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的第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离极自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地球离极自转”形式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了。人们以中国的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为参照,发现北回归线每年持续南移14米。北回归线南移是一种太阳视运动,它所反映的是地球南北方向的运动形式。地球南北极点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地轴却指向天北极不变,这证明地球本体在作离极运动。南北方向的“地球离极自转”现象,被太阳视运动和地球离极运动双重证据所证明。由于其它自转形式的参与,地球离极自转的自转轴收缩到了黄轴和地轴的交点上,轴变成了点。地球离极自转使地球上南北极有煤和6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热带有冰川遗迹,岩石中有反向的剩余磁场等,也使诸多地球现象成了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防止100年后海水淹没地球 据"全球气候演化政府间组织"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等因素,全球海洋洋面将会在21世纪上升20到90厘米,相比起20世纪上升的10厘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数据.而一些未来学家甚至相信,在全球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地球很可能在100年甚至几十年后就变成一片汪洋,到那时本来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3.
1.注意地磁的影响。大屏幕彩电的荧光屏应朝南或朝北放置,使地球的磁场方向与显像管内电子束射线方向一致,防止地磁影响色纯度。当然也要远离带磁性材料的录音机、磁疗器等设备。2.注意透气、散热。大屏幕彩电应放在干燥通风处,远离暖气等热源,离墙壁至少要10-20cm,也不要放置在通风不佳的电视柜内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末日的传闻一直不断,美国航空航天局曾专门就玛雅末日预言发表过辟谣的声明,行星撞地球、地球大停电、地球磁极将翻转等末日预言到底会不会成为现实。科学家认为,玛雅末日预言源自对古代玛雅人长历法的误解,该历法中一个历时约400年的周期"伯克盾"将于2012年12月21日(也是冬至日)结束。这是玛雅历法中的第13个伯克盾,只是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参照点而已。换句话说,玛雅人的时间观念是具有周期性的,他们所用历法  相似文献   

5.
在李政道、杨振宁于1957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他们于1956年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就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李、杨二人获诺贝尔奖之后,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扩散到科学界之外,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赛因顶峰会李杨"的效应,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思想界有关实践与真理关系的讨论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继而又在"文革"中遭到曲解和滥用,直到1978年后才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得以"正本清源"并发挥积极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被赋予其科学价值之外的更多意义和责任担当,并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在当代中国的曲折遭遇。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螃蟹,除了一两种特殊的之外,几乎都是横着走路的。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知道,许多动物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特别是对于回游、迁徒性动物来说,地磁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地磁场不是固定不变的。据古地磁学研究,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1,(10):37
虽然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墨暗之中,乍看起来条件极为相似,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  相似文献   

8.
二七 《科学大观园》2023,(14):70-71
<正>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由于人类抽取了过多的地下水,地球的自转轴正在向东倾斜。仅地下水这一个因素,就导致北极每年大致向俄罗斯的新地岛方向移动4.36厘米。在描述地球自转的时候,人们经常会用篮球来打比方:想象一个在手指上旋转的篮球,如果你的技巧足够高超、手指足够稳定,篮球就能保持平衡,绕着中心的轴旋转。  相似文献   

9.
地球危机     
<正>地球正飞速变暖。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地球生态正遭到严重破坏。北极5座岛屿浮现俄罗斯国防部日前表示,俄海军在北极发现了5座新岛屿,正是冰川融化导致这几座岛屿显露出来。据悉,北极的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由此导  相似文献   

10.
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北极地区上方的臭氧层首次出现大面积空洞,足以被称为‘北极臭氧洞'。"也有报道称,北极上方出现了一个面积相当于5个加利福尼亚州面积的臭氧洞,这个规模空前的空洞有时会向东欧、俄罗斯和蒙古地区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Delta-4重型火箭发射升空,这艘探测器将以前所未有的距离靠近太阳,有望对多个科学问题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除了给予地球光和热外,太阳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地球。一种被称作"太阳风"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时刻从太阳表面涌出。当它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的磁场发生作用。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21日,一次日冕物质喷发所产生的太阳风扫过地球,扰动了我们这颗行星的磁极。北半球的夜空观测者非常高兴地看到红色、绿色的光带在夜空中飘动。在这个月这已经是第三次看到极光了。实际上,现在可能是最佳的观测时间。秋季的夜晚  相似文献   

13.
芳芳 《科学大观园》2011,(10):73-73
罕见低温天气产生的"美丽"云团,剥去了北极大气层里具有保护作用的大部分臭氧层,可能北极第一个臭氧洞已经形成。据专家说,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最远已经延伸到纽约上空,他们发出警告说,皮肤癌风险或将提升。同温层里的臭氧层像一条巨大的毯子,笼罩在距离地面大约20公里的上空,阻止太阳释放的大部分高频紫外线到达地面,大大降低患晒斑和皮肤癌风险。但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德国不来梅港阿尔弗雷德极地和海洋研究所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北极高空持续结冰的天气,可能已经使臭氧浓度比标准浓度降低了近一半,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7,(19):36-37
俄罗斯已经把国旗插在了标志北极的海底,并在逐渐升级的石油争夺战中宣称该地归俄罗斯所有。随后,美国也派出一艘海岸警卫队破冰船前往绘制北极海底地图。这些活动都使得极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生活科学网》公布了南极与北极的十大差异,尽管这只是地球南北两极众多区别中的一部分,但仍可以引发人们对世界极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生物芯片已成为热点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半导体技术和生物技术"联姻"的结晶,由于它可能形成巨大产业,自然就成了国际科研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正把持续降雨和洪水灾害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乃至银河系联系到一起,这是毫无科学道理的,稍有物理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网传庚子年多灾多难,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和银面并到一条线扰乱地球引力场、磁场,导致地震、洪水频发……"天道轮回,今年是小轮回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银面并到了一条线上,让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太阳风离子更猛烈地扑  相似文献   

17.
灭绝的警示灯,近年一直环绕着中华鲟.2017年至今,我国已连续4年未监测到"水中大熊猫"的自然繁殖. 中华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20世纪70年代长江中华鲟有近一万尾,80年代减少到2000尾左右,90年代只剩下200~300尾. "拯救"它们的方法是人工繁育.同样的手段已在大熊猫身上取得了成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的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8.
灭绝的警示灯,近年一直环绕着中华鲟.2017年至今,我国已连续4年未监测到"水中大熊猫"的自然繁殖. 中华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20世纪70年代长江中华鲟有近一万尾,80年代减少到2000尾左右,90年代只剩下200~300尾. "拯救"它们的方法是人工繁育.同样的手段已在大熊猫身上取得了成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的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9.
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1859年发表《中国磁针》一文,称8世纪僧一行早就发现磁偏角。因为伟烈氏未提供资料出处及中文原文,此后中外汉学家们不断地寻找其原文,均未成功。现已查明,伟烈氏引文出自他的中文藏书:清代学者张作楠《翠薇山房数学》中的《揣籥小录》(1820)。中文原文为:"僧一行尝以针较北极,针指虚危之间,极在虚六度初,针实偏于极右二度九十五分。北极偏右则知南极偏左矣。"这段资料源自陆燿《切问斋集》一行遗闻,而《切问斋集》一行遗闻源自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李淳风《针石论》和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揭示:指南浮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不晚于8世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球资源利用、自然灾害应对等全球性科学问题的角度阐明了构建公共的地球与空间微物理场探测共享系统、建立地磁定位导航等应用系统以及它们在气象、水文、海洋、地震、生态、环境、医学、工业、农业、交通等相关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提出了研究设想;预测了地磁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地磁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