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说文学"在汉语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说文学"中的巅峰之作。《说文解字注》虽是一部卓越的煌煌巨制,但它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说文解字注》木部字的校勘着手,窥探《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校勘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3.
洪飏  于雪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21,23(2):150-152,173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用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表达意思的.字形在词义研究上十分重要,能够帮助确定字的本义,正确理解字义的发展演变.但在确定一个字的本义时,不应只局限于字形,汉字字形表示的意义和本义不能随意画等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阐释字义上有时片面地局限于字形,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举例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抓住本字本义相统一的原则,而且在校改《说文解字》时也紧扣这一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校改条例有七条。  相似文献   

5.
清代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抓柱本字本义相统一的原则,而且在校改《说文解字》时也紧扣这一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校改条例有七条。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为我国字书之权舆,然历经改易,原本已不复存。今传于世者,唯大小二徐(徐铉、徐锴)之书,已非许(许慎)书之旧。蒋藏本《唐韵》成书于唐代,其所引《说文解字》比二徐本更加接近许书原貌。今举数例,以明蒋藏本《唐韵》在校勘大徐本《说文解字》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在中国学术史及文字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其学术价值可归纳为六个方面。《说文解字》对文字的材料分析解说存在着一些误差,字形源流判断不够准确。当代学者既不能过于苛求《说文解字》的不足,也不可一味曲意加以维护,而是应该占有更为丰富的资料,充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弘扬发展由许慎《说文解字》所奠定和开创的文字学事业。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采用部首编排法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考究字源。语义场理论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文章对《说文解字》中《目部》的字义进行初步探析,具体分析《目部》语义场内涵及分类。  相似文献   

9.
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奉命校订,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变化自然难免,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利用字书、韵书等文献对《说文解字》水部进行校订,可以解决它在释义和注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浩"的释义"浇"应是"饶"的讹字,"沼"的释义"池水"之"水"当是衍文,""、""释义中的"云雨"应是"雨云"之倒文,""的反切上字"子"是"于"字之形近而讹等。造成这些讹误的原因主要有形近而讹、衍文、倒文等。  相似文献   

10.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09-113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学问家,他的《尔雅注》是南宋雅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从语义的训释、文本的校勘和字音的标注等三个方面对《尔雅注》的内容进行了静态的描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郑樵对《尔雅注》所作的注释工作。我们认为:郑樵的《尔雅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再论《说文通训定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通训定声》虽是研究《说文》之作,其实已打破了《说文》的格局,从传统文字的领域过渡到近代词汇的领域。既有特殊贡献,也有较大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文字学的开创性著作——评《说文解字》的地名研究成就@严军$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绵阳城区街道用字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绵阳城区街道用字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用字规范意识;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绵阳城区街道用字的规范程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大学藏中国历代碑刻文字拓本》共辑录北魏至明代造像记898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校勘这些造像记中的未释字,可对该书的修订有所裨补,为其科学的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汉魏以来的七言佛偈的译入,尤其是东晋南朝大量七言佛偈的传译,为七言偈颂式诗歌提供了“通体七言”和“两句两句衔接贯连”的结构形式,加之与本时期中土四言及五言诗“隔句押韵”方法的长期共同作用,为梁代作家如萧绎、庾信、刘孝威等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成熟的七言诗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奠定了七言诗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墓志文字材料真实,字形丰富,其构件讹混现象十分普遍,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有必要进行归纳考察,以便为碑刻异体字研究、汉字构形研究、古籍整理和汉字发展史等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汉字简繁体问题也越显突出,大陆推行简化汉字已有四十多年,而港、台及海外部分华人居住区仍使用繁体字,因此,在两地人们用计算机交流信息时,就常常要遇到简繁、繁简转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中文WINDOWS95的简繁、繁简汉字转换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本文指出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 ,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 ,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汉字简化总表》的简化方式大致有四种。繁简字之间存在“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关系。客观审视简化字,可谓有得有失。现阶段汉字的发展应以简化为主,汉字简化的关键不是减少笔划而是减少用字的数量。建议《规范汉字表》分成三类,确定各类的使用原则和范围,以弥补《汉字简化总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郭瑞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2-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使用情况呈现出“形体多样,异体繁多”的现象,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了诸多不便,并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魏晋南北朝汉字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