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理想主义是当代文学中最为激动人心量为弦目的主题之一,对这一主题作一历史性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理想主义的形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轨迹,即由社会理想到个性理想再到理想幻灭的精神嬗变过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从文本到精神都变成了一部消解理想主义的通俗性大文本。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意识,主要有几种体现方式:一是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民间意识;二是理想主义话语中的民间意识;三是都市化表达中的民间意识。作家以民间为基点,关注民间日常生活,营造精神家园与学理想,对物质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化存在状态表现出深切的思考与关注,体现知识分子的人精神与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理想与科学、理想与现实的双重联姻,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其它社会理想的原则性不同,通过理想与革命的双向涵摄,阐释了它们之间的要素关系特质——革命理想主义的生成,凸显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构特质;并进一步透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想主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虽然在不同文学和历史语境中理想主义有着不同的表现,但都有着共同的本质:批判现实,寻觅精神家园和灵魂的诗意栖居地,坚守道德理想和寻求精神超越。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就已经向世界昭示灵魂的完美是人类最高的追求;18世纪  相似文献   

5.
韩国第16任总统卢武铉将如何实践其竞选时的诺言,将美好的理想与严峻的现实结合起来,是其面临的最大考验。结果如何,尚难准确估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卢武铉新政府国政运营必将从竞选时的理想主义回归到执政时的现实主义。其面临的艰难困境是可以预见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封建帝制在贵州的统治,但是,革命很快归于失败,革命的结局与革命的理想大相径庭,这一切,根源于贵州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之全国说来更加的落后和弱小,在客观物质力量的成长还未壮大到足以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的时候,一种渐进的和平改革道路也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而激进的,理想主义的行动酿就的只能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  相似文献   

7.
北村的小说文本《周渔的喊叫》与孙周的电影《周渔的火车》相比,电影人物反置与情节删改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市场经济下完美的结合。二者对于爱情主题采取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其精神实质在于表现出当下社会语境中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间、精神与世俗见的徘徊与艰难选择,探寻了当下社会生存语境中人们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一生从事了大量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并大胆提出了理想语文教育思想。文章根据胡适的部分演讲文稿和文学作品,梳理了其闪烁理想主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对语文教育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是智者学派在哲学上的贡献。但是非建设性的极端、盲目怀疑将导向否定一切价值的虚无主义。在“虚无”的沙漠上出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转折─—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它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是许多哲学家的热切追求,但是未经反思、批判的“理想”恰恰最容易成为人间灾难的根源。怀疑主义与理想主义不应相互扼杀,而应形成一种相互批判、相互激发、相互容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历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作过多视角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入手,对这一问题作新的探索。笔者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的形式向世人表露了诗人的心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了梦境,梦境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人生的最高理想则在于坚持独立人格。因此,展示人生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强调坚持独立人格的决心,抒发投身山水自然的愿望及蔑视权贵的傲世之情,这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中国妇女的榜样和模范。她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重要的财富,不仅仅限于她撰写的近三百万字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凝聚和体现在这些作品及她一生言行中的高尚风格和品质。它们集聚和表现为丁玲精神。丁玲精神是巾帼精神的完美体现;丁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丁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丁玲精神是人类理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以揭示人的精神世界、探寻人的本质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为目的的学科,以人的生存价值、存在意义等为研究主题,关注于对人的文化生命的理解,其本身所具有的哲思与诗性况味要求研究者自觉地以对话意识及心灵的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与研究对象之间架起沟通、碰撞、交融的桥梁,使文本在理解中获得意义的充实,显示出无限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表现。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民主法制观念、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要打破传统化的观念框架,以现代社会化体系和价值观设计、塑造符合现代中国化精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理想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只有不断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航向达到光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高校精神明建设的指南,高等学校精神明建设应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并有相应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对文本的层次进行解读,就重在彰显文本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爱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人生主题文本可分为形象层、情感层、哲理层、历史层几个层面,审美解读则可按几个层面的划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让学生从文本中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学会关注自己的人生,寻找到人生的答案与力量,促进自己生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顶尖科学家、职业经理人、人生导师。到商业投资领域的领跑者,李开复是个从不回避谈论理想的人。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中,最具理想主义的创意无疑就是广为业界关注的创新工场——李开复希望其可以成为一股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让年轻人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成功率、更开放的企业文化,去开创自己的理想事业。  相似文献   

18.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9.
紫姬是《源氏物语》众多妇性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位完美女性,作者紫式部通过紫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紫式部心目中理想女性构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同时,紫姬这一形象的塑造,也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紫式部对女性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一种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路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学文本的主题蕴蓄于外在的具体可感的表意之象即具象中;文学文本的主题渗透着理性的元素,依托理性而存在;文学文本的主题蕴含着情感,借助于情感来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