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由于二次回路多采用晶体管继电保护、远动、集控等技术,极易受到干扰。因此二次回路抗干扰措施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就二次回路的干扰源、干扰传布途径、干扰的特征、抗干扰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1干扰源变配电高压设备的操作是造成干扰的基本原因。当然雷电和系统事故也可引起干扰,但高压设备操作所引起的干扰,持续时间较长,次数频繁,是二次回路的主要干扰源。2干扰的传布途径1)电容耦合;2)磁耦合;3)传导耦合3干扰的分布特征1)共态干扰。所谓的共态干扰就是指每一组输入或输出端子对地之间的干…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中的二次回路处在一个强电磁环境中,近年来电网内已有多起因变电站直流系统二次回路受到干扰而导致开关无故障跳闸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研究变电站二次回路抗干扰问题,对于促进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设备运行中发现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缺陷必须快速消除,否则会造成较大的事故,甚至影响系统运行;这同时对缺陷处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作者简单的阐述了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运行缺陷,主要就各类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电压二次回路的接线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继电器、微机保护正确动作和测量仪表二次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危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对运行带来种种的不利,甚至造成电网事故。为此,本文结合多年实际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何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和正确校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变配电房低压侧断路器跳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由于二次设备和二次回路引起,同时人为的一些因素和变配电房低压侧断路器自身的问题也会导致断路器跳闸.首先对变配电房低压侧断路器日常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变配电房低压侧断路器跳闸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二次回路的分析、非全相回路的分析以及断路器外观部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杜军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25-25,46
根据现行设计规范,双母线接线方式下线路及主变单元二次电压回路均设计母线电压切换装置,但是当母线电压切换回路出现故障或操作不当引起PT二次回路并列时,会发生PT二次反充电引起保护、测量、计量装置失压,或造成严重的设备或电网事故。本文通过对工作中遇到案例的详细分析,指出母线电压二次切换回路存在的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延慧  胡延艳 《科技信息》2011,(33):I0023-I0025,I0063
变电站中的二次回路处在一个强电磁环境中,近年来电网内已有多起因变电站直流系统二次回路受到干扰而导致开关无故障跳闸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研究变电站二次回路抗干扰问题,对于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二次回路防雷及抗干扰措施,分散在有关的文献、要点及规程之中,本文对上述规制中的重要结论及规定一一作了摘录.对防雷抗干扰方面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等电位接地网的措施,并且对目前变电站中高压机械室、数据通讯电缆等防雷抗干扰方面薄弱环节提出了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二次回路在变电站运行工作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若二次回路发生了故障会直接影响到设备运行,不仅如此,二次回路发生故障也将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二次回路主要是进行连接二次设备的功能,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的范围极广甚至会导致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损坏从而大面积停电。而二次回路的结构又较为复杂,一些潜在安全问题无法直接察觉,同时针对二次回路的检查工作,需要在完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检修工作。因此,为保证二次回路的正常运行便需要对其缺陷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吕剑 《安庆科技》2004,(2):17-18
本文针对发电厂升压站一次设备对二次回路的干扰进行分析,阐述干扰产生的来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抑制外部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来,由于单点损坏造成的继电保护事故有很多,本文从问题根源出发,对二次回路的单点损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现场的具体实践下,这些措施被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电源的截止型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晶闸管和电压比较器来设计截止型过流保护电路,分析了截止型过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测试表明,该保护电路具有保护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矿用隔爆本质安全型磁力控制站测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磁力控制站的工作原理,以PLC为中央控制单元,研制了组合开关的测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转换控制方式,具有短路、过载、断相、漏电、欠压、过压、过热等保护功能,通过大屏蔽液晶显示器,可记录并显示磁力控制站的工作和故障状态。重点阐述了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硬件构成和软件框图,讨论了测控系统干扰信号的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半导体吸收光谱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通过对透射光强信号的检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机保护装置的光电温度检测法,通过光纤的信号传输作用实现了测量现场和二次仪表的隔离;并重点设计了用半导体吸收式光纤传感器检测电机轴承热点温度的硬件电路,阐述和分析了检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及性能。理论和实验表明,该系统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范围宽,精确度和稳定性均可满足实际要求。该系统稍加改进对其他强电磁干扰以及易燃易爆场合、狭小空间等特殊工况下的温度检测也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安全气袋的点火电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如何通过汽车安全气袋点火电路设计 ,有效发出点火信号并防止安全气袋的漏点火和误点火两种非常严重的问题 ,介绍了点火电路的工作原理 ,并从点火电源、系统掉电、电路及气袋故障、路面干扰、上电干扰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两种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保证气袋控制系统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点火电路避免漏点火和误点火问题效能的验证包括在该文例举的实验曲线中  相似文献   

15.
将GaAs PHEMT工艺设计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的LNA电路, 工作频率为2.45 GHz, 噪声系数为0.55 dB, 并在输入输出的匹配网络上添加ESD保护。通过使用ADS2011进行仿真, 对比分析有ESD保护的电路与没有ESD保护的电路, 得到以下结论: 虽然考虑ESD保护使电路的性能有一些下降, 如增益从16 dB下降到15 dB, 但噪声系数几乎没有变化; 加入ESD保护后, 可以极大地提高电路整体的性能和鲁棒性, 使电路能够很好地抵抗静电干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斗接收机易受高功率微波干扰问题,采用圆极化贴片天线为辐照对象,基于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微波工作室和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2种软件的联合仿真方法,将天线辐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注入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并设置节点监测电路参数。仿真实验分析了窄带和超宽带高功率微波对导航接收机辐照的前门耦合过程,结果表明,超宽带电磁脉冲可以引起北斗接收机二级低噪声放大器晶体管烧毁,窄带电磁脉冲会造成前端限幅二极管击穿,造成导航系统无法工作。研究确定了接收机电路的易损部件,为北斗导航接收机的电磁防护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电磁脉冲前门耦合效应仿真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激光器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驱动电源是决定激光器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大功率机载激光器对驱动电源的要求,采用RLC谐振变换技术及全桥拓扑结构,设计出用恒流源驱动的激光器电源,系统采用恒流源、软启动,限流及限压等保护措施,实现对激光器的有效保护,并采用温度控制电路,对激光器进行温度控制,从而使得电源的输出功率稳定.文中同时给出了输入滤波电路、主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的原理图.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文中所设计的电源具有高稳定性和强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变压器铁芯横剪线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出系统的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该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设备中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低压真空断路器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的基础上微处理器为控制单元,研究了断路器电流三段保护的工作原理。以全波傅里叶算法为测量算法滤除复杂环境下的高次谐波干扰及恒定直流分量,得到的基波幅值与微处理器的设定值比较后发出指令控制晶闸管基极触发信号利用晶闸管来控制分合闸线圈中电流的通断。样机测试了三段电流保护性能并利用仿真工具MATLAB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对断路器实现有效分合闸从而提高了断路器控制的可靠性增强了配电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佛山市掸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建立道路网络.求算出道路网络的各个通达性指标。从通达性水平、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绕行系数几个方面分析了禅城区道路网络的通达性。研究结果表明:祖庙街道的道路网络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镇街.石湾街道道路结点的通达程度高.南庄镇的各项指标均最低。总体来说掸城区的3个街道通达性水平比南庄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