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军民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探索军民融合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服务的综合优势,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满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但体制壁垒、知识产权归属、安全保密、税收优惠等问题阻碍着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模式发展.建议从拓展战略定位、构建科学模式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为推进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是助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依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特点要求,界定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内容;构建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EWM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共享水平、保障供应链安全、提高供给质量水平、优化国防工业布局、提供有效制度支撑。深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对加快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牵引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金玲  王跃 《创新科技》2017,(11):10-12
在新时代,加快科技领域创新驱动,推动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军民科技共建共享战略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实施三个战略对策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顺应“军民融合”大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北京科技大学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明确军民融合的建设目标和科研方向,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性地服务国防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的两个重大决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问题;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解决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硬实力问题。由于军民融合涉及的领域宽、推进的难度大,为充分发挥科技智库的作用、促进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设立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围绕军民融合深  相似文献   

6.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满霞 《科技信息》2009,(6):316-316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战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军民融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有: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推动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形成具有军工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党和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国防科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正全面开展。国防科研基金作为军工集团出资,支持高校开展探索性、基础性研究的国防科研项目,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但受到相关因素阻碍和影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国防科研基金的作用及运行现状分析出发,对该类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及激励政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传统军工科研院所迎来军品市场受社会企业冲击的挑战和军用技术转向民用市场的巨大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军工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大型军工企业内部都掀起了一股智慧科研院所建设的热浪。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7,(2):10-13
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行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成功建设了一些军民融合类园区及军事融合示范区,促进了军民融合型产业的稳步发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影响并推动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进行了探究,并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深入结合,探索构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驱动主体、支持重点、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比较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模式类型,全面分析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力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8月4日至5日,2018镇北台论坛在榆林举办。本次论坛以"无人系统与未来社会"为主题,由榆林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办,榆林市科技局、榆林市委军民融合办、榆林智能无人系统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承办,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榆林市空域和地域资源优势,推进我国无人系统技术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无人系统军民用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要求在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法规建设上下功夫。探讨了运用产业集群思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在介绍了产业集群概念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及成效,并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实现了国家与区域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提出了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市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是我国重要国防科研重地,也是促进军民融合战略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围绕绵阳地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力量展开分析,探讨了军民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的限制条件,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便为绵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并支持绵阳市乃至四川省军民融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知识是发展永恒的重要资源,知识创新优势决定了发展的主动权,也决定了军工技术的水平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能力。知识创新既是军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也是重要的着力点。知识创新引领国防科技工业更好地履行富国强军的使命,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发展绩效,占领产业发展先机,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从科学发展的全局抓好军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加速新一代武器装备及技术知识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推进体制机制深化变革、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引领军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通过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视角,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从安全、发展、开放3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路径:强化建制化、体系化支撑保障,夯实新发展格局安全基础;增强原创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双循环体系的动能与效能;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等方面系统推进""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国家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大举措、大动作频频出台,地方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相继进入了快车道,迫切要求我们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大发展。一、三方面优势已经形成近几年,宁波狠抓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工作,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全国双拥模范七连冠  相似文献   

18.
正东部战区、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国防动员委员会联合主办,各军兵种装备部、军工集团、战支部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共同支持的"2018第五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开幕。大会围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富国强军兴业逐梦"主题,聚焦"区域联动共发展、合作签约有成效、展览展示显成果、开放发展勇探索"四个关键词,通过高  相似文献   

19.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研究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促进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社会服务3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不仅表现在军用领域国际顶尖水平上的角逐,民营航天企业的遍地开花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局的重要战略,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该文通过认真分析各国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向"更高""更好"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用的经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