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拉斯对先验哲学的发扬建基于他对康德直观概念的扬弃。而麦克道尔则认为,前者对这一概念的批判性改造是不完备的,有陷入所与论的危险。通过重构塞拉斯的理论,麦克道尔认为他所给出的直观概念既能够保留康德思想的精粹,又可以避免塞拉斯哲学的困难。然而我们认为,他为直观概念所给出的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他对塞拉斯理论的诊断和重构未能使自己彻底摆脱后者思想中的对立性因素,这使得他无法有效地回应一些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并让自己的经验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关于命题何以表征世界的理论有自然化命题和命题原初主义。自然化命题包括语言事实理论和认知行为类型理论,前者将命题的表征能力诉诸人对语言的解释,后者将命题的表征能力诉诸人对事物的述谓。两种自然化命题都面临难以克服的问题。命题原初主义认为命题是简单的、抽象的实体,其表征能力不能也不需要进行解释。该理论具有较大缺陷。承认命题是独立于语言和心灵的抽象实体,将其表征能力诉诸命题与事态之间的镜像关系,既对命题何以表征世界进行了解释,又避免了自然化命题和命题原初主义的理论困难和缺陷,具有较大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3.
日常意义的因果关系不支持决定论,真正的决定论是科学意义的,即依靠相关过程规律可以从先前宇宙状态推导出其之后的状态,据此人的行为是必然的,相悖的行动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行动自由指人有能力选择和执行自己的行动,从而相悖的行动是可能的。两个观点似乎不相容。塞拉斯延续经典路线,通过重构"决断"概念来重构"因果性"概念,论证作为心理片断的决断可以是自由行动的原因。由此,行动自由的意思是"环境不阻止别的行动",而决定论的结论是"相对于先前宇宙状态,某个行动是物理必然的",两者在话语逻辑中不矛盾。塞拉斯的观点对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问题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我推测的他人心理与真实的他人心理的同一性源于读心过程中自我与他人共享的身体-心灵互动空间,自身-他身的镜像互动搭建了自我-他人的身体共享通路,自我在身体共鸣的状态下应用自我的先前经验和一般的社会规则对他人所处的情境进行还原和解释,并把他人行为线索、自我体感、情境意义整合到一幅图景下,以反馈表征的形式通达他人心灵,完成自我-他人的心灵对话。因此,读心是自我卷入自我-他人的身体通路并与他人共享反馈表征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意识高阶理论都受到误表征问题的困扰。意识高阶理论诉诸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的质的特征,误表征问题则表明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对意识高阶理论的分析表明,误表征问题根源于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现象劳动分工,这使该理论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果坚持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不能解决误表征问题;如果放弃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将不再是意识高阶理论。因此,意识高阶理论中的现象劳动分工使其在原则上无法摆脱误表征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无表征智能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布鲁克斯认为,传统人工智能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框架,这种框架在表征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完全不必如此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即感觉,然后行动。我们在建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放弃表征范式所要求的那些复杂的计划、映射和认知等表征内容,而采取基于行为的包容结构。在包容理论指导下,布鲁克斯制造了"艾伦"、"赫伯特"、"成吉斯"、"考格"等机器人。布鲁克斯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高阶表征理论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需要被另一个高阶心理表征。简单性论证和现象学论证是它的两个主要论证,它们的策略是先把意识看作高阶心理对低阶心理的觉知,然后用表征来定义觉知,最后把意识状态解释为高阶心理以低阶心理为表征对象的再表征。简单性论证的问题是没有进一步澄清表征的过程,现象学论证则没有充分说明自我表征命题如何从经验判断过渡到必然性判断。高阶表征对意识解释的实质是把意识状态看作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表征关系,但对其中的表征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缺乏详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意向性和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意在考察意向性与背景的关系,澄清相关的误解.意向性是心理状态的属性,背景表现为一种非表征的能力.众多的心理状态组成网络,网络是背景的一部分.背景是意向性必不可少的条件.背景对意向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背景使表征成为可能;背景使意识成为可能;背景使自觉行动成为可能.有人认为背景是偶然的生物事实和社会事实.这是一个偏颇的看法,其实背景不限于此,它是一种心理能力.承认背景不会让我们陷入相对主义,因为背景赋予意向状态确实性,是我们一切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信度还原论是当前主流的信念理论,主张信念是一种位于某个阈值之上的信度。实用信度还原论进一步主张,相信p就是拥有足以合理化按照p行动的信度p。这种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的实用入侵现象,但它不能全面刻画信念的状态,特别是忽视了信念与真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之相对,断言倾向论主张信念是一种求真的断言倾向。根据这种观点,信念不仅试图精确地表征世界,而且还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支持性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把我们指向了行动。总之,断言倾向论不仅保留了实用信度还原论解释实用入侵现象的功能,而且更好地揭示了信念与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术语"看到"在知觉理论中的基本意义,塞拉斯阐述了现象主义的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直接实在论,认为是"看到表面";另一条思路是古典现象主义,认为是"看到感觉内容"。塞拉斯经过细致地考察,指出这两条思路存在同一语词使用错误、相关陈述之间推断错误之类的问题。他解析了约翰的故事,断言"看到"的意义在于归属给相应的经验一个断言,而且认可了它。塞拉斯的观点既揭示了认识其不可缺少的规范性维度,也消除了认识会失去世界的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