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吕石磊  曾捷 《科学通报》2020,65(4):256-262
水是生命之源,能够向建筑使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用水是健康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一.健康建筑的水质保障包括市政供水水质保障和建筑二次供水水质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健康建筑的二次供水水质保障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将当前健康建筑在系统设置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可采用的水质保障措施总结归纳为预防水质恶化、水质监测、水处理3个主要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及管理措施包括:二次供水系统的储水设施、供水管道、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预防水质恶化措施;水质在线监测、定期检测及结果公示;消毒、过滤、软化等主要水处理技术及直饮水处理系统等.本文旨在为健康建筑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及拓宽思路,同时帮助健康建筑使用者了解健康建筑水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发布实施,"健康中国"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意志~([1,2]).健康建筑是能够保护空间内人群健康的有效载体,是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路径~([3~7]).2017年1月,我国第一部以健康建筑为核心理念的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并实施.《标准》  相似文献   

3.
樊娜  刘聪  黄衍  李景广 《科学通报》2020,65(4):263-273
系统介绍了我国建筑室内VOC的定义、来源、浓度、健康危害、评价标准、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总结了过去10多年我国在室内VOC控制方面采用的技术途径及效果.基于未来室内环境VOC控制指标数量、限值、健康风险等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室外源、室内固定源和活动源的特征,提出了我国近期和未来应当采取的技术路径,以及工程、产品、环境质量评估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物在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所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系统最复杂、设施标准最高,因而对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江门某酒店对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标准"与国际接轨",指的是制定标准的原则、程序和科学依据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一味要求标准的数量、数值和国际标准相符。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既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标尺,也是食品贸易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论中国、欧美还是国际标准,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基于风险控制与健康保护,但是制定标准还必须考虑国情、借鉴国际,促进产业发展和贸易公平。正因为如此,国际标准并非强制,而是鼓励各国制定符合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王清勤 《科学通报》2020,65(4):229-230
正建筑是在早期人类"遮风雨、避寒暑"的庇护所基础上加以技术和艺术的创造发展而成的~([1]).随着人类经济、艺术、科技、社会和人文的持续发展,建筑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全球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给建筑环境的健康带来了挑战.现代人在建筑中的时间超过80%,因此建筑环境的质量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健康建筑成为全球建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飞行公司为例,探讨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并从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予以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不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目前土地勘测的工作实际,分别从勘测机构、勘测设备、勘测人才、勘测技术创新、勘测质量管理等方面论述提高我国土地勘测水平的方法,为不断促进我国土地勘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硕  刘雅琳  王怡  张婷  孙伟  刘荔 《科学通报》2020,65(4):274-287
健康建筑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室内环境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舒适及工作效率,而室内人员的直观感受和健康效应则是营造室内环境的关键性评价指标.本文从如何营造人体微环境气流和构建呼吸道体外模型角度着手,对呼吸暖体假人在个体暴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暖体假人的模型结构、实现方法、功能、特征及控制,总结了人体微环境区域的流场特性和污染暴露影响因素,讨论了人体吸入暴露研究的现状和难点,并展望了使用呼吸暖体假人进行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促进发展更合理精确的环境控制技术,实现健康建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是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和枢纽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桥梁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桥梁技术的基础上,走自主建设和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国桥梁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但在核心技术、材料、软件、装备、标准规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桥梁建养和安全长寿的巨大需求,以及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均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审视中国桥梁技术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未来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桥梁在建设技术、新结构与高性能材料、监测检测评估与管养技术、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不足,指出为了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障庞大桥梁安全长寿和实现桥梁强国梦,必须进一步提升中国桥梁技术创新水平,尽快实施以重点专项"智能桥梁(Intelligent Bridge)"为主题的"中国桥梁2025"科技计划,并通过组建"中国桥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绿色小区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求我们的环境营建融于自然、具有精神文化灵魂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结合考虑生态环境、建筑法则和适宜的技术等多种因素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全球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各国对产品的能耗控制越来越强,我国的能耗标准也像雨后春笋,百花齐鸣。在能耗标准的编制中,必须要全面考虑,除了能耗的层面,还应该站在使用者的层面,所以文章提出了一些换气扇能耗标准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修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地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如何保护古建筑的问题.怎样能使我国传统的修缮技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让我国的古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是摆在古建筑行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标准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对于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纳米科技来说,在名词术语、测量表征、环境健康安全和材料规格等方面对基础通用标准有紧迫的需求,而这就依赖于纳米检测方法验证、不确定度评估、标准样品研制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术界、产业界、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本文综述了纳米技术标准化动态,包括战略制定、组织机构、发布与在研标准、面临的主要挑战等,并结合我国纳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宣贯力度、引入创新方法、提升企业参与,使制定的标准切实助力我国纳米产业测试水平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成为主流之前,几乎所有的政府建筑都在追求对权力的表达,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总是盛气凌人,并不欢迎大家靠近,甚至希望慑于其威势而自动屈膝.这样的例子在中外都有.仍然回到忠县黄金镇,这座办公楼在这方面走到了极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天安门还气派,因为它把建筑逐排升起,中间是大台阶,最高处是城楼式建筑,整个平面像汉字"主",这样的气势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大台阶是个符号,把建筑的主人(或使用者)同旁观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要介绍中国铝产业在国际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目前国内铝产业状况,铝在电力、交通、建筑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前景作了总结,引出新疆铝工业发展历史、发展电解铝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电解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为新疆电解铝产业能更好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应用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是发展壮大建筑建材支柱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使用对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建筑经济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杰 《科学通报》2020,65(14):1336-1338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回顾和总结我国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十四五"及之后长远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充分发挥顶层布局设计和决策机制及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从顶层布局设计上抓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军事科学技术工程这一龙头,打下了我国在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工业体系、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逐渐同世界接轨,工程造价咨询业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完善,而外资工程造价咨询业又获得在中国境内成立独资公司的权利,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该行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