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珠峰耸立,罡风凛冽,旗云飘荡,万山仰望。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经过近9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全部登顶成功,并进行了相关测量作业。这次重返珠峰之巅量"身高",是我国继2005年后又一次对珠峰进行的大规模测绘和科考工作,创造了全球重力测量海拔高度新纪录。这意味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计算,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精确的珠峰高度数值"就将问世,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相似文献   

2.
1975年,中国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三极”测量“身高”;2005年,时隔30年, 中国人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其测高。作为本次珠峰测量登山队队长,本文作者见证了全部登顶和测量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1966年以来,我先后5次为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做天气预报,即1966、1975、1980、2003和2008年.其中,1980年春天是中日联合攀登珠峰.下面,我仅以2003年和2008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天气预报为例. 2003年5月,为纪念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登山队联合全程直播珠峰攀登.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20,(7):12-13
正"2020年整个登顶的过程比较曲折、辛苦,但最后的结果比较圆满。"2020珠峰高程测量活动现场总指挥、中国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表示,"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一定也会载入史册。"这一创举是如何缔造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一问有何新突破"珠峰高程测量几乎用到大地测量所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李国鹏说,此次测量获得了珠峰顶峰GNS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等级水准、重力、气象、冰雪深度以及交会测量等大量珍贵数据,"检验发现,所有资料非常完整且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三次难忘的冰塔林之行冰塔林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冰川区域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给人类创造的壮丽奇观,珠峰北坡的冰塔林是富有代表性的景观。自1966年以来,我因科学考察之需,曾经8次进入珠峰地区考察,其中,于1966年、1975年和1980年春前后3次进入冰塔林区域。1966年春,我第一次来到珠峰北坡进行科学考察。5月下旬的一天,我陪同其他三位队友进入中绒布冰川海拔5300~5600米地区,采集冰雪样品。塔林半球中低纬度冰  相似文献   

6.
张江齐  张燕平 《自然杂志》2005,27(5):283-286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她的海拔高程数据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从1847年-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展现了人类用生命与心血勇攀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奋斗过程.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珠峰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重测珠峰高程具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近10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测量科考队多次测量了珠峰高程,引起了地学界广泛的关注.(编者按: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高程测量最新结果为8 844.43米)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随即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45年后,中国人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此次登顶遭遇了许多困难,测量登山队员经历三次尝试终于成功,这背后有着三队人马的齐心努力。探路:修路队员首批登顶5月26日16时35分,6名来自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修路队员已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峰顶,他们成为本年度最早登顶珠峰的人。在登山界,修路队员被称作"开路先锋",他们会在山体上借助岩钉、冰锥、雪锥等工具固定路绳。  相似文献   

8.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9.
科技     
《科学之友》2005,(8):14-15
珠峰测量数据8月公布国家测绘局消息,备受关注的2005年珠峰测量行动野外测量工作已经于日前结束,数据计算工作正在西安和北京全面展开。目前数据计算进程十分顺利,7月已算出珠峰高度的初步结果。最终结果将上报国务院批准,于8月左右向全球公布。第九届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在大阪  相似文献   

10.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05,27(4):213-217,F0004
自1958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和登山家合作,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的形成历史及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着重介绍关于第四纪地壳上升、测量珠峰高程及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亲爱的读者朋友:一直以来,中外重大的科学考察、探索活动是《大自然探索》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期,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珠峰,特别策划了《亲历珠峰科考》专题。我们特邀了2005年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 以及曾参加1960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亲历。相信那些追求过程中的艰辛、辉煌背后的悲壮,将会使你更加清楚地看到一个个探索者真实的足迹,经历一件件撼人心魄的事件,感受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和升华。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也欢迎你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编者  相似文献   

12.
正珠峰高程测量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1975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以来,45年间,有许许多多的参与者为此作出了贡献。如今,各项技术在不断进步,登顶经验在不断完善,但从未改变的是向最高处进发的信念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而这些都深深印刻在了亲历者的心里。解开旗云之谜每年都有许多虔诚的藏族同胞来到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寺朝拜,为"第三女神"——珠峰献上哈达,传说那些最真诚的敬献者的哈达会在明月夜冉冉升起到珠峰顶部,在"女神"头顶随风飘动,宛如挂在峰顶的一面旗帜,因而被称为"旗云"。当有攀登者来临时,"女神"会扬起哈达,用不同的舞姿向人们暗示珠峰顶端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监测珠峰     
刘宇 《大自然探索》2001,(11):53-56
珠峰是地球的最高峰,由于其独特的海拔高度并远离工业发达地区,为监测全球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最佳场所。它目前的环境状况可以作为与未来珠峰环境状况比较的起始状态,也可以作为与其他地区环境状况进行比较的本底状态。 本次科学考察是为期10年的“珠峰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环境监测研究”项目的第二次常规观测,也是继“珠峰环境监测2000”的又一次野外考察。这次考察是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大和中国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主要是采集一些常规的气象要素,如气样、水样和雪样,并架设气象观测站和放飞探空气球,以记录下2001年珠…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一次有关婴儿长高的研究结果。研究对象是31名出生后3天的婴儿,科学家并没有采用任何人为的方法去影响婴儿的生长,只是定期洲量他们的身高。有的一周测量一次,有的一周测量两次,有3个每天测量一次。测量方法是将婴儿平放  相似文献   

15.
正24岁首次登山失去双腿,40年间4次冲顶却无缘登顶……残疾登山家夏伯渝逐梦珠峰的经历感动了很多人。有人说,他的故事是中国的"老人与山"。而今,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依然在训练和等待,只为下一次出发。2018年1月14日,全国攀冰锦标赛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的金水湖自然风景区举行,无腿攀登珠峰的夏伯渝老人也来到比赛的现场,并顺利完成了男子组赛道的攀爬。69岁高龄的无腿老人夏伯渝因此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1974年,原本是足球运动员的夏伯渝进入国家登山队,成为国家登山队队员。1975年,24岁的夏伯渝被选入登珠峰的突击队,在这次任务中因冻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各种测量模式的应用背景和适用环境,对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进行比较,从高效的角度得出具有GPS与PDA的组合方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是今后地籍测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初步监测表明珠峰时区已被污染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包括珠峰和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十进行了综合考察职早在1975年,中国科学院就曾组织了珠峰科学考察、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高登义等获取了自珠峰顶到珠峰北麓4300米以及西南麓2300米之间不同高度的冰雪样、水样.土样、生物样品数百件,经过分析,得到了珠峰地区大量的环境本底值之后,高登义等科学家又先后于1980、1992、1994、1995和1997年在珠峰地区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观测研究他们发现,1990—1991年的中东油田燃烧事件.严重污染了…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北斗"——一场为时空立法的科学竞赛;一次掌控地球领导权的争夺战;一顿穿透时空决胜未来的豪门盛宴。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到底有多高呢?是8847.6米,8846.50米,还是8850米?一百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组织了规模浩大的珠穆朗玛峰科考测量行动,采用从位于青岛的中国水平原点开始计算的方法。成千上万的测绘人员身背肩扛沉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当喜马拉雅高山杜鹃花开的时候,被藏语誉为"大地之母"的珠穆朗玛峰都会迎来全世界的目光,2018年是人类首攀珠穆朗玛峰65周年,尤其受关注。随着登山季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齐聚喜马拉雅山。自1953年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第一次将人类的脚步踩在珠穆朗玛的顶端,随后的65年间,有近5000名登山者跟随这两位先辈的脚步抵达了世界屋脊,珠峰不再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珠峰在长高     
珠穆朗玛是世界第一高峰,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在目前的教科书上,珠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米。但是1999年底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宣布,根据最新的测量结果,珠穆朗玛峰长高7,其海拔高度己经达到885O米,比以前的公认高度长高了2米多。山峰高度的准确测量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精细的系统工作。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三角测量法珠穆朗玛峰8848米这一海拔高度就是用传统方法在1954年测量的。当肘在山峰上取了12个测量点,并百扣除7积雪的厚度,最后由这12个点的平均高度定出了珠峰的海拔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先进的技术被使用到测量工作中,卫星全球定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