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妈,打针的地方今天还疼”“我好困,还要再睡会”……许多 3 ~ 11 岁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小抱怨”让家长感到十分忧虑。专家说这些现象都是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常反应,可有些家长心里还是会犯嘀咕:这会不会跟孩子接种疫苗的剂量有关?为啥疫苗剂量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究竟啥反应才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推出疫苗移动接种车、山东升级疫苗接种金色健康码、国内多地接种疫苗送礼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相关话题频上热搜,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持续提高。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6月2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2 922.3万剂次。与此同时,一些传言也甚嚣尘上:接种疫苗将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打了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检测了、得过新冠肺炎的人不用接种疫苗……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我是一名医生,但是我从小就对改变自然的事情充满了抵触情绪,似乎"顺其自然与叛逆"的思想一直流淌在我不太滚烫的血液里。"接种疫苗"这件事,儿时的我也一直很迷茫,需要接种吗?接种就接种吧,还接种个没完!有必要这般坚持吗?接种疫苗的意义到底何在?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拿个小板凳,坐下来听陈医生科学解读一下接种疫苗这件并不简单的小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大流行使"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简称VE)一词进入了公众视野。很多人或许会看到、听到这样的表述:"某项3期临床试验显示某款新冠疫苗的VE约为70%。"那么这里的"VE=70%"具体是何含义,我们又应如何解读它呢?乍一看,"70%的疫苗效力"似乎可以被理解成是"有30%的接种者不受疫苗保护,可能会生病",但显然在现实情况中,不会真的有30%的接种者感染患病,因此这个数字会引来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科学家召集两组男性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第一组包括10名健康男性;第二组包括9名有代谢疾病或有两三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高胆固醇、高血糖和高脂肪,即所谓"三高")的男性。采集两组男性志愿者在食用高脂肪牛奶奶昔前后的血样。在这些血样中,科学家测量61个生物标记物,如胆固醇和血糖等。他们发现,对于那些有代谢综合征的志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30年两代疫苗的失败后,一、二代联合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痘病毒ALVAC和gp120)终于在泰国RV144试验中显示了31%保护效果,尚无法用于预防工作.HIV疫苗的科学挑战为,病毒在自然感染中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攻克这一进化的瓶颈.近年HIV疫苗不乏新的研究进展,从HIV感染精英控制者发现了超强广谱中和抗体,设计了一批稳定膜蛋白三聚体结构的新免疫原,探索了一些激活广谱中和抗体胚系B细胞的新方法,使用复制型病毒载体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等.HIV临床试验也明显得到加快,与前30年仅开展了4个Ⅱb/Ⅲ期试验不同,未来5年将开展一批Ⅱb/Ⅲ期临床试验,包括南非重复RV144疫苗的试验已于2016年开始,强森公司与哈佛大学研制的Ad26/gp140疫苗的试验计划于2017~2018年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联合开展前者的DNA复制型痘病毒(rTV)和后者的gp145疫苗的联合临床试验(比较复制型(rTV)与非复制型(ALVAC)痘苗疫苗的保护性),NIH的两个CHAVI-ID项目和疫苗研究中心正全力推进新型膜蛋白疫苗大规模临床试验等.这些HIV疫苗的研究有望对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期,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亮相,观众可现场体验可吸入式新冠疫苗的使用方法.接种者只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先深呼一口气,将杯中的雾化疫苗气体完全吸入并憋气5秒,便完成了接种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与另两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最近报告说,从肝炎病毒中提取的并经试验室培养除去有害性的疫苗能有效地改善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新发现的这种疫苗可以采用滴鼻的形式接种,比传统的注射式疫苗效果好得多。在马里兰大学和纽约罗歇斯特大学里对81名自愿者所做的试验中,受试者均接受了全剂量的新疫苗但在与流感病毒接触后却没有一个人感染上流感。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4,(3):7-7
正两组志愿者最近参加了一项实验:他们被要求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两组人都毫不意外地失败之后,其中一组人洗了手,另一组人则没有洗手。在被第二次要求完成任务时,尽管两组人都很乐观,但洗手组的乐观程度明显比未洗手组更高。不过,洗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共和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着这样一群年轻人的"问天征程"——他们,在读博士期间攻克北斗导航核心关键技术;他们,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他们,从三个"毛头小子"小组发展成长为300人的"国家队";他们,就是国防科技大学北斗青年创新团队。主动请缨——为了拥有自己的北斗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就展开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7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GPS系统的地面试验。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GPS系统大显身手。1994年,  相似文献   

11.
正"打疫苗"是很多人对于疼痛和恐惧的最早记忆。国人一生中需要接种20多种疫苗,民间过去有"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说法,如今疫苗让我们远离了麻疹、天花和乙肝等疾病的侵袭。有种痛叫"打预防针",正是童年经历的重重"痛"的考验,才让我们更强壮。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肥胖竟然与认知能力下降相互关联。不久前,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契克的团队邀请一些志愿者进行了一场"寻宝"活动,该团队要求志愿者在一块场地上游走并沿途扔下各种物品,然后让志愿者回忆自己扔下物品时所在的具体位置。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的回答情况与他们的智商无关,而是与他们的腰围有关:志愿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越高,他们在寻宝任务中的表现越差。契克认为,  相似文献   

13.
抗疫利器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而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新冠疫苗犹如助力全球抗疫的"春雨",无声润泽世界,为全球协同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寻求摆脱瘟疫和疾病的方法,但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疾病的历史其实很短暂——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只不过200多年.说起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充满了戏剧色彩.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的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听说农场的挤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当时他就猜测,也许是挤奶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做了个实验.他从一位挤奶女工手上取出痘脓,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上.后来,这个男孩身上长出了几个小脓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症状.6周后,他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男孩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大家对于新冠病毒疫苗充满期待。如今,新冠病毒疫苗真的来了,可以接种的机会多了,却有不少人犹豫了。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国家卫健委2021年4月1日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是近七八年来建立起来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与第一代基因工程抗原疫苗相比,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具有多价、能诱发细胞免疫应答、接种简便、一次接种即能奏效等优点,因而成为今后基因工程疫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正确区分科学怀疑精神和阴谋怀疑论?无数科学实践表明,科学怀疑精神在促进科学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科学怀疑精神和吹毛求疵的阴谋怀疑论(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方面几乎毫无作用)有什么区别呢?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首先,得益于科学怀疑精神,2020年全新的RNA新冠疫苗得以问世;与此相反,阴谋怀疑论则导致许多人迟迟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其次,科学怀疑精神致力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而阴谋怀疑论则像"恶魔"一样如影随形、阻碍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8日,中船重工武船集团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打造的"深海一号"在武汉顺利下水。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为我国大洋调查再添一利器。作为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专用母船,"深海一号"充分发挥了"蛟龙"号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对预防疾病和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包括重组蛋白亚单位、病毒载体、mRNA脂纳米颗粒在内的多种技术平台开发的疫苗都获得了使用.然而,由于抗原设计的差异、免疫剂量和注射间隔的差别,不同疫苗平台之间的免疫效果无法直接比较.因此,本研究以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为免疫原,对广泛使用的3个疫苗平台(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头对头比较,通过小鼠模型比较了它们同源接种和序贯接种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小鼠在免疫同源的两剂疫苗后,m RNA疫苗诱导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都最高,其次分别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异源加强免疫的结果显示,不管是以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者mRNA疫苗初免,以mRNA疫苗作为第2针加强免疫均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此外,在疫苗激发的细胞免疫方面, mRNA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4+T细胞反应,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8+...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可预防疾病的爆发,公共卫生专家需要战胜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家长们。2013年7月,英国威尔士的公共卫生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曾在该国肆虐了八个月、感染了1 200多人,并导致88人住院、一人死亡的麻疹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是,疫情的暂停很短暂,仅仅只过了几个月,疫情就在同样的地区第二次爆发了,截至11月中旬新增36例病例。疫情爆发时,首先患病的孩子是那些家长选择不让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孩子。这些家长之所以拒绝接种疫苗,普遍是出于如今一种认为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不可信的观点带来  相似文献   

20.
疫苗的革命     
疫苗的发明者英国医生詹纳首次把天花患者的脓液直接接种到健康人的身体上。其后,人们便将灭活了的毒素或死了细菌、病毒作为疫苗而采用。最近,疫苗开发的技术进步——疫苗革命是特别值得谈的。新技术之一是采用只让大肠杆菌或酵母制造病毒蛋白质,即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的方法。采用该法时,由于利用基因操作可以把多种病毒蛋白质合而为一,因此用一次接种便可产生对多种疾病的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