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无废城市"被当作一把钥匙,打开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大门。2015年,由杜祥琬院士牵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的重大课题。2017年,"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的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目前,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无废城市"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之一,海南三亚正持续探索"无废城市"的实现路径。减少垃圾填埋,取而代之垃圾焚烧发电;引导垃圾分类,实现从源头上减量;促进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近年来,垃圾围城、固废难消,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无废城市",则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无废城市",指的是持续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不同区域国家推动"零废弃"建设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方案》开篇是这样厘清"无废城市"概念的:"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正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市民既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2019年11月15日,《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主城区公共机构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50%以上镇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成投用主城区第四垃圾焚烧厂(洛碛垃圾焚烧发电厂),届时,重庆市主城  相似文献   

5.
无废城市     
正什么是"无废城市"?据统计,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超100亿吨,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如何将这些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去年初,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筛选出"11+5"个城市和地区作为试点。一年来,试点城市和地区建设情况如何?发达国家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13):12-17
正"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有机构预测,其建设的背后,其实与7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挂钩。一场盛宴已持续了一年,仍在不断地"加菜"。这场盛宴指的是去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启动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8个部门共同推动。深圳、包头、铜陵、威海、重  相似文献   

7.
"废医存药"思想最早隐见于近代来华传教士等人的言论,历经俞樾、余云岫等人发展,对近代以来中医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俞樾与余云岫虽都主张"废医存药",但两者视域却不尽相同。更为重要是,"废医存药"对中医药的冲击不仅具体指向"废医"与"存药"两个方面,而且冲击了传统中医药的话语体系,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医与中药两者之间传统的密切关系,为后来"废止中医案"、"中药科学化"等近代思想主张或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的"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简称GIAHS)项目的核心是"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农业遗产系统)。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与主要学术支持机构却将它译为"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错译的错误有三:(1)"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从字面上不可能译为"农业文化遗产";(2)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文化遗产顾问机构"国际古迹遗产保护理事会"等制定的文化遗产类型中,只有"农业遗产"而无"农业文化遗产";(3)最重要的是,将"农业遗产系统"改为"农业文化遗产"完全抹杀了GIAHS的特点与特殊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俞樾"废医论"视为民国废止中医运动的源头是一种臆想。从清代医疗文化的历史场景来看,当时社会存在着诸多对医家的负面认知--"庸医遍天下"、"医不昌后"、"行医杀人"等等,俞樾"废医论"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种认知更加学理化。由此推断俞樾废止中医的想法是对历史的误读。当代中医界学者对俞樾废止中医形象的建构,与他们遭受废止中医运动创伤的群体心理和因果论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防不胜防的"地沟油",让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然而,同为食用油消费大国的日本却无"地沟油"事件。日本人因有吃油炸食品"天妇萝"的习惯,每年从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及家庭厨房中产生大量的废弃食用油。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统计,仅2008年全年,日本共消费237万吨食用油,产生约45万吨废食用油,其中30万~35万吨来自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存在一个共同的结构性技术缺陷,即大量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一污染困局既危害当前,也是制约21世纪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瓶颈.本文以味精和酒精发酵领域的2个国家863计划课题为例,介绍已取得的"无废技术"成果,分析它们在发酵生态工程学上的共性理论意义.发酵生态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将打破产业污染困局,促进整个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向绿色制造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2.
正前段时间频繁刷屏的柳叶刀烧烤,由于其创始人的特殊身份——北大医生学霸,而颇受大众青睐,有人甚至称之为"不仅能吃串还能挂号的深夜食堂"。柳叶刀徐州烧烤在京现已有两家店面,无论走进哪一家,顾客们都会觉得这家店与普通的烧烤店有些不一样:清新的空气、雪白的墙壁、原木的桌椅、张贴在墙上的论文因子排行榜……一反普通烧烤店的浓烟雾、暗色系,柳叶刀徐州烧烤店的氛围颇有些小清新。  相似文献   

13.
一、主要技术内容 "低温余废热制冷机"系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0G041D780200. 低温余废热制冷机,于1987年通过国家经委和科学院的鉴定,1993年通过电力部组织的鉴定.获得一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4.
任继周院士主编的《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是中国农业伦理学的开山之作。该著作认为农业伦理学是农业系统自身作为关联整体的内在要求,从而农业系统关联整体对于农业伦理学具有本体论意义。其次,该著作也从"时"、"地"、"度"、"法"四个维度来构建农业伦理学的具体内容。最后,该著作基于农业系统的动态平衡思想,使自然科学与哲学、伦理学融会贯通,也使中国传统伦理在当代农业实践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了汇中西之学、通古今之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医之争。自西医东渐以来,中西医之争已经持续了百余年,影响较大的有"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观点。受机械还原论的影响,余岩等人所提的"废医存药"有着时代局限性。"存医验药"更能发挥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使其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存医"是医学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之保存,体现其经验价值、文化价值、思维启迪价值及科学价值。"验药"则是通过实验与检验,来发掘传统药物的价值,为开发新药、验证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传统药物的普适性,为人类的健康而造福。  相似文献   

16.
<正>核心提示涉及16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在江苏徐州宣判的全国最大制售"木马"病毒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木马"病毒如何生产出来?犯罪团伙又如何利用"木马"病毒获利?调查发现,在"木马"病毒团伙犯罪背后隐藏有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和地下信息黑市。  相似文献   

17.
贵屿是广东汕头的一个小镇,每天都有大量的货车从沿海来到这里。最近几年来,这个偏僻小镇每年回收铁、铜等常用金属超过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走私电子垃圾的集散地。11类废电器随处可见国家环保总局和海关总署明确规定,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像管、废计算机、废显示器及显示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机、废家用电话机等11类废电器。这11类废旧电器也就是大家通常听说的电子垃圾。但是,在贵屿的街头,这些电子垃圾随处可见。记者从一些环保组了解到的数据是:每年贵屿镇回收处理的电子垃圾在百万吨级以上。该镇每年回收的塑料在15万吨以上,回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1999,(4):36-37
一、主要技术内容 制革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财政收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对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废铬鞣液是皮革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因为微生物对铬无分解能力,铬的污染不能靠污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来消除,而且红矾用途广,资源紧张,必须尽可能的将废铬鞣液中的铬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预计当代农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即第二次绿色革命,这场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易相发展理论起源于农业易相发展理念,是基于生物经济与农业变化的理论,对当代农业发展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发展与完善对于新型农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对于化解当前"三农"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新型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变化与转型的目标模式和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的战略愿景。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业科技传播工程",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河北省根据"三农"工作的迫切需要,针对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功能趋弱的状况,在新时期构建全省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把农业科技成果送进千家万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实现科研单位、专家、技术成果与农民之间技术信息的"零距离"传播,更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依托河北省燕山科学试验站,2004年3月3日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业科技传播站--河北迁西板栗技术传播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