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陈述到创新:刘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特别是最近的20年里,中国的科学哲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主要成绩包括: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名著;介绍和研究了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及其流派;对科学哲学的不少专题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还涉足国际科学哲学前沿做跟踪性的研究等等。但总的说来,我国的科学哲学尚处在“陈述”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大多还局限于陈述(包括介绍、分析、评价、批判等等)别人的观点,而缺少自己独创的并有较大影响的观点,当然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学派了。因此,我国科学哲学在新世纪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应当是,逐步实现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理智探索活动,科学哲学从古希腊业已开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这一命名方式既揭示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也揭示了该学科的学科类型是哲学。在科学哲学共同体内,对科学作了三点至关重要的区分:()一般科学与特殊科学的区分;(2)经验科学与形式科学的区分;(3)科学理论体系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分。按区分(l),科学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科学方法论(狭义的科学哲学)和特殊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哲学问题研究。按…  相似文献   

3.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的哲学与波普、拉卡托斯、库恩等人的哲学一起受到中国哲学界的关注,<科学、批判与自由-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著.该书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客观评述,并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玻耳兹曼的生平、主要科学成就、科学思想及哲学思想;揭示了存在于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内在张力;反映了科学家为捍卫和辩护科学信念而展开的哲学争论的深层本质。文章指出,玻耳兹曼是一位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他毕生对原子论的辩护,对墒与几率等概念的理解,不仅奠定了统计力学的基础,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出现了认识论转向,由此带动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向科学哲学的过渡.作为世界科学哲学的"次生形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兴起既是苏联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回应,同时也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第六期"北京科学哲学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刘晓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生物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报告。李建会教授介绍了生物学哲学的建制历程及该学科在21世纪的成长态势,总结了国际生物学哲学的三大研究进路以及国际生物学哲学聚焦的十大具体问题:第一,自主论和分支之争;第二,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第三,进化论的适应主义解释之争;第四,进化论统计特征的困扰;第五,进化与进步之分;第六,物种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第六期"北京科学哲学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刘晓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生物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报告。李建会教授介绍了生物学哲学的建制历程及该学科在21世纪的成长态势,总结了国际生物学哲学的三大研究进路以及国际生物学哲学聚焦的十大具体问题:第一,自主论和分支之争;第二,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第三,进化论的适应主义解释之争;第四,进化论统计特征的困扰;第五,进化与进步之分;第六,物种概念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3):111-111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美国控制论系统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拟于2006年7月17-20日在中国广州联合主办“复杂系统科学哲学与感知控制论”国际研讨会。会议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会议议题:①国际系统运动分析;②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③感知控制论与系统科学;④突现与还原的哲学问题;⑤复杂性科学方法论与系统思维(System Thinking);⑥当代管理的系统进路。会议形式:大会报告、专题论坛。会议语言:中、英文。会议论文:论文的中英文摘要请于2006年5月30日前提交…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当代西主科学哲学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的考察和评析。作者认为:(1)科学主义的兴衰与科学哲学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2)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当代科学哲学的真正出路;(3)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所发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实质上只是重大主题的转换;(4)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研究当今时代的科学,依然 当代科学哲学的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80年代的科学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功能。所谓承前,就是承继“五四”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传统;所谓启后,就是开启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开端、新阶段。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踟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辩证法通讯》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中国科学哲学再生、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术语学问世前完善科学语言的多次尝试进行梳理,并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完善科学语言的哲学思考;对学科用语的规范和统一;国际辅助语和语际语言学研究。得出结论,术语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经历了一个酝酿与准备的过程。从上述尝试到术语学的产生,反映了人类认识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融合与创新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实指与综观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受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欧洲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语境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种转换带来了欧洲科学哲学的研究平台、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变化。欧洲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研究主题相对稳定但少有特色,研究传统相对稳固但少有变化,独立风格尚待重建的特点。从21世纪欧洲科学哲学的几次会议所释放出的信息表明,欧洲科学哲学界已经注意到发展自己有个性的科学哲学的第三个维度——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各国科学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便于国内外学者在会议期间自由交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研究决定: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心联合主办的1992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外学者食宿均安排在友谊宾馆内。因此,中国学者的注册费为每人600元(研究生,本科生减半)。 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学哲学对科学定律的概念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卓有洞见的论述。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在哲学家的语境中进行的,科学家作为科学定律最重要的使用主体,他们的实际观点并未经过任何经验调查。这带来了一个隐约的担忧,对科学定律的分析是否脱离科学实践本身了?实验科学哲学的探索为解答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物理学共同体的定律观做了探索性的经验调查,结果显示物理学家与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这项经验研究旨在从科学共同体的角度增进人们对科学定律的理解,呼吁科学哲学回归科学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