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66年前后本队棉花产量均在150斤左右,但近四年来却徘徊在80~90斤之间,从产量因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单铃重的减轻。据测定,近几年平均单铃重只有3克左右,比过去约降低了30%。究其原因,除不良气候影响外,1.棉田间套作的复种指数的提高,造成逐年浅耕影响棉根发育;2.排水不良,多雨造成积水,引起上层土壤含盐量上升,影响棉根发育,导致棉株早衰;3.有机肥少,偏施氮肥使棉花生长不稳,后期倒伏;4.棉田土壤中含钾量下降。试验证明,土壤缺钾对棉根的发育、棉株的抗病、抗倒以及后期早衰均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棉铃发育的好坏与棉根发育的好坏关系最密切,各种影响棉根发育的外因条件都在不  相似文献   

2.
棉花"早衰”,即在生长中后期棉株生理功能过早衰退,使棉株光合能力快速下降,光合产物迅速减少,严重影响中上部棉铃正常生长.根据历年调查资料分析比较,一般年份,由于"早衰”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15%,特殊年份高达25%.这是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我团棉花产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棉花红叶茎枯病,俗称大斑病。前几年,嘉定县主要发生在高亢地、连作棉田和缺水缺肥耕作粗放的棉田。棉株得病后,引起早衰,棉叶焦枯脱落,结铃小,衣分低,品质差。一般发病田块每亩产量损失皮棉30~40斤,发病早、发病重的田块损失更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有了初步认识。棉花同其他作物一样,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使用,才能正常生长。去年,在棉田上有重点的推广施用了氯化钾。通过后期调查,证明氯化钾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效果很好。据12个公社、18个大队、  相似文献   

4.
水稻缺钾症     
去年六月初,嵊县良种场发现原来生长最好的一块绿肥田早稻发生叶尖褪淡发黄,梢头枯焦,生长滞缓的现象。以后,这种田块面积逐渐扩大,并在附近一些社、队相继出现。嵊县农科所科技人员根据组织化学法鉴定结果以及显著的施钾效果,确诊此现象为缺钾症。自八月上中旬起,该所科技人员对场、所及县内主要产稻18个生产队进行了晚稻缺钾症调查,发现该县晚稻缺钾现象非常普遍。发病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平均达23.9%,最高的达40.9%(白岳公社孔村一队);重症田比例达6.6%,最高的达26.8%(剡北公社马塘七队)。这些缺钾田在抽穗后都表现早衰,因此他们认为缺钾是晚稻早衰低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棉花缺钾的解剖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钾的供应条件下,对缺钾和正常施钾棉花植株的根、茎、叶进行了解剖结构的比较观察。发现在水培或砂培35天至54天期限内,缺钾对棉株结构的影响,首先反映在液泡化程度较高的薄壁组织部位,如叶片中的叶肉薄壁细胞、茎的皮层部位等。其次,缺钾可能影响茎中木栓形成层的正常发生,以及影响维管形成层的细胞分裂活动,并可能干扰韧皮部纤维的正常发育。在缺钾棉株不同器官部位,由正常区到生理病班区往往表现了内部结构较急剧的转变形式。此外,看到缺钾对棉花叶片气孔开张程度的影响。对上述缺钾棉株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科技》2014,(2):61-61
<正>油桃缺钾的症状是叶片向上卷,中期以后变浅绿色,后来从底叶到顶叶逐步严重。严重缺钾时,老叶主脉邻近皱缩,叶缘或近叶缘处涌现坏死,形成不规矩边缘和穿孔。随着叶片症状的涌现,新稍变细、花芽减少,果型小并早落。发生条件1.在细沙土、酸性土以及有机质少的泥土中,易表现缺钾症;在轻度缺钾的泥土中施氮肥时,刺激果树生长,更易表现缺钾症。2.果树缺钾,容易遭受冻害,但施钾后,常引起缺镁症;结果过多时,叶片中钾的含量下降;7月份,叶的钾含量低于1%时,即可见到缺钾症状。  相似文献   

7.
早在五十年代,国外水稻栽培中就有湿田缺钾赤枯病的报道,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钾,而有机酸、亚铁、硫化氢等等在土壤中的存在,阻碍水稻对钾的吸收,助长了赤枯病的发生。但也有报道,认为湿田赤枯病,不能认为是土壤缺钾,而是由于水稻对铁的过剩吸收,引起呼吸障碍,从而严重阻碍水稻对钾的吸收所致。近年来,国内也有类似报道,认为发生水稻缺钾症的原因是土壤缺钾、排水不良和氮肥过多。一九六四年以来,我们对此类水稻褐斑症就有所接触,并于一九七二年在临安县良种场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植棉最大的国家之一.棉区分布辽阔,自然条件变化大,栽培制度复杂,棉虫种类繁多.而棉虫无敌的种类也很多,其中蜘蛛作为棉虫天敌加以研究和利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几年来,随着棉虫天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棉田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根据新疆棉区、辽宁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作初步分析,为保护和利用蜘蛛来控制棉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壤钾在4种典型植物群落中的差异及原因,探讨了不同群落全钾对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田地因人为耕作及解钾菌的影响,在10~20 cm土层速效钾出现极高值;其他3种自然植被在0~40 cm的腐殖质层相对较多的土层上,其速效钾的含量相对较高。全钾的垂直变化趋势与速效钾相同,但棉田全钾含量相比其他自然植被的要低,这是由于钾作为棉花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土壤中的全钾转化为有效钾被棉花吸收,降低其含量;其他3种自然植被所需要的钾来自含钾矿物的风化,全钾含量差异不大。(2)不同植被类型下速效钾和全钾表层的含量均大于深层的含量,速效钾以棉田的表、底土差比最大,与棉花的根际促生菌及根系分泌物的生理特征有关;全钾以芦苇群落的表、底土差比最大,这与芦苇群落归还量的生态特征有关。(3)回归分析表明,柽柳和碱蓬群落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反映出群落与环境钾元素处于动态平衡关系;而芦苇群落与棉田群落则相反,表现出群落与环境钾元素"累积"与"转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建德县应用土壤普查成果,针对土壤严重缺钾现象,推广施钾肥,获得显著成效。建德县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发现全县水田面积24.7万亩含钾量普遍较低。据全县193个水田土壤农化样品常规分析,速效钾含量平均54ppm。其中速效钾含量小于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缺钾症状及施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崇英  孟茹 《汉中科技》2007,(5):43-43,45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随着农作物中补施钾的不足及作物一年又一年的携走,土壤的缺钾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我市有50%以上的耕地已出现缺钾问题,补施钾肥已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就有关钾肥的作用、种类、缺素症状及使用注意事项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五年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复盖土壤增温保墒效果明显,但开花后逐渐消逝。在棉株生育前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质,速效养分有增加的趋势。从而促进棉株生长发育。在开花前后(第一水前)揭膜有利精细管理,回收地膜,防止土壤污染。地膜棉苗,芮期氮素营养水平高,功能叶硝态氮含量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强:单株氮、磷、钾含量高,从土壤中吸收有效养分增加,因此总施肥量相应提高。地膜棉因栽培管理水平不同,出现正常型,早衰型、疯长型生长类型。地膜棉早衰现象一般出现在盛花期以后,表现主茎生长过早停止,叶色发黄,结铃早,芮铃脱落率高,产量品质下降。引起早衰的生理原因是因水肥不足,虫害导至叶片光合生产率降低,根系吸收功能减弱。防止早衰要采用优良品种头水前揭膜:加强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耐低钾水稻的幼苗生长及其营养吸收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耐低钾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比需钾品种“黑优-24”和“双桂-36”幼苗根长、根数多,根鲜重较重。缺钾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幼苗(含根)干物重与完全营养液条件的相近,根吸收~(32)P效率较高,比活性强,地上部~(32)P总脉冲数多,根呼吸强度也较强。缺钾条件下植株积累钾量,“湘早糯1号”比其余两个品种增加2~3倍。缺钾比完全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植株地上部积累Na,Mg,Fe,Mn和Zn等明显增多。文中讨论了水稻在缺钾营养条件下可以吸收较多的Na,Mg和Fe等,以作为补偿及调节。  相似文献   

14.
<正>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棉花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栽培措施对二者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主要是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深入认识和调节这两对矛盾,力争多结优质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当前各棉区棉田密度加大后,部分棉田出现棉株生长偏高、空果枝比例较大、三类苗偏多的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建立棉田的、“小个体、大群体”的合理群体结构,我所在科技服务中,对当前棉田的两种播种留苗方式的田间棉株分布均匀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土壤存在既富含钾又缺钾的现象,钾肥大量依赖于进口。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促进植物吸收和生长,此外,还能促进植物根部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文中从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解钾作用机理研究和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选用了7个不同小麦基因型,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对钾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钾水平条件下,它们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钾大部分来自非交换性钾源,其中矿物钾差异比较显著,在低钾条件下,吸收矿物钾量的比例差异大于高钾条件下吸收的矿物钾比例,因此,在缺钾土壤中,不同小麦基因型吸收矿物钾的量是筛选其耐低钾能力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初选出晋麦31号为耐低钾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5):698-701
为给豫南区当前生产条件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多年来在河南南部水稻区布置水稻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钾素区(NP)与推荐施肥区(NPK)水稻相对产量50%、50%~75%、75%~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对应的土壤有效钾分成"极低"、"低"、"中"和"高"4级.研究显示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含量与不施钾小区水稻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水稻相对产量50%,50%~75%,7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钾指标,可以得出水稻区土壤有效钾"极低"指标为49.5 mg/L,"低"指标为49.5~85.5 mg/L,"中"指标为85.5~125.5 mg/L,"高"指标为125.5 mg/L.据此建立的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钾量为:速效钾含量小于49.5 mg/L,钾肥推荐为150 kg/hm2;速效钾含量为49.5~85.5 mg/L时,钾肥推荐为120 kg/hm2;速效钾含量85.5~125.5 mg/L时,钾肥推荐为90 kg/hm2;速效钾含量大于125.5 mg/L,钾肥推荐为4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进行轮作和间作是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措施之一。据苏美等国的究研表明,棉花黄萎病、枯萎病之所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与棉花连作有关。在进行棉花连作的棉田中,由于棉杆翻入土中,使土壤中病菌逐年增多,造成病害蔓延减产。而棉花与苜缩轮作,可降低黄萎病、枯萎病的危害。以近年来黄萎病、枯萎病盛行的苏联乌兹别克棉区为例,连作棉田占该区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2.8%,而采用棉花、苜蓿轮作的仅占3.5%。美国在棉盲椿象和棉铃虫危害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植棉效益的增加,库尔勒市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日益高涨,棉花面积逐年扩大,由1999的1.3万hm^2增加到2003年的2万hm^2,棉花单产水平由1350kg/hm^2提高到1770kg/hm^2,提高了31%。但从产量情况来看,老熟棉区的棉花的单产水平正逐年走向滑坡,而新棉区的棉花单产逐年上升,特别是单产皮棉2700kg/hm^2以上的棉田均集中在新棉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