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长善救失,呼唤心底的善良 三字经开篇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是"性本善",我们就应该相信孩子心灵深处一定有善良的东西,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唤醒他们沉睡的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被破坏了的真善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记》中提出的一些教学基本原则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学者四失”就是把学生的气质分为四个类型;“长善”就是发扬其一类型学生的优点;“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高中生,犹如温室里栽培的花草,看起来样式可人,一旦放之自然,气候稍有恶劣,难免凋萎。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本质上是优秀的。高效接受新知识就是他们的一大优点。教育是引导学生一切从善的一种有效的外部因素(或手段)。为了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去弊扬长,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层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有效教育教学,促进边远贫困地区高中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如此境遇我们必须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善“善”就是善良。有人也许要哈哈大笑:“胡说八道,善良和写文章有什么关系?”你先别急,这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关系大着呢!孟子在数千年前就捋着胡子说:“仁者无敌。”这个“仁”字包含的“包容”、“同情”这层意思就是善良。一个人的包容心越大,同情心越广,他的文学写作就越突出。例如鲁迅,他始终对中国人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充满着人文关怀,所以他不朽。有人说:鲁迅不是经常针锋相对地“骂人”吗?不错,佛法云:惩恶即是扬善。爱憎分明正是“善良”的前提,否则,一味的善良必然像唐僧那样是非不分,一味的骂人则像一只疯狗,正如当前某位…  相似文献   

6.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阐释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其包含“建国君民”、“化民成俗”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善教善学”的教育方法,“豫时孙摩”、“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启发当下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提升教师及学生的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惩戒,有惩罚、惩戒之意,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地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因错误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从而长善救失,使之健康地成长。这对于成长中总是与过失相伴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改革渴望优秀的历史教师,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推进器。本文在阐述教学反思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会呈现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特征,教学反思时机可采取随机与固定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反思形式应运用非正式与正式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提出“长善救失”是教学反思的起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文选教学偏重于“字、词、句、篇、语、修、逻”,而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使文选教学落入误区,也造就了不少的审美的“贫血者”。这有悖于马克思全面发展的理论,也与“新的教学方案”背道而驰。近年来,语文教改云蒸霞蔚,异彩纷呈。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硕果。在这一形势的推动下,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尝试,我以为融美学于文选教学不失为一条长善救失、走出误区的自新之路。当然,这也是一个坎坷而艰辛之路。审美能力的培养决非朝夕之功可以奏效,它同样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心     
《青年科学》2010,(9):33-3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几乎伴随人们一生的活动。至于如何读书,善读书者虽然都各有自己的方法,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善读书者都是有心人,他们不仅有雄心,而且有慧心、有恒心,此可谓读书“三心”也。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居于“源头”地位的思想巨匠。在他们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义(道德)利(物质利益)思想。两者之间的比较分析研究,对我们反省儒家思想和转型时期的价值重建颇有意义。一、人情之所欲与外在之善朱熹说:“利者,人情之所欲。”①即是说,利是满足人之需要的物质利益。“子罕言利”(《论语·子罕》,以下仅注篇名),但从其“言利”的寥寥数语中,则孔子不但承认“人情之所欲”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鼓励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相似文献   

12.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长尾巴的兔子住在小河边。一天,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就想过河去吃。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急得他俩在河边走来走去……忽然,他们看到一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戏,一个妙计在兔子的脑中闪过,他们商量一下后,就叫住了大乌龟:“龟大妈,听说您的孩子很多,是吗?”大乌龟自豪地说:“是啊,在这条河里,我的孩子数也数不清。”“我们不信,恐怕没有我们的孩子多吧?”一只兔子说道。大乌龟有些吃惊:“没见过你们有孩子呀?有多少啊?”“我们的孩子要是都到河边来呀,怕还挤不下呢!”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原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的精华,它论及了教学中必须遵循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藏息相辅、豫时孙摩等规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当下教学实践,作些许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肖飏 《科技信息》2009,(23):283-283
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后进生教师首先不应抱怨,不应急躁,也不要悲观,我们要用“爱”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错误和缺点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高中生,犹如温室里栽培的花草,看起来样式可人,一旦放之自然,气候稍有恶劣,难免凋萎.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本质上是优秀的.高效接受新知识就是他们的一大优点.  相似文献   

16.
《冯婉贞》一文有“急逐弗失”一语,中学语文课本注“失”为“跑掉”,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康熙字典》注:“失者,错也,过也”。在其大部“失”字条又引《书泰誓》“时哉,弗可失”。《说文解字注》手部也有“尖、纵也”,“在手而逸去为失”。《康熙字典》所注尤为确当。“失”就是“错失”的意思。这在古书中例证很多。如:  相似文献   

17.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是《诗品》最早的几种全注本之一,至今尚被誉为“考订”最善”的作。本即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综合综述。其中特别指出了此书在献考订方面的得和失。从中可见,“考订“最善”之举,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有语云: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其言文明、正直、善良、远见、达观、深邃也。然而,所有这些优良品质和深刻内涵,何以外化、提炼、精制、压缩成有形的财富——书籍呢?全仗那良知中的良知——编辑。人类需要知识分子,不只因为他们有知识,还因为他们有良知;知识分子需要编辑,不只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会编,还因为他们具有这一特殊职业所需要的可贵品格——为人作嫁、幕后英雄,“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语)。书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它寄托着人们的文化向往。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是依靠书籍流传至今,而承载…  相似文献   

19.
严秀然 《科技资讯》2008,(4):148-148
一群可爱的孩子偶然发现了落难的小鸟,善良的他们决定帮助它重建一个家。于是引发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设计和探索,从中他们领悟了简单的建筑技巧,感受到合作和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助人的愉悦.使我真正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聪明的,热情的,我们应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