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基层都采用水泥稳定类材料,从路面性能来说,水泥稳定类基层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与柔性基层相比,强度高、承载力大、水稳性好、板结性强、原材料易得、能充分利用当地砂石材料,近年来设计、施工单位都积累了大量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经验。半刚性基层材料有突出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问题是:当原材料选择不当、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当时或水泥用量过大、强度过高、含水量控制不当、施工离散性过大等都容易引起半刚性基层出现收缩裂缝,最终导致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使路面造成损坏。本文对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确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彭取 《科技信息》2008,(14):110-111
以大广西华至周口高速公路半刚性路面基层为例,介绍振动法在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质量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文中详细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前期准备工作、试验段优化级配、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措施,对今后开展半刚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两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的强度下降,明显降低了两种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防裂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级公路路面以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半刚性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稳定碎石.探讨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而常用作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寿命.针对半刚性基层材料常见的冲刷病害,在分析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在室内利用冲刷试验仪研究不同类型半刚性材料的抗冲刷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土类,水泥土的抗冲刷性最好,石灰土、二灰土相对较差;对于稳定粒料类,水泥粉煤灰类要优于二灰类,但不同级配对抗冲刷性影响较大,与此同时提出了利用5 min内冲刷速率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马旭峰 《工程与建设》2023,(3):1041-1043+10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大力建设,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两层或三层沥青面层逐渐成为道路结构层的主流形式,在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路面,特别是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半刚性基层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继而向上传递反射,形成反射裂缝,导致路面损害。近年来,国内提出了采用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克服路面裂缝、提高路面结构耐久性。本文通过介绍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方案设计,为其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半刚性路面结构。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控制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半刚性基层作为公路路面中的主要承重结构层,决定着路面使用寿命的长短。半刚性基层是由砂石材料或工业废料与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和,并经摊铺、压实、养生而成。本文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其特点,介绍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半刚性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早期病害特点以及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了分析.过高的基层强度和模量不利于半刚性路面结构的整体受力,而且会导致基层发生严重的干缩和温缩开裂.合理设计强度与模量,能更加充分的发挥不同结构层的潜能,使得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得以延长.在实际的工程中,选取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防止病害发生,延长等级公路运营寿命.  相似文献   

10.
安晓辉  刘迎春 《科技信息》2012,(35):I0381-I0381,I039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半刚性路面基层,因其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初期强度增长快、力学性能优异、水稳定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冻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等级公路中。文章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半刚性的结构层,目前在我国各地,从高速公路到农村公路,从沥青路面到水泥路面,都在广泛的作为基层使用。如何控制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建设管理中的实践,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汪立喜  苏志强  王丽 《科技信息》2012,(16):340-340
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摊铺机整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的"先摊铺,后碾压,最后整形光面"施工工艺及关键环节,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想法。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材料,以其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点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公路设计,路面基层采用水泥  相似文献   

13.
宋树根 《科技信息》2013,(4):416-417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针对车辆交通量大、吨位大的问题,公路建设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路等级,推广使用高强度高稳定结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就这样得到了很快的普及。本文主要对城市道路半刚性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裴国钧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18-118,58
介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为半刚性路面基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高等级公路半刚性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入手,分析了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的根本性措施——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改善路面结构组合。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三种柔性路面结构组合,并给出了我国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标准和密级配沥青碎石级配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焦平均 《科技信息》2007,(3):231-132
从我国高等级公路半刚性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入手,分析了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由此提出了解决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的根本性措施——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改善路面结构组合。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分析,给出了我国3种柔性路面结构组合,并给出了我国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标准和密级配沥青碎石级配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了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基层强度应有所差别,并就半刚性基层的裂缝及透层、防水层方面的问题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讨论,认为安徽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层表面应设置透层和防水层.  相似文献   

18.
路面基层是沥青面层下铺筑的主要承重层,目前我国已建高速公路大都采用半刚性基层,常用的是水泥稳定粒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由于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近年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强度不足、局部松散破碎、干缩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结合云南小磨公路施工实际,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浅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王赓  裴海娜  邱军廷 《科技信息》2010,(19):I0295-I0295
在当今的公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作为重交通量高等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被广泛应用。但水泥稳定碎石容易出现干缩裂缝这一问题一直困绕着广大公路建设者,也成了一个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往往导致沥青面层施工后,出现反射裂缝,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本文结合平顶山叶舞高速路面二标的施工实例,谈一下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防止半刚性基层出现干缩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半刚性沥青路面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层的层间黏结力,提出一种在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引入规则凹坑的层间处治新方法。采用标准尺寸的模具结合静压成型法,成型具有规则凹坑的基层表面,再整体成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采用剪应力和拉拔应力测试设备对试验样本进行最大应力测试,并对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处治凹坑后成型的沥青路面与传统的层间处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成型方法能高效成型表面有规则凹坑的半刚性基层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处治9个直径18 mm(Φ18)凹坑的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比精铣刨工艺时所受剪应力提高5.2%,最大拉拔力提高7.39%;比喷洒透油层时最大剪应力提高41.05%,最大拉拔力提高29.51%;比未处治时最大剪应力提高71.65%,最大拉拔力提高80.38%。路面处治12个凹坑的最大剪应力比4个凹坑时提高22.72%,最大拉拔力提高23.2%;9个Ф18凹坑比9个Ф8凹坑承受的层间最大剪应力增加43.4%,最大拉拔力增加35.87%,增加凹坑的尺寸和个数均可等效于增加了其摩擦因数和铆锁抵抗力,具有提高力学性能的效果。当路面的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凹坑处治的路面承受的层间最大剪应力变化最小,增强了环境变化下抗疲劳强度能力。与传统的层间处治方法相比,通过对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处治凹坑后成型的沥青路面能有效提高路面在外载荷下的抗剪强度、抗拉拔强度及抗疲劳强度能力,该方法可为半刚性基层层间工程化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