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党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富于前瞻性和针对性,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和需要。本文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就生态文明的概念的理解及如何构建生态园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党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富于前瞻性和针对性,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和需要.本文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就生态文明的概念的理解及如何构建生态园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年度报告<生命的星球>,这侈报告的主题就是生态危机.报告声称,因式分解为人类过度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世界正在迈向比目前的金融危机更糟的"生态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学核心理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区域发展一体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亟需完善区域生态保护理论,建立区域生态学学科体系.本文基于区域生态问题特征,提出"生态供体-生态受体双耦合""生态格局-过程-功能三位一体"和"生态承载力与区域发展相适宜"三大区域生态保护核心理论;指出在生态域内,生态供体和生态受体之间格局完整、过程连续和功能匹配是区域协调的基本特征,建立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宜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人居适宜性,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关键.该研究为解决当前的区域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9):1014-1025
生态修复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学者多主张将生态系统修复至退化前状态,这种模式在生态系统遭严重退化的地区短期内难以推广应用.本研究提出了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旨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退化状况,分阶段、分步骤地采取"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自然恢复"的修复治理模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循序渐进的修复.该理论强调在生态监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参考生态系统,并精准定位生态修复目标.渐进式生态修复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面向"未来"进行修复,而非修复"历史".这种修复模式需要厘清修复场地与流域/区域之间的关联与互馈关系,坚持系统治理的思路;也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大数据,发挥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作用.同时,渐进式生态修复需要明晰生态修复与居民生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渐进式生态修复为全球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董浩 《科学之友》2010,(2):129-12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党对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富于前瞻性和针对性,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和需要。本文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就生态文明的概念的理解及如何构建生态园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面对日趋严峻的世界环境污染形势,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保护生态、促进健康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和最大愿望;于是,许多科学家纷纷绞尽脑汁,研究设计了众多方案与措施。其中,"生态建筑"便是别开生面的一个部分,现偶拾于下。一、生态公路。在新加坡,公路建筑师们设计出了一种别出心裁的"生态公路",不仅实施于公路铺设方面,而且已普及到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巴尔的摩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周围的摩天大楼一幢接着一幢,道路上车流喧嚣。这里似乎并不是举行生态会议的理想地点。然而,这里的城市背景对于今年8月举行的美国生态学会(ESA)第100届年会来说,却是一种新的象征,因为"城市生态"理念正在引起人们的兴趣,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过去十年里,城市生态正在日益成为生态学中的一种主流理念。人们的反应已从"什么是城市生态"或"为什么要提倡城市生态"的疑问,变成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为什么要注重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为立足点,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意义,同时明确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具本途径;笔者还围绕当前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促进科技创新、城市与人之间更好的协同发展,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自2018年起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开展合作,推出"理想之城"系列报告,今年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是系列报告的第5期。本期报告聚焦20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对近年来全球青年科学家发表的25000篇学术论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上千名一线青年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青年科学家的流动趋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清华大学-《柳叶刀》健康城市委员会2018年4月在著名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杂志发布了题为"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特邀报告[1](以下简称"健康城市报告").此报告研究了中国如何应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城市化所带来的健康挑战,提出中国要解决城市面临的健康问题.除了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要探索实施大健康战略,从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正式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城市水文学发展早期重点关注城市供排水工程设计等水文计算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文过程演化及其伴生效应日益凸显,城市水循环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雨岛效应"、"干/湿岛效应"等现象日益明显,城市暴雨内涝、水污染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新问题使城市水文学研究出现了新任务和新领域.目前城市水文学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主要方向:城市化的水文过程及其伴生效应识别与描述;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计算.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多,对"雨岛效应"产生机理的认识也较统一,但对城市"干/湿岛效应"的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并不一致.城市化伴生效应方面,近些年对水环境以及水生态效应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建立了城市水质模型和生态承载力理论等.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方面,"自然侧"的降水-产汇流研究比较系统,已建立了包括城市屋面、硬化地面、城市绿地等复杂城市下垫面的降水-蒸发-径流定量模拟模型;"社会侧"对城市用水规律和需求预测研究比较充分,然而对城市人工取用水的耗水机理研究较少.总的来看,城市水文学未来的发展需从城市耗用水机理、城市水文极端事件模拟与综合应对,以及城市群叠加水文效应的定量评估和预测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30):3785-3786
正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协办的"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于2021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学术交流包括31个大会特邀报告、34个分组研讨报告及39个展板交流报告,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考古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来自近50家高校、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管理人员等300余人参加本次年会,与会者就此展开了多方位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明确了青藏高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张莉 《科学通报》2019,64(27):2765-2769
<正>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2017年8月19日,在拉萨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系统开展第二次青藏科考,将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16.
病毒是地球上丰度最高的生命形式,广泛分布于包括深部生物圈在内的各种环境中.病毒通过侵染微生物宿主影响其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被称为"全球尺度过程的纳米尺度推动者".然而,病毒在深部生物圈中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仍是一个"黑箱".本文综述了深部生物圈病毒的研究进展,包括病毒在典型深部生物圈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和环境调控因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生活方式和活性、与宿主相互作用、生态效应和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深部生物圈病毒在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深部生物圈病毒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球资源在枯竭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了资源再生速度,而自然环境的自洁能力也跟不上人类排放污染的速度.据美国环保机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发布的历史数据,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呈现生态盈余,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透支日"开始出现."地球透支"的概念最早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提出,是指在一年内,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过了地球自然资源的再生总量."地球透支日"是不确定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地球透支日"每年都在提前.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01,46(2):120-120
第6届全国扫描隧道微显微学会议(STM'6)于2000年12月20-2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 会议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 大会共收到论文77篇, 来自全国(包括香港地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9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白春礼院士做了题为"SPM在纳米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的开幕报告; 代表们就表面纳米科学、表面组装与生物、材料科学及仪器和技术等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了报告交流. 会议还组织了议题为"中国的SPM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圆桌讨论会, 共同研讨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和我国扫描探针显微学今后的研究重点. 另有7个…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学院的几位著名院士、通讯院士和科学家们成立的联合科研小组,多年来从世界气候的变化、生态变化与对生物、农业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共同主持研究和探讨了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地球变暖,本世纪严冬气候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立华 《自然杂志》2004,26(4):238-241,242
通过回顾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过程,论述了生态经济的内涵与意义,提出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所必然要选择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将国外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国内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