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研究恐龙的第一位学者是杨钟健。在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是“满洲龙”,是俄国人1916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采到的。我国科学家自己发掘并研究的第一条恐龙,是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县发掘并整理的“许氏禄丰龙”。目前我国收藏并研究恐龙的机构有: 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解放后在杨钟健教授领导下,先后发掘并研究了棘鼻青岛龙、甘肃永登的马门溪龙、云南的禄丰龙、内蒙古的甲龙、云南的滇中龙、谭氏龙、嘉陵龙、阔口龙等。各门类恐龙化石都有展出。目前由赵喜进、董技明指导  相似文献   

2.
谢飞 《科技资讯》2014,(36):217-217
恐龙是中生代最庞大的生物群,其中兽脚类恐龙种类繁多,化石数量发现的较少,但是其中的牙齿化石相对较多。由于带齿根的牙齿多与齿骨一同保存,很少有单独发现的牙齿,因此单个牙齿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牙齿化石不仅可以对恐龙进行系统分类,而且对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3.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鼠龙,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少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老鼠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目前已探明恐龙化石点达30多处,发现化石近2万件,其中尤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诸城发现并命名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意外诸城角龙和巨型诸城暴龙等8个恐龙新属(种),部分为世界首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科研成果的问世,让诸城成为当下国内外科学家追踪研究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的又一“主战场”,我们翘首以待诸城成为在中国继四川自贡和冀北辽两之后的又一个田野“龙宫”.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3):14-14
发现飞行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首次确认小盗龙(Microraptor)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小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cm,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  相似文献   

9.
《科技知识动漫》2011,(6):42-42
棘龙作为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大型食肉恐龙,似乎是为捕鱼而生的。之所以这么推论,是因为它们的牙齿不同于其他兽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10.
正马普龙巨龙名片:生存在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不过阿根廷龙可不会喜欢这个邻居,因为马普龙是鲨齿龙家族的大型肉食恐龙。它们俩不仅是邻居关系,一不小心也会成为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体形:根据不完全的化石推测,马普龙最大体形超过12米。霸王龙因为体形估计已经比较明确,所以悲惨地成为了一次又一次被超越的对象:棘龙、鲨齿龙、南方巨兽龙包括马普龙,都被推测体形超过霸王龙。攻击能力:马普龙扁平的、带锯齿边缘的牙齿,能深  相似文献   

11.
正自《棘龙名誉保卫战》(战况详见本刊2019年第11期)后,棘龙的名气有增无减。还没高兴多久,新麻烦又来了——棘龙的形象一直在变化,粉丝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棘龙的形象保卫战随之拉开序幕。首次发现很惊人这都2021年了,我的形象还变个不停。对此,我十分愤慨,跺脚以示我打赢这场战役的决心。哦,亲爱的棘龙先生,请先冷静下来,我们丝毫不怀疑你维护形象的决心。毕竟,庞大的体形让你敢与霸王龙争夺最大肉食恐龙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研究者们屏息等待着。随着一块"w"形恐龙骨骼化石完全露出地表,世界角龙的研究随之迈进一个新的里程——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认定,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大型角龙科的颈盾化石。随后,在这块化石附近,又发现了一块角龙的头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块化石同属于一个角龙的个体。古生物专家将这一角龙的新种类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时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接近于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3.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0.5平方米的一小声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相似文献   

14.
河南汝阳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是迄今在亚洲发现的该种恐龙化石中最高、最重、体腔最大的,被誉为"亚洲龙王"。为争夺其所有权,发现者、挖掘者和管辖者三方发生意见分歧,从2006年2月开始,各方展开对"亚洲龙王"的争夺。后经多次协调,三方中剩下两方:挖掘者——地质专家要把化石带回郑州,发现者——当地村民要将化石留下建立博物馆,为此还成立了"保龙小组"。然而,恐龙没能改变村民的生活,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2007年11月,7位村民因妨害公务罪被判刑。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媒体报道,67岁的英国老翁杰拉德·麦克索里曾经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新恐龙化石的发现证实,早在侏罗纪时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龙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  相似文献   

16.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徐星 《大自然》2013,(5):44-47
夹在"三明治"里的五彩冠龙五彩湾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沙漠腹地,因这里的岩层五彩缤纷而得名。这些五颜六色的岩石形成于侏罗纪,地层中就含有侏罗纪的恐龙化石。从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夏天都来这里进行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暴龙等恐龙跟鸟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恐龙家族的系统演化树上,暴龙家族在鸟类家族出现之前就分化出来了,换句话说,暴龙类比鸟类更早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种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个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新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媒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和8B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和Grallator),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0.
这件标本上13条鹦鹉嘴龙的身体都被浅灰色的火山凝灰岩紧紧包裹着,足以证明这一家子都是被炽热的火山灰活活闷死的。化石完好保存了生前瞬间的姿态,这样的标本,堪称世上难觅。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它们奇特的外貌、独特的习性以及在6600万年前的神秘消失,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如今,恐龙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古生物明星。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恐龙之乡,恐龙化石分布之广、属种数量之多以及保存之完整都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