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这和诗中众多的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阮籍诗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意象、路途意象、飞鸟意象和时空意象。正因为意象的大量使用,使《咏怀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二十世纪伟大的女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本文结合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日记和生活经历,从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和爱情诗中浅析诗人心中孩子般的童真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的个性加以阐释.本文旨在揭示艾米莉·狄金森这位深居简出的女诗人保持内心天真和精神独立自由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林丽 《科技信息》2009,(8):114-115
王维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诗中关于自然的意象千千万万。本文就选取其中一意象——“鸟”在诗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的比较来说明两位诗人诗中所描写的不同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浪漫主义女诗人,她生前恬淡,终身未嫁,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但她的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她的诗题材多以爱情见长,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本文通过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赏析其爱情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谢素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9,(16):230-230,232
任璧莲在《典型的美国佬》中精心设置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小说以美丽宁静的江南小镇为开头,以大雪为结尾,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这些自然意象生动形象、缤纷绚丽、内涵丰富,它们不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且也揭示着美国梦的神话本质,同时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蝴蝶”这个意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倾向。它往往是与失意、感伤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中,蝴蝶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他的许多诗里都提到了“蝴蝶”,本文试对这些“蝴蝶”意象浅作分析,透过这些意象,我们能看到的,是诗人心酸、无奈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以死亡与永生为主题的两首诗,旨在揭示诗人狄金森就如其他很多的思想者一样对死亡与永生的本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事实上,艾米莉·狄金森终其一生对死亡的本质与死后永生的可能一直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王维和威廉.毕兹华斯是中西方两位重要的自然诗人,他们优美细腻的自然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试从意象和主题两个方面对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文化潮流的影响,艾米莉培养了一种独特的自娱自乐和表达自我的方式——诗人沉浸在大自然中创造了大量关于自然的诗歌。在诗歌中,她与自然为家,与小生物做伴,借景抒情。家乡的自然风景、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5.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e.e.cummings)的后期诗集《95首诗》,按照自然季节更替编排,呈现了秋天、冬天和春天的自然景象。通过这些季节意象的描绘,卡明斯不但让读者领略到自然中不同季节的美,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季节的更替与人的生死轮回形成平行的两个自然循环。人不但要享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要懂得欣赏秋天的孤独和冬天的寂静;既要享受人生中美好的一面,也要懂得欣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弗罗斯特的诗歌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性与复杂性。诗中对照的自然意象的运用、自然场景的设定和音韵的巧妙运用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其实深奥,多重意义的阐释、概念阐释的多意性以及对读者思维的引导等因素造成了其诗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形象、意象、意境是文艺作品的三种创作方法或形态。《诗经·秦风·蒹葭》运用了意象与意境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人们对该诗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理解,缘于诗的意象--伊人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有意识的朦胧的环境景物描写构成了朦胧含蓄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新诗能向古诗学习的地方正是中国古诗与西方诗不同的地方。中国古诗由于兴的神奇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语言系统;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又使中国诗对自然采取平视的态度。这都是新诗首先应该向古诗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