海低频远程海底混响也一直是浅海声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小组以声传播的视角建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