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然 《科学之友》2005,(8):19-19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们称:从太阳上爆发出来的强烈X射线,足以使现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变成焦土,但是,奇妙的是,当地球在几十亿年前刚刚形成的时候,这种射线可能对地球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然信息     
来自太空的新粒子天鹅座X-3是银河系中最著名的天体之一.它不仅发射X 射线和γ射线脉冲,而且还可能是一个宇宙加速器,它喷射出能到达地球的高能宇宙射线.现在两个地下实验又告诉我们,天鹅座X-3可能发射出地球上尚未知道的亚原子粒子.这两个实验的目的都是为了寻  相似文献   

3.
欧洲太空总署去年12月发射了世界上最强大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深处的星体,以期找出发射X射线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最新资料由于X射线不能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因此科学家要把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从远处星体发出的X射线一目前.世界卜最强大的X射线里远镜是美同太空总署的ChandraX射线望远镜;不过,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发射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将会比ChandraX射线望远镜强大很多信这个被称为“X射线多镜任务(简称XMM)”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拥有了组镜子,由于每张镜子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科学家叶以将…  相似文献   

4.
视野     
正超新星灭绝巨齿鲨paleontology古生物大约260万年前,地球天空中出现了一种持续数周或数月的奇异亮光。它是距离地球大约150光年的超新星(爆发的恒星)。几百年后,也就是超新星亮光减弱之后很久,来自超新星的巨量射线又到达地球,引发气候巨变,导致包括巨齿鲨(其身体大如一辆大巴)在内的大量大型海洋动物灭绝。科学家最近称,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4,(6):44-45
虽然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被其吞噬的热量还是会释放出X射线。曾经,科学家就是通过寻找这类X射线发现黑洞的。不过,天文学家在近日首次未通过观测X射线就发现了一个和恒星质量相差无几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850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MWC656的蓝色明亮恒星运转。由于MWC656旋转过快,以至于其周围弥漫着气体,而其他气体则围绕着黑洞,但并未陷入黑洞。这就是该黑洞并未发出X射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X射线星”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或者说是电磁波。在任何可见的颜色中,红光具有最长的波长和最低的能量,紫光具有最短的波长和最高的能量。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更长,无线电波的波长又比红外线更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更短,X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更短,因而能量更高;γ射线的波长又比X射线更短,其能量也比X射线更高。 地球大气只允许很有限的几种电磁辐射透过。大部分红外辐射、远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都不能穿透大气层。人们在高空气球上拍摄了太阳光谱,发现它扩展到很远很远的紫外区。  相似文献   

7.
地球居民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射线的包围之中.日常生活常见的有阳光中的紫外线、医院放射科透视用的X射线、治疗用的红外线等。更远的还有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这部分射线人们比较生疏,不过,随着对它们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其应用领域更显神奇,比如宇宙射线中的“粒子也可以用来做透视检查,但是。与X射线用于检查身体不同,它是用于为火山做透视.预报火山喷发,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伽玛射线暴     
2008年3月19日,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探测到4个伽玛射线暴(英文简称GRB),其中一个被称为“GRB 080319b”的伽玛射线暴发生在牧夫星座方向,距离地球有75亿光年之遥,但余辉却十分明亮,仅凭肉眼就能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已经是寻找宇宙中难以捉摸的无形粒子的强大参与者。2015年,中国将一个名为"悟空"的宇宙探测器送入地球轨道,用于跟踪和记录宇宙射线,即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探测器在其工作的最早530天里,记录了超过28亿条宇宙射线。当科学家查看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异常:一些射线(至少有150万条)具有与其他射线不同的高能量。从曲线图中可见,这些射线  相似文献   

10.
动态点击     
<正>虽然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被其吞噬的热量还是会释放出X射线。曾经,科学家就是通过寻找这类X射线发现黑洞的。不过,天文学家在近日首次未通过观测X射线就发现了一个和恒星质量相差无几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850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MWC656的蓝色明亮恒星运转。由于MWC656旋转过快,以至于其周围弥漫着气体,而其他气体则围绕着黑洞,但并未陷入黑洞。这  相似文献   

11.
用地震波测绘地球的内部(非常象用计算机辅助层析X-射线摄影法来检查大脑)的科学家们已鉴别出地球深处的图象,使我们对大陆漂移、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学机制的理解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些波图表明,在北美的西部地区下面有一个很深的过热区,暗示东西两半球最终可能分开。这种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又经受了数月的较频繁出现的耀斑高能辐射的考验 .在这一年 ,我们从各种一般性报刊上经常见到关于加强防护太阳紫外线的忠告和措施 ,但是却未见有人提出是否需要防护太阳X射线的问题 .实际上 ,当太阳上的大耀斑爆发时 ,不仅紫外线增强 ,X射线也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 ,紫外线强度可增加数倍 ,而X射线可增加数十倍或更高[1] .尽管地球大气对X射线和紫外线都有很好的阻挡作用 ,但是大气对于X射线的透明度并不比紫外线差 .既然众所周知紫外线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那么太阳X射线爆发 ,即X…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在银河系中,无论是相互间能进行质量转换的X射线双星还是聚集在分子云中的有机分子,到处存在着一些特性和起源都不很清楚的天体。其中,有一个令我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地球是如何在45亿(±5000万年)前形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除了其...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物质被电离后,其中电子和正离子密度几乎相等,故称之为等离子体。在浩瀚的宇宙中,以等离子体状态存在的物质占90%以上,如各类恒星、星际空间,包覆在地球表面的电离层等等,均是以物质第四态存在着。在我们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球上,等离子体的存在就颇为稀罕,如难得见到的极光、闪电等。以人工方法可获得等离子体,如以光、X射线或γ射线的辐照,产生较低电荷密度的电离,也可从直流到微波频率的放电生成不同的等离子体,其他如冲击波,激光辐照、燃烧等等,都可产生各种  相似文献   

15.
罕见的双星     
天文学家习惯于走极端,但以前从没有人发现过这种现象:两颗超密恒星相距只有80,000哩,约束在同一个引力场内,一个统另一个转一周只需11 1/2分钟,温度达5千万华氏度,发着X射线。西德达木土塔欧洲太空研究所EXOSAT天文台的尼科拉斯·怀特说,“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恒星系统,假设你能把它放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它发出的光会比太阳强10万倍”。这种光主要是看不见的X射线,而不是可见光。这种X射线每11 1/2分钟增强一次,就象时钟一样准。就是这种强大的X射线,才使得EXOSAT,一颗欧洲X射线探测卫星,发现了这一双星。这一双星用普通望远镜看不到。它们藏在许多远离地球两万光年的球状星群之中。这两颗新星周围是比它们更亮的星群。据怀特和他的同事们说,这奇怪的双星中的一个是中子星——一颗巨大恒星燃烧完后剩下的残骸。这颗星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分解,而后爆炸,于是就剩下这一旋转的、结构极密的中子球。这颗星的直径只有十哩左右,而其质量却比太阳还要重,其密度之大,每立方时在地球上就有一千亿吨,这些听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相信。它的伴星是一颗白色矮星,一颗正在熄灭的恒星。原来这颗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和太阳相当,现在其燃料已耗完,于是体积就缩小到三个地球那么大。但这颗矮星仍象一堆余烬一样,慢慢地散发着自己的余热。另外,尽管它远远没有中子星压缩的那样紧,但其密度仍要比太阳的密度大千万倍。  相似文献   

16.
这是美国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最近拍摄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恒星死亡)一余烬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拍到的距离地球最远的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一颗大质量恒星,这幅五彩斑斓的照片中显示出了超新星散发出来的一些元素,  相似文献   

17.
几乎我们所知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对天上无线电波至γ射线大致横跨波长16个数量级的电磁辐射的研究。然而大部分辐射都完全被地球大气层吸收了——只有无线电波和可见光波能透射到地表,即使这些波也存在变形或受到干扰。空间天文学则能避免地球大气的影响,在天上打开新的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我们窥探到了比原先所知的更遥远的宇宙以及有关宇宙结构和宇宙演化方面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论坛(WEF)年初公布了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其中包括与《自然》杂志合作撰写的"X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低概率高影响力风险".但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威胁(地球地质记录留下了这些罕见而可怕灾难性事件的证据),从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大爆发到伽玛射线暴.《自然》杂志近期文章对来自地球和浩瀚宇宙的这类惊天动地大事件的威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11):5-5
如果在银河系邻近星系中的恒星发生伽马射线大爆发,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指出,这样的爆发可能在大约4.4亿年前向地球遍撒化肥,并最终使得地球陆地上绿意盎然。 至少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一直猜测伽马射线大爆发曾经在远古地球上导致了数次生物大灭绝。伽马射线爆发被认为可能是超新星(即老年恒星爆炸)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致密(超高密度)恒星——中子星相撞的结果,爆炸和撞击释放超大量的高能辐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聚集成两股“灯塔”式的超高能光柱。 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几乎所有伽马射线大爆发,都发生在那些遥远的星系。不过,在这去几十亿年中,至少有  相似文献   

20.
在近十多年来,我们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天文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天文卫星上传送回来的.我们知道,地球的大气层只能透过光和无线电波(及部分红外波),而挡住了其它一切辐射线.因此,只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才能透过这明净的“窗户”看见天空.要想研究γ射线、X射线、紫外线以及长波红外辐射线,就必须把探测仪器送到大气层之外去.地面上的许多光学和射电天文观测站只同很少几个天文卫星配合进行观测.1983年初,仅有两个天文卫星了,它们的寿命都已超过四年,其中一个是国际紫外光探测者(IUE),目前,它仍然在接收高质量的紫外光谱,另一个是日本的小型X射线卫星白鸟(Hakucho),它也还在监测着天空,搜寻X射线脉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