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67-67
在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数字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的支持下,形成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农村农业信息建模中的应用”成果,该成果以“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突破了农村农业信息的一系列共性的关键性瓶颈技术,进行了农村农业空间信息与平台的有效链接,开展了农村农业空间信息建模实例技术的示范和服务,实现了农村农业信息建模应用的智能推送。取得了如下3个方面有显示度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9-49
“十五”863计划“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专项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3AA20905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单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60-60
“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及应用”是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大型养禽场废物料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04820201012)和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计划“猪场污水微生物净化处理”课题(编号:2001—2003)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杨凌示范区的历史任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我们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坚持“创新与推广结合,研发与转化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进步,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新疆棉田残膜回收关键装备熟化及中试”项目,由核心技术“耕前残膜回收机”和配套技术“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共同构成其技术体系;通过开展新疆棉田地表耕前残膜与苗期残膜回收系列机具的产品中试,旨在解决新疆棉区地表残膜污染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从上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中央与地方有关的专著、科研报告、区划、规划、计划中 ,以及文后所列文献 (1~ 8)中 ,都广泛使用“宜农荒地”或“宜农 (耕 )荒地”这一复合词。该词在实际使用中一直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该复合词中的“农”字 ,显然是指“农业” ,而人们对“农业”的理解 ,有时是单指“种植业”———常说的“小农业” ,有时是指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常说的“大农业” ;二是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无疑是指未被人们利用的荒芜之地 ,而在实际使用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往往又含有已被人们利用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4-54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专项基金项目“国外先进农业信息技术引进与创新”,针对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技术落后、无成熟的现场、便携式测定仪器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先进技术,与北京普析通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适合我国农情模式的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定位分析仪(见图1)。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绿色多功能农药助剂技术开发与中试”(2004EG134184)于2009年1月10日通过了由国家农业单位主持的验收鉴定工作,获得国家“绿色多功能农药助剂创制”鉴定证书(农科果鉴字[2009]第004号)。该技术于2009年6月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火业逐渐走向萧条,一些从事军火生产的企业,将军火生产的技术优势转向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生产行业。化肥、农药及农用塑料的使用,奠定了现代石油农业的基础。“石油农业”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人们盛赞现代“石油农业”的辉煌时,人们也看到了“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激素污染及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60-60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安全配套技术”是在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基础上技术集成而来,2007年被山东省列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推广,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推动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生产珍稀、高档菌类食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F0003-F00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方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大咨询研究专项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我国农业传感器技术标准制定参与单位,目前拥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农业物联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研究平台。在农业信息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布没、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已形成较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以达到“五水”良性循环,在农业综合利用中逐步改善劣质水,实现劣质水可持续利用。同时根据“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从同一尺度上设计了沿海半干旱地区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海涂种养复合的资源配置链条,实现清洁、高效的滨海盐土农业目标,并从农田尺度上提出了与劣质水农业利用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农艺技术体系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建设“数字湖南”两个角度总结湖南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历程与成果,以提出以“一体两翼“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纲,建设数字屈原示范点为重点,以农村政务、村务、医务、商务、物联网应用为目,把农村的社会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医疗等服务,经过资源整合,以农村物联网为中心,打造一个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医务、商务、物联服务于一体的“四纵一横”综合数字平台,探索解决示范省建设中普惠性与民生问题,推进数字湖南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信念。然而,在农业生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信念要注入新的内容,要使农业振兴,必须科学系统地思考农业与食物问题。现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农业和食物之间,农产品的加工越来越重要,而农产品加工本身也需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0-50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白山主要中药材育种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4BA907A17),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7-57
木薯是我国初具产业化规模、加工技术比较成熟、经济可行的热带淀粉和生物质能作物之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是我国木薯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主力军之一,从1959年开始研究推广木薯。1998年至今,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哥伦比亚、巴西、泰国、越南、印度等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期,获得我国“948”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南亚热作专项”和国家“科技扶贫”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农村新农业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成为时代主流,走上“充分应用现代化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生态高值农业道路”,从而与工业并驾齐驱。文章介绍生态高值农业的概念与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引起人们对生态高值农业的关注,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首次将“农业科技”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今年中央“三农”政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承担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课题。我们发现现行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着“分段管理为主,产品管理为辅”的多部门、分环节的体制特征,而且监管效率低下。鉴于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个既能符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征,又能适应不同部门的检测、监管运行机制和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针对我国典型农业区及水源地、重点种植和养殖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凸现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污染物阻控减排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等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种植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的管理、畜禽养殖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源重金属原位固定及阻控减排、南方水网农区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氮磷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及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钝化制剂,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有机结合和吸收已有技术,形成适合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全程阻控减排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