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48-4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的SARS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暴露了我国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客观上要求尽快构建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具有积极预防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和辅助决策支持能力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5月24  相似文献   

3.
正公共卫生学科基础性人才的主要使命是,为建立并完善社会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建议。"这次疫情实则就是公共卫生人应该冲到前线的,然而公共卫生领域发声真的很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五年医学专业,但公共卫生职业医生和临床职业医生却有天壤之别,公卫没有处方权。回到这次疫情,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做的就是配合命令做好疾病防控,在实验室里做文章……"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卫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指示精神,我们建议筹建国家卫生与健康博物馆和国家应急医学教育科学园,这对于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科普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一次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  相似文献   

5.
正应急管理职能是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在应对灾害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等丰富的应急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应对的范围逐渐扩大,由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全球各界人士都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反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称CFETP)是针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薄弱和流行病学人才培养不足而建立起来的以实际训练为主、应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这种工具,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每期2年,培训重点是如何运用公共卫生实践技术发现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达到促进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应急医疗和社会治理之外,应急知识和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以词表开发和术语管理等形式提供的术语支援是应急语言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障精确沟通、顺畅传播的必要条件.文章从应急语言服务视角出发,利用Sketch Engine语料库工具,从COVID-19...  相似文献   

9.
正此次疫情提示人们,中国必须建设一个健全和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以及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抗疫一线医生的牺牲,让人不胜唏嘘,深感痛心。2月23日清晨,29岁的武汉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离世。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夏思思医生去世前,曾叮嘱同为医生的丈夫在去一线时要格外注意防护,叮嘱说如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0,(13):28-31
正此次疫情中,医疗废物不仅数量暴增,种类也超出以往,医废处置能力和支撑技术都存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医疗废物处置战线从未停歇。但是面对疫情大考,我国医废处置仍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例如:疫情初期,某些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露天堆放的情况;在各地驰援湖北武汉的过程中,应急设备种类较多,部分设备没有有效发挥产能;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医废处置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不足;医废处置收费和税率标准不一,影响行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下旬,中国政府决定向国内外社会公众公开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防止禽流感的蔓延,对疫区一定范围内的禽类实行了直接扑杀和强制免疫,对农户扑杀家禽的损失给予了及时的补偿,对未出现疫情的区域要求做到严防死守,避免和防止禽流感的侵袭.这一重大举措在全国自上而下的贯彻实施,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方面的确树立起"诚信政府"、"务实政府"的良好形象,激发了亿万民众对禽类疫病防治的忧患意识.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机制方面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期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并在6月28日前公开征求意见。据悉,北京还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报告、举报制度,将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统一的社会报告、举报电话。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的情况看,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事关人命乃至  相似文献   

13.
专家针对现在百姓的卫生习惯,建议实行分餐制、强制实行公筷制,并制定违反公共卫生处罚条例,约束违章行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乐山指出,SARS在我国的暴发有其必然因素。如国家缺乏完善的危机应急机制、公共卫生意识与个人卫生习惯差、食文化、饮食习惯等,都可能是SARS疫情在中国暴发的必然原因。他建议,应该尽快效仿深圳,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提倡公共餐厅、食堂实行分餐制,并强制实行公筷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6-17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从保护公众安全、促进安全生产角度,应用现代风险评价及应急管理技术,建立三高气田钻完井重大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解决三高气田安全开发领域的"短板"问题,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发生疫情的省级兽医部门,立即启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暂停发生疫情县区的生猪及相关产品调出。相关省份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工作。近年来,非洲猪瘟出现了从非洲老疫区向东半球长距离传播的趋势,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等国不断有疫情暴发,对我国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威胁。8月,中国确认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6.
<正>WHO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在刚果此次埃博拉疫情中,病例总数已达2512例,死者中的确诊病例数为1582例,已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严重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7月17日宣布,刚果民主共和国日益恶化的埃博拉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这一举措的出台,人们再度担心该病毒可能会蔓延到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境之外。这份声明是WHO最高的警戒级别。该机构是联合国的一个分支机构,这是它第五次宣布全球进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现行的一部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法律。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35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2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等),丙类11种(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等)。随着实施过程中国内疫病情况的改变,于其后又将原属丙类的肺结核与新生儿破伤风二病提为乙类。另外,2003年4月由于SARS肆虐,又在本法管理的病种中增添了原本没有的SARS,并规定其控制措施按本法第二十四条(一)款执行(即强制管理)。因此目前本法管理的传染病实为36种。在管理原则上实施区别情况分类管理,即对两个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及SARS病人实施“强制管理”,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实施“严格管理”,对所有丙类传染病只实施“监测管理”。本法共分7章41条,是在前两个法律基础上充实和完善起来的,第一个是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此办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两类仅18种。第二个是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该条例将管理的病种由甲、乙两类18种增加为甲、乙两类25种。这两个行政法规在我国实施前后共30余年,对我国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消灭天花、控制鼠疫和其他一些危害严重传染病的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制定本《防治法》奠定了基础。本《防治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于1985年着手修订,历经4载,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迄今又过了14个春秋。另一方面,根据本《防治法》的规定,随后又制定了本防治法的《实施办法》,共7章76条,进一步阐明了《防治法》中相关要求的具体实施细节,于1991年12月6日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我国政府于1957年12月23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经过近30年的实践,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补充与修订后,制定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此法于1986年12月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并自1987年5月1日起施行。本法共6章28条,对立法宗旨、主管机关、检疫、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法律责任等分别作出了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在我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本检疫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国际“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前者包括鼠疫、霍乱和黄热病,后者包括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感冒、疟疾、脊髓灰质炎及天花。除这些病种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务院还可确定和公布其他传染病为检疫传染病,卫生部还可确定和公布其他传染病为监测传染病,例如已增加了登革热、艾滋病、肺结核等等。为了更加完整地实施本法,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又于1989年3月6日发布了本检疫法的《实施细则》,计12章114条,大大增强了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对违反本法的单位或个人,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罚款。对因违反本法规定而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引起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8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附注:刑法第178条的条文为:“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2003年5月7日我国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的一个针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这里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因此制定本条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能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这些事件的发生或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种种危害。条例分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共6章54条。条例明确提出在处理此类应急事件中应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即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与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为了全面落实实施本条例过程中的组织保证,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条例还规定,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举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及有关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8.
李钧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3):34-35
课题组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环境突发事故的机理和应急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境应急系统能力评估方法和指标集;从理论上拓展了环境危险源概念的外延;并在环境事故预防对策、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0,(4):36-37
正1月2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决定自即日起,全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此,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是什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一级响应属于最高级别的响应。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正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相关的动植物疫情(例如2018-2019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等)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专业委员会、农业高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决定共同举办"动植物疫情与科学·文明"研讨会,邀请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动植物疫情与科技发展、生产方式、文明模式等的相互关系,研究控制动植物疫情的现实路径。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学界同仁参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