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2):10-11
1月3日是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两周年的日子,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31天,月球车行驶600.55米,持续产出科学成果.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你是否还记得那台曾牵动无数人心的"玉兔号"月球车?如今,这位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自带萌点的"兔坚强"终于迎来继任者: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区域的冯·卡门环形山,直径约180公里,形成于约40亿年前。环形山南部区域相对平坦,适合探测器着陆。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  相似文献   

4.
<正>当中国人尝试从月球背面走出来,并且进入西方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势必迎来激烈的对抗。近日,一个由英国华人组织的乐队"月球背面"在伦敦有名的"水鼠"酒吧演出。巧合的是,英国媒体注意到,几天后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点就在月球背面。《独立报》网站称,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环境了解不多,嫦娥四号的这趟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2):60-63
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第一次历史性地抵达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中国的尊严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谈吐淡定从容的姜景山,语调一转,铿锵有力,言词中忽然多了几分激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现在的科技进步的话,谁瞧得上你呀,那就没有尊严."  相似文献   

6.
<正>穿越太空,跨过2018年,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月球上的水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9年宣布,月球勘测轨道器上的子探测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撞击月球获得重要成果,撞击分析数据表明月球上确实有水。2010年3月1日,NASA又宣布,由其负责研制、搭载印度2008年10月22日发射的"月船一号"探测器的一台微型雷达探测获得了月球水冰存在的有力证据。正如上世纪90年代"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发现月球极区存在水冰而掀起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潮一样,有关月球有水的消息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建立月球基地并长期驻留月球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2013年12月2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软着陆.12月15 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赢得月球     
踏上月球背面,是中国几代科学家共同的梦想。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登陆月球背面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0,(21):4-6
<正>随着"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3个阶段实施。继"嫦娥一号"完成以"绕"为目标的一期任务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将共同组成以"落"  相似文献   

11.
首次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实现无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载人航天地球轨道交会对接到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历经三代优化升级,贺中琴从参加工作开始,与微波雷达朝夕相处13年、共同成长,说起微波雷达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月球测绘的实践较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测绘学名词》第一、二版收录的月球测绘专用术语只有月面测量学、激光测月、宇宙制图、月球轨道飞行器等(如表1所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开展,人们对月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研究月球测绘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各种实验开发,随之丰富了本领域的科技名词,文献已涉及很多月球测绘术语和名称。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大辞海——天文学地球科学卷》中,就包括了月壳、月磁、月震、月质学、月面图、月面学、月震仪、月球探测、月面直角坐标、月球面坐标系、月面坐标的基点等名词。在笔者已搜集的英文文献中,涉及的月球测绘名词(如表2所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综合类名词。内容包括月球形状、月面地形特征、月球测绘学的基本术语。例如:月球章动、月球地形、月球重力场、月球探测、月球测绘、月球测量、月球制图。2.月球大地测量名词。确定月球大小、形状、重力场和自转特征,建立月球测绘参考框架的技术。例如:月球大地测量、月球水准面、月心坐标系、月面坐标(系)、月面控制网、激光测月。3.月球测量名词。在地面、月球轨道器和月面实施的观测活动。例如:月球磁场测量、月球摄影测量、月球轨道摄影。4.月球制图名词。月球表面特征的观测、数据处理和绘制技术过程。现有制图名词侧重于地图和图像的类型。例如:月球制图学、月面图、月球重力图、月球地形图、月球图(像)集、月球航天图。5.月球测量装备名词。测月专用的平台和设备。例如:月球探测卫星、月球轨道器、月球测高仪、月球磁力仪、月球测绘摄影机、星跟踪摄影机、激光测距回射器。6.专用名词。一些国家或机构进行月球测绘的专门术语及名称。例如:月面实地定向测量、月球区代码、通用月球控制网、月球横墨卡托格网、月球正射影像图、月球正面/背面图、阿波罗月球飞行图、月球地质勘探摄影机。并非所有月球测绘技术与活动都另需独立的名词,很多已有的名词可通用于月球。例如对地观测的摄影机名称,在对月观测中不需要加“月球”:框幅摄影机、线阵遥感器(线阵相机)、条幅摄影机(航线式相机)、全景摄影机;图像处理名词:像空间坐标系、物空间坐标系。当然,也有可能在空间探测中形成了通用的测绘名词:近红外摄影机、长波红外摄影机、角定向、星下点、空间位置等。目前,较多的月球测绘名词系英文译名,需要关注两种情况。一是择要确定“月球”+普通测绘术语的复合词。因为很多测绘名词已经是双词、多词组合,对那些词素多,也不太重要的词,可作为词组使用,而不设独立的月球测绘名词。例如:测月后向反射器(lunar ranging retro-reflector,LRRR),是月球上设立的测量基本控制点。英文作为一个复合词,包含了月球、测距和后向反射器三个词。如果不选取这个复合词,而把后向反射器或测距后向反射器作为独立的名词会有更多的用途,而目前《测绘学名词》尚没有选取这两个词。月球地形正射影像图(lunar topographic orthophomap,LTO),顾名思义是表现月面起伏的一种地图,这种图的限定范围可参见正射投影、正射像片、正射影像地图等已有名词,可不用月球+地形+正射影像图的合成形式。二是地球测绘的派生词,尽可能保留英文原词的含义和组词特征,而不用“月球”+普通测绘术语的复合词。例如:selenoid,其参考定义为:月球的重力等位面;与大地水准面(geoid)是同一词根。selenodesy,其参考定义为:对月球大小、形状、重力场和自转的研究;与大地测量(geodesy)同一词根。两个术语的研究对象与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类似,但译为月球大地水准面、月球大地测量,由原来一个独立的词变成了有重复现象的复合词。由于目前使用月球大地测量这个词已经比较普遍,本文只是作为问题讨论,尚没有提出更确切的对应名词。有文献的处理方式如:月面(月理)(selenography)、月质(selenology)、月貌(selenomorphology),不再用月球地理、月球地质、月球地貌、组词既简练、又可看做一个独立的月球用词,似比较恰当。苏振礼: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300061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月球测绘的实践较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测绘学名词》第一、二版收录的月球测绘专用术语只有月面测量学、激光测月、宇宙制图、月球轨道飞行器等(如表1所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开展,人们对月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研究月球测绘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各种实验开发,随之丰富了本领域的科技名词,文献已涉及很多月球测绘术语和名称。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大辞海——天文学地球科学卷》中,就包括了月壳、月磁、月震、月质学、月面图、月面学、月震仪、月球探测、月面直角坐标、月球面坐标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1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嫦娥二号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了月球科学探测,详细勘察了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并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探测宇宙,由探月卫星变为中国首颗太阳系人造小行星.  相似文献   

15.
1.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附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的早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中空的.  相似文献   

16.
李荫  李伟 《科学大观园》2006,(15):38-39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在200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到2020年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太空站。据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40多年前就制定过类似的计划,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登月大战一开始就带着火药味人类登月是在美苏的军事政治竞争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之后,美国惊呼为“第二珍珠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发誓,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美国人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24日凌晨,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相似文献   

18.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07,(20):72-73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还有桂花树和玉兔……美丽的传说即将成为全人类都可以真实面对的现实,因为有"探月计划"。月球探测是中国航天外太空探测零的突破,能促进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航天、信息、光电技术及空间应用等方面。还能推动空间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20.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