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正>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供水问题日益紧张;有的地方严重缺水。因此,河川流量的消长变化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出森林是影响河川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森林对河川年流量的影响则是森林与水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森林对河水河川径流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造林影响结果表明随森林的成长峰值已经下降,涨水持续时间延长,证明洪水逐渐缓和.林相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凡是与森林有关的系数增大时,则洪水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森林对河水河川径流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造林影响结果表明:随森林的成长峰值已经下降,涨水持续时间延长,证明洪水逐渐缓和。林相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凡是与森林有关的系数增大时,则洪水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森林对河水河川径流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造林影响结果表明:随森林的成长峰值已经下降,涨水持续时间延长,证明洪水逐渐缓和。林相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凡是与森林有关的系数增大时,则洪水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例,尝试引入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探索机场建设和保护对举人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为工程项目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评价支撑.模型校准结果显示,率定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81、0.71,验证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70、0.53,模型对流域径流模拟效果较好.结合机场建设工程和生态补偿规划,设置了"建设破坏"和"下游修复"情景,结果表明,机场"建设破坏"使流域地表径流至少增加10%、植物根部入渗量减少20%以上、实际蒸发值增加,河川径流和产水量减少,建设破坏效果明显;流域"下游修复"使地表径流、产水量和河川径流大幅减少,下游治理修复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中国北方地区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观测数据,就人类活动对不同时空尺度(包括日、月、年、10年)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及河川径流演变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自然流域的角度还是从行政区域的角度来说,中国北方河川径流都减少的趋势;除气侯变化的影响之外,河道外用水量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北方地区实测径流减少的直接原因;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程度强于湿润地区,主要表现在小流量出现的频率增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同量级的降水量产生的径流量较五六十年代减少20%-50%。  相似文献   

7.
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流域水文模型HSPF与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结合,定量评价了东江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并且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HSPF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东江流域的月径流过程,可用于东江流域长期水文变化的评价与研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总径流的改变较小但是地表径流的变化较显著;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高、低流量值都有所增长,随着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进一步增加高流量值随之增长而低流量减少;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径流对于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减弱,降雨量减少,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增强;总的来说,4种降雨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总径流的影响都不大,但是对地表径流有较显著的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为东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颍河源头流域告成集水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相关规划构建森林覆被、现状覆被以及耕地覆被情景,利用BTOPMC(Block-wise use of TOPMODEL with the Muskingum-Cunge method)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的径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由现状覆被转变为森林覆被会使得流域蒸散发能力增加25.3%,截留蒸发和土壤蒸散发量分别增大13.9%和18.4%,进而导致总径流量、地表径流以及基流量分别减少45.5%、54.6%和42.4%;由现状覆被向耕地覆被转变会导致蒸散发能力和土壤蒸散发量分别减小27.4%和20.9%,进而导致总径流量、地表径流以及基流量分别增加48.2%、63.0%和43.2%.地表径流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较基流敏感,雨季期间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较枯季显著.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径流量主要为森林涵养水,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而提高;夏秋季随着集水区面积和冰雪补给量增加径流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56年以来气候与水文系列监测资料分不同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河川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年增幅最大的是基流,达到1.92%;其次是非汛期径流量,年增幅达到1.87%;汛期径流年增幅最小,只有1.23%。  相似文献   

11.
天山山地森林调节河川径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天山北坡山地31条河流的水、气象以及森林资源资料,分析森林调节河川年径流量作用,结果表明:森林与蒸发因素具有减少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且森林调节河川径流量的作用远大于蒸发因素影响。在森林因素中,森林面积增加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的作用远大于蒸发因素影响。在森林因素中,森林面积增加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单位集水区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的作用,在天山北坡山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林率每增加1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文模型开展水文模拟及径流组分研究,提高了总体建模质量.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95和0.94,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降雨径流、融雪径流、冰川径流和基流作为径流来源,占总径流的比例分别为10%、25%、45%和20%,冰川径流和融雪径流是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月尺度上,冰川径流在7-8月占比最大,融雪径流在4-6月占比最大,降雨径流在各月占比最小.冰川径流占比最高,短期内可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言冰川径流将逐渐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因此,当地需提高应对径流变化潜在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济南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问题,保护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构建建立SWAT模型所需的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以及2006—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径流过程并率定模型参数;通过遥感影像分析1988、1996、2002、2009、2014年夏季的系列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降水条件相同而下垫面条件不同时的流域径流过程,定性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径流过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流域年径流总量与年内流量过程的变化,1988—2002年及2002—2014年流域地表径流分别增加了0.92%、0.66%;水体、道路、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与草地面积减少是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年夏季,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虽然已被勇敢的军民制服了,但是反思这次令气象和水文专家都始料不及的洪水,探讨其产生根源,是众人所关注的问题。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报复,是洪水的主导因素之一。森林植被的重要价值是众所周知的,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经济收益,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37.8%,比无林地可减少地表径流85.1%和土壤冲刷量58%。经概算,黑龙江省原林区(未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不同年份Landsat遥感卫星图像,分析了阜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SWAT模型为工具,利用1968-201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针对土地利用情况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多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而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林地增加(草地转林地)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从1993年的926 km2增加到2004年的1 119 km2,径流量减少6.46%;不同情景下模拟的多年平均流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林地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能够导致径流的减少;林地和草地的变化通过影响蒸散发量影响水文循环;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与蒸散发量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东江清水河流域降水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枫 《河南科学》2009,27(6):722-726
以东江流域(1960--2000年)降雨量及岳城站水文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东江主要支流新丰江上游清水河流域降雨与径流的变化特征,利用降雨一径流关系,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径流演变的作用,发现该流域降雨与径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土地利用是造成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洪水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二元模式下黄河年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黄河年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二元模式下黄河20世纪20年代以来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动因.结果表明,黄河河川径流的总体变化情况分为增大、缓慢减少和迅速减少3个阶段,河川径流的趋势成分呈现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类对水土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改变了原有的水分循环,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启发式分割和近似熵法的径流序列变异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川径流的变异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变化环境下径流的演变规律,还能提高水文分析、水文模拟以及水文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启发式分割和近似熵方法,对渭河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诊断结果表明:林家村以上流域存在1971和1994年2个变异点;张家山以上流域无变异点存在;整个渭河流域存在1969和1993年两个变异点。此外,通过对渭河径流变异归因分析可知,该流域径流变异主要是由气候变化(1971年的El Nino和1994年的ENSO事件)与人类活动(水利工程建设、流域下垫面的改变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平通河流域的森林水文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评价与预测了平通河流域的森林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平通河流域森林枝叶截蓄量为246.8mm,林地蒸散发量为515.3mm,森林可使汛期57%的地表径流与壤中流转入地下径流,补给枯季径流。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基于SCS水文模型,结合贵州省77个气象站1995年以来水文资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壤数据,模拟计算地表径流。结果表明:SCS模型模拟误差在±15%以内,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贵州省的地表径流分布特征;1995—2019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耕地及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灌木和草地主要向不透水面和水域转化;地表径流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省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空间分布主要受降雨因子影响;在相同降雨情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能力排序为:不透水面>耕地>草地>灌木>林地;1995年以来,相对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发生变化区域,除灌木转化为林地区域,林地和灌木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地表径流量均增加,其中,转化为耕地区域地表径流量变化最大,变化率分别为-89.11%和169.31%;耕地和不透水面转化为其他地类区域造成地表径流量减少,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和不透水面转化为耕地区域地表径流量减少最大,减少率分别为168.49%和-177.02%。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土地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