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能源发展困境、全球能源转型趋势2 个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中国能源转型方向:抓住全球能源转型的机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清洁、低碳和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统。总结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政策调整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在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可持续能源时代。为促进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太阳能是地球能源的主要源头、能源利用简史、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等方面,回顾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的历史,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发展太阳能、大力发展风能、继续开发水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氢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3.
 清洁能源部长会议是目前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级别最高的政府间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中国作为发起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领域内的国际多边合作,并牵头发起成立了区域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为深化全面清洁能源开发及区域电网互联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结合担任区域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协调机构角色的经验,分析了电网互联对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意义,研究了区域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下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相关国家政府及合作伙伴推动电网互联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份报告引发的思考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2011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清洁能源:价值2.37万亿美元的机遇》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保持其作为清洁能源项目投资首要目标市场地位。随着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清洁能源政策,到2020年中国吸引的投资将达到6200亿美元,远远超出20国集团的绝大部分国家。中国迅速崛起的清洁能源行业,促使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心在未来十年从西方转向东方。  相似文献   

5.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葛国耀 《广东科技》2008,(15):122-126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资源的短缺和能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以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瓶颈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以及深圳发展清洁能源的有利条件,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做好能源战略保障,推进深圳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核能和平开发应用是人类能源使用进化中划时代的里程碑。用超重元素裂变时释放的中子维持连锁反应,使用控制系统保持临界状态运行,将裂变产生的核能通过热能转化为电力,是现代核能应用的主流方式。经过不断改进,特别是吸取了几个初期使用中严重事故的教训,核能成为在发达国家半世纪的大规模应用中最安全清洁的能源之一,并且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向低碳、清洁方向发展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数据,对全球常规能源状况及常规能源发展带动的新能源发展做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一是全球常规能源探明储量在增加,可增加相比消耗的增长是缓慢的;二是常规能源输运是全球重要而繁重的输运;三是全球能源处于从常规能源到新能源过渡的转型期,新能源发展迅猛,目前虽然不能和常规能源相比,但未来将超过常规能源。世界能源处于一场新的革命阶段,关注世界能源状况和发展,建构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的种种关系极为重要,国家应充分认清世界能源的客观现实,为这一场革命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宁波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能源的消耗水平不断递增,199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耗为543万吨标准煤,而1999年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就达485万吨标准煤。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和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宁波市近几年面临的新课题。宁波市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体系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并且把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和开发列入宁波市国家新材料成果…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核聚变研究的进程,阐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领先世界的重大突破,列举了可控核聚变具有的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指出了使用核聚变装置取代燃煤电厂的巨大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石瑾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6):135-136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安全危机的凸显,总结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优势与发展现状,并归纳出未来面临的障碍与挑战。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有助于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安平 《创新科技》2011,(8):46-47
"好风借力"时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3月份发布的《谁将是清洁能源的赢家》显示,2010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投资增长39%,达544亿美元,居各国之首。2009年,中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清洁能源产能排名第一的国家。清洁能源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通过自主研发、打造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4.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最重要和可预见的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之一,代表着巨大的工业生产机会。近年来,欧洲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工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监管规制等方面以积极的政策措施,竞相争夺未来清洁能源市场,获取绿色能源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基于对欧洲发达国家清洁能源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的分析研究,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主要的新能源生产国提出了清洁能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仵平 《科技信息》2010,(35):262-262
目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成为一种国际大趋势。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大幅度增加,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担忧,也加深了对能源转型的渴望及新型能源体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用MARKAL模型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为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在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假设基础上 ,应用中国 MARKAL 模型 ,对 1995~ 2 0 5 0年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及构成、一次能源消费及构成、电力构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终端能源消费中油气电比重的增加、先进高效的火电机组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应用对减排二氧化碳的作用。此外 ,还应用该模型对由煤制油品、煤制氢等满足未来急剧增长的交通运输燃料的需求以及由煤制合成气实现城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2007年年底,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归纳18个清洁能源试点城市为实施清洁能源行动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国外一些城市在使用清洁能源及技术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清洁能源促进政策进行了分析,为各城市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能源促进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际能源署《2018可再生能源年度报告》首次指称生物能源是“被忽视的巨人”,预测在未来5年内,以供热/暖和车用生物燃料为主的生物能源将引领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结合中国生物质能源近年发展实践,对生物质能源的再定位、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战略意义、开发生物质“二代原料”、以多联产提高竞争力,以及建设国家生物质油气田等战略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依存度超过50 %,煤炭的储产比也降到了50以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七成,CO2排放超过美国。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清洁能源资源具有替代现能源消费总量七成以上的潜力;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可经济利用资源量分别是0.63亿吨,1.23亿吨和10.47亿吨(标煤)。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最丰富,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