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是80后,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作为"北斗女神",科普让她成为另类"女神"。"大家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吧,如果有一天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所以他还是只能在荒岛上求生。如果用的是北斗系统,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而且还能够把位置发送到几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成功的背后,众多"90"后也开始绽放光彩。北斗系统的成功,是一代代北斗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结果,这些成就是北斗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航天人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在这些北斗人、航天人中,不乏"90后"的身影。据统计,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的高技术项目的一面旗帜。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7月31日,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宣布正式开通。本文梳理了中国卫星导航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决策的背景、北斗系统各阶段建设过程中体现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及创新之处。在简述北斗系统建设过程后,对北斗系统发展中体现的工程与技术创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今年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0,(14):32-35
正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北斗将如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又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6):24-27
正面对疫情暴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响应,一个个大数据相关产品陆续上线,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系列创新技术派上了大用场,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响应,融入多项防控工作之中,担起了抗疫的科技先锋。随即上线的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行查询等创新应用在加强联防联控、疫情态势研判、城市智慧管理等方面,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2):34-41
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刘峣 《科学大观园》2020,(11):56-57
正此次测量珠峰运用了许多国产科技手段与成果,北斗卫星、5G、华为等技术均发挥重要作用,相比15年前,珠峰测高有了更高的技术标准。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竞技场。在测量世界最高峰"身高"的艰苦探索中,科技的力量总是与人类的脚步同行。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这也是北斗卫星继在抗疫中显露威力之后,再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其现状的分析,引起人们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注,进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国防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正是这种"怀疑一切,敢于挑战"的精神,使得刘经南院士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填补了多个空白,创造了数个第一。6月12日,北斗三号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前夕,著名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刘经南院士站上湖北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接受湖北省委书记应勇颁发的湖北科技突出贡献奖。77岁的刘经南,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文献考证,确认中国上古以北斗定时节的斗柄指向,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两个标准,均作为初昏斗柄下指为冬至、上指为夏至的依据。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由第5、7、8、9诸星的连线、通过招摇、天锋,指向大火星,创建于4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由第6、7两星连线的延长线,指向摄提和角、亢方向,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倪伟 《科学大观园》2021,(11):44-47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历经两年半左右,中国以最快速度密集发射30颗北斗三号卫星,建成世界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比原计划节省了半年时间. 迟军作为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已经掌舵这个团队11年,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自打2009年上任总指挥,他几乎没停止过运转.度过了紧张的技术攻关,就进人更紧张的组网发射,如今又马不停蹄开始下一代北斗四号的论证,任务总是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40-40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00年伴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成功发射,立志以推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发展为己任,创建而成的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是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供应、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统业务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服务于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精密测量、目标监控等专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一个关于北斗的消息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有报道称,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其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还有报道辅以"5月起,导航就用中国北斗"等标题。一时间,北斗地图APP将上线的消息形成刷屏之势。之后有专业人士辟谣,指出"北斗地图"的说法纯属忽悠,官方也及时利用新媒体渠道推送北斗的科普知识以正视听,终于平息了这次借北斗之名行商业炒  相似文献   

15.
现代空中作战的实践证明,依靠电子攻击飞机实施有效的机载电子攻击,是美军夺取空中作战胜利最重要的"法宝"。然而,岁月流逝,时间已在电子战机"徘徊者"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美国海军最年轻的一架EA-6B"徘徊者"也在海风中吹打15年。因此,美国海军近日决定将日本厚木基地的徘徊者替换为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共享     
正说到北斗,不少人或许会问,北斗到底在哪儿?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实现全球组网后,北斗将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那么,我们如何能感受到北斗系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然而,外界也传来一片杂音。美国航天专家表示"美方应尽快升级GPS,以确保其在在过去多次局部战事中,美军GPS系统出尽风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然而,外界也传来一片杂音.美国航天专家表示"美方应尽快升级GPS,以确保其在卫星导航领域的绝对优势";五角大楼甚至称"美国必须减少对GPS的依赖,并开发GPS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空中作战的实践证明,依靠电子攻击飞机实施有效的机载电子攻击,是美军夺取空中作战胜利最重要的"法宝".然而,岁月流逝,时间已在电子战机"徘徊者"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美国海军最年轻的一架EA-6B"徘徊者"也在海风中吹打15年.因此,美国海军近日决定将日本厚木基地的EA-6B"徘徊者"替换为EA-18G"咆哮者".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美军的"咆哮者"电子战飞机为谁而来?  相似文献   

20.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是陈芳允写的一首小诗,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生埋头研究的陈芳允,成就极其丰富.他先后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测控方案,解决了"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多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计划;他在花甲之年从军入党,联名其他三位科学家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这就是中国后来的"863计划"……这位可"上天入海"的院士对待工作一直保持着一份本真和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