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样方数据提取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解决单靠遥感进行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监测产生的信息误差,以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为研究区,选取一季稻晚稻光谱特征显著的7 8月份SPOT卫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对比分析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湖北省一季稻晚稻种植面积总体变化率为-1.39%.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民对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直接表现在大豆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迅速增加。1980年,我市大豆面积不足10万公顷,种植比例为23%,1987年大豆面积17.8万公顷,比例达44.7%,到1993年大豆面积增到24.5万公顷,比例高达55、6%,由于大豆种植面积过大,打乱了黑河市原有的麦麦豆的轮作制,生产中大豆出现了重迎茬种植,其中重迎茬地块占50%,个别主产大豆的乡镇达70%以上。大豆重迎茬种植加重病虫草害发生的同时也使土壤环境条件变劣,不利于今后的农业发展。一、大豆重迎茬种植不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河塘大队地处仙居县横溪丘陵半山区,水利条件较差,常年有秋旱,威胁晚秋作物生长。他们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实践中摸索到缺水夺丰收的规律,总结出“有水走水路(种水稻),无水走旱路(种旱作)”的种植经验。近两年来将原来种植大、小麦——六月豆——晚稻三熟制改为大、小麦——早稻——秋玉米间作秋大豆三熟制。这种新的耕作制度的特点是:有利于扩大种植撒播麦,改种的早稻产量稳而高,间种秋大豆既照顾到群众种植习惯又满足市场要求,而不影响秋玉米的产量,全年亩产可  相似文献   

4.
常俊  杨霄 《汉中科技》2008,(4):23-23
大豆是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市有一定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丘岭、山区水改旱种植大豆的面积有一定扩大。土壤管理在大豆高产技术要素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就水改旱大豆生育状况,提高其产量的土壤管理技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6.
79645大豆是高度自我调节的群体。在西安地区生态条件下,其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大,不同种植密度差异为1.81 ̄4.25万株/667m^2,但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本试验结果表明,79645大豆每亩种植密度以1.81 ̄2.88万株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宜,平均产量达112.8kg/667m^2。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自己供给的大豆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部分大豆来自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世界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在这种情况我国无法形成独立自主主导的大豆消费市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如何扭转我国大豆贸易市场的颓势,就必须对大豆种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论述了全面推进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鑫 《黑河科技》2000,(4):36-36
本文叙述了高纬严寒地区张地营子乡大豆生产存在的种植比例不合理,重迎茬面积过大,品种非专用 工产品单纯播期不适时;病虫草害严重;“垅三栽培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建立专用大豆品种示范区;认真抓好增产措施和大豆产品中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下钾肥后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油莱和晚稻的增产作用较大,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莱和晚稻时多施钾肥,而种植早稻时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9个大豆品种(系)在我区种植的试验调查,得出这9个大豆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从中找出适宜我区种植的大豆品种(系),为148团今后大面积种植大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豆芽乳酶解液加工饮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豆室温发芽3 d后,黄豆芽用95℃热水烫漂3 min,加黄豆芽质量10倍的水磨浆,浆液经微波功率180 W处理20 s后加入质量等比混合的木瓜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使其质量分数为0.03,控制水解液pH值7.0,50℃水解50 min,得富含氨基氮的豆芽乳酶解液;此酶解液中加入HDZ-2030豆奶复合稳定剂、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白砂糖,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02,0.03,0.03,30 MPa压力均质2次,制得风味可口、营养丰富、稳定性好豆芽乳饮料。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为基本原料,经过酯交换、环氧化、季铵化一系列反应合成酯交换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它的物化性能,并与季铵型阳离子大豆油表面活性剂和广泛使用的CTAB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酯交换合成的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较显著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3.
富硒大豆蛋白经过酶解、超滤、调配、杀菌等工艺,制备成富硒大豆低聚肽口服液,分析了产品中的硒含量、大豆低聚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其中硒含量2.45 mg/100 ml,大豆低聚肽含量(分子量1000 D以下)达到638.25 mg/100 ml,含有Se-Cys在内的19种氨基酸,研究结果为富硒大豆低聚肽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磷酸钙盐作为豆腐凝固剂的最佳用量,并与石膏等凝固剂作了对照,得出的结论是:磷酸钙盐用作豆腐凝固剂,用量少,制得的豆腐产量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保持了豆制品特有的豆香味。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发酵滤液、豆浆和脱脂奶为原料,探讨了香菇酸豆奶的优化配方和发酵工艺.根据单因素实验,选择香菇发酵液添加量、豆浆添加比例和明胶添加量作为优化因素,以感官评分和持水力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合理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酸豆奶的优化工艺参数:香菇发酵液添加量为20.15%(体积比),豆浆添加比例为3/11(体积比),脱脂奶添加比例为8/11(体积比),明胶添加量为0.17%(质量比),蔗糖添加量为6%(质量比),发酵剂添加量0.1%(质量比),42℃发酵5 h,产品酸甜爽口、营养丰富.香菇酸豆奶中的乳酸菌含量较高,持水力略高于对照酸豆奶,稳定性较好;产品中蛋白降解更充分,氨基酸含量较高,乙醛和丁二酮含量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赵淑华 《江西科学》2008,26(5):766-769
通过用HNO3-HCIO4分解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豆及豆制品中Fe、Zn、Cu、Se、Cr、Mn、K、Na、Ca、Mg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微量元素,所得数据可为大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评价和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浅绛彩是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新型釉上彩绘类型,山水是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浅绛彩山水瓷画产生于清末同光时期,至民国初期为繁荣时期,其后迅速步入衰退期。浅绛彩山水瓷画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鲜明的个性精神、引入西方油画技法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对豆渣中提取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类(混合成分)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其物性主要是粘度进行了研究。将其应用于饮料等食品中后,可明显改善其食品的物性。  相似文献   

19.
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对于研究大豆遗传基因的变迁、改善大豆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14个乡镇26个采样点采集了227株野大豆,从其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抗逆性实验、结瘤能力测定、结瘤广谱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RAPD分析,共分离纯化出100 株根瘤菌,其中菌株3D-21,3D-24,3K-8,3K-23VS等对酸、碱、盐、抗生素、高温、低温均有较强耐受性,且结瘤能力也较强;菌株7K-8结瘤能力较强,K-5抗逆性较强。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所获菌株分属于3个属7个种,相近菌株的RAPD分析呈现明显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根瘤菌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部分菌株结瘤能力和/或抗逆能力强,该研究为挖掘、利用优良菌株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豆醋浸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醋浸28d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浸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醋大豆中的总可溶性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20%,溶到浸泡醋液中的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16%;总氨基酸含量由15.7%下降为13.4%,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了1.38%,非必需氨基酸下降了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