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宣传语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这几句话也可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要“交流”必须有“聆听”,有“聆听”才有“交流”。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全班或小组“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张着嘴,但有时听不清在说什么;或者汇报者“所见略同”,听者索然无味;或汇报者一人唱“独角戏”,没发言的人唉声叹气……可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没有侧耳“聆听”,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呢?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竺君斐 《奇闻怪事》2006,(6):16-16,13
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说:“面对1993年——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么就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5.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个重要途径。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发展合作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相似文献   

7.
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曾问我:“你当了十多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说:“爱!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有朋友又问:“做教师清贫一生,你后悔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吾为人师,为国育才,以实现自己上师范时教育报国之理想。我甘为学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8.
据2006年11月22日《新闻晨报》报道,某校一个班43名学生联名写信“弹劾”任课老师。“弹劾”的原因是:该老师不尊重学生。你不尊重我,我为什么尊重你?学生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在尊重人与被人尊重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有特权。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停留于表面形式,让学生杂乱无章闹哄哄的“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在朋友中谈及网上购物的话题时,别人顺口就会回答说:“网上的东西你都信?”三年后我同一位中学生问及到网上购物的问题时,他却很不耐烦地回答我:“请你不要问我这个老土的问题,这两年我的书、鞋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我问他:“你在网上买东西有人骗你吗?”他回答说:“网上网下都有骗子,但网上有“支付宝”,你找信誉好的不骗你,东西便宜,还有积分返利。”  相似文献   

12.
姜立东 《奇闻怪事》2007,(11):42-43
不当“法官”,而是要学做“律师”。学生犯了错误,不要像“法官”一样,给学生冷冰冰的一个处分,动不动就写检讨书(又称检查书)。班主任对学生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一样,了解、调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特别是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还要力戒征服欲望。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有时听到这样的语言:“我就不信我整不了你,你还反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问、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经常外出听课,发现在课堂朗读训练中有些老师不约而同地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学习《一夜的工作》,教师问:“你能读出热爱周总理的心情吗?”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问:“你能读出‘我’伤心的心情吗?”学习《盘古开天地》,教师就问:“把我们崇敬老祖宗盘古的心情送进课文里去读出来,好吗?”……此类要求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案例: 上课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完毕后,我走下讲台,到第一排正中,面对学生,开始用导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我边说边用目光环视学生,发现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我说话声完全被掩埋,有的学生还冲我指指点点。我停住讲课,小声问我跟前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我身上哪有不对吗?”那个学生指了指我的头顶,我台头一看,  相似文献   

16.
二、“我”讲故事师讲述自己上初中一年级刚开学就病重了一个多月的故事……(生倾听) 师: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太多的坎坷与不幸。你是否也如同我一样在成长的历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坎坷、曲折呢?请讲一讲你的坎坷、曲折的故事好吗?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内在动因,要“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有自己的思想,有个人的情感。人的头脑是丰富的,学生的情感也是丰富的,可是却有许多“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作品。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淑艳 《奇闻怪事》2009,(10):33-33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品德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做——”回答是那么肯定。我笑着问:“你们是自愿帮妈妈做,还是有一定的报酬呢?”“自愿。”“有报酬。”回答声此起彼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我们帮妈妈做家务,该不该向妈妈要报酬?”我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四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当走到入口处大牌子下面时,“豆芽菜”警察伸手拦住了我:“站住,站住……”“怎么啦?”我抬头问。心想,莫非我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豆芽菜”警察指着牌子说:“这里出不去,你没有看见牌子上写着‘本街无出口’吗?”“我刚才就是从这里进来的,这不就是出入口吗?为什么不让我过?”我有些生气地问。“反正你是出不去了,不然你试试!”说完,“豆芽菜”警察“嘿嘿”冷笑了两声。我听了,不禁打了个哆嗦。“试就试,我就不信从这儿出去会死!”明明可以看见通向我家的巷子,还愁出不去?于是,我大步向街外走…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有位教师借我班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尤天成写的“父爱昼无眠》。读后,学生被博大无私的父爱浸染着,当谈到“你平时有没有发生因误解而与父亲产生矛盾,后来明白真相后非常抱愧的事?能否对你的父亲说几句你很想说但当着他的面却说不出口而从没说过的心里话?”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可是没说两句便泣不成声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在体验感受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