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3年,韦尔(Weigle)发现,紫外线能诱导溶源性细菌裂解而释放噬菌体。经紫外线诱导而释放的噬菌体中有较多的突变型,可形成不同特征的噬菌斑。除紫外线之外,X射线和氮芥也有类似的作用。后来发现,绝大多数能造成DNA损伤的理化因素,都有诱导溶源菌裂解而释放噬菌体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21,66(13):1592-1601
设施农业土壤普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施加大量有机肥,可能成为微塑料污染区.对杭州湾沿岸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区54个表层土壤样品的调查研究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普遍高于透明棚膜、棚膜与地膜结合覆盖土壤,微塑料最高丰度可达1560个/kg,聚乙烯薄膜类微塑料普遍存在.进一步通过聚乙烯微塑料污染土壤暴露培养29 d的试验结果表明,微塑料的添加会一定程度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的恢复. 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不随微塑料暴露量的增加而加剧, 1%暴露量时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比5%暴露量时更为显著;土壤中的微塑料暴露主要使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黄色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Chitinophagales、鞘脂杆菌目(Sphingobacteriales)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等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未分类的放线菌目(unclassified Actinobacteria)、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粘球菌目(Myxococcales)、芽单胞菌目(Gemmatimonadales)等相对丰度显著下降; KEGG代谢通路预测显示土壤微塑料污染可能会影响异黄酮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促进多环芳烃的降解.未来需进一步从相关功能基因角度探讨微塑料污染对土壤中养分和外源污染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物固氮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宪武 《科学通报》1965,10(8):705-705
早在1885年,Berthelot通过盆钵试验,就证明了微生物固定空气中氮素使土壤肥沃的事实。十年后,Winogradsky(1894)第一次从土壤中分离出巴氏梭菌的纯培养。以后Beijerink(1901)分离出固氮菌的纯种。到目前已发现很多其他固氮微生物,包括产气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无色杆菌、极毛杆菌、甲烷杆菌、红螺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红色小杆菌、红酵母、蓝藻,以及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放线菌(?)。此外也声称菌  相似文献   

4.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5.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2,(5):40-41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6.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采用新型遗传分析仪Li-COR 4300L, 结合测序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 建立了基于16S rDNA序列T碱基分布特征的一种新的细菌多样性聚类技术——ddT聚类技术. 应用该新的ddT聚类技术对分离自香根草的47株联合固氮菌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 获得了6个不同的主要类群, 表明香根草联合固氮菌具有较大的遗传资源多样性. 应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和DNA指纹图谱方法对该聚类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该新聚类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 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供试的联合固氮菌分别与?-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Enterobacter ludwigii, Pantoea ananatis,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β-变形杆菌(β-proteobacteria)的中型假食酸菌(Pseudaci- dovorax intermedius), 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 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佛莱辛草螺菌(Herbaspirillum frisingense)亲缘关系相近, 其中肠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和泛菌属是香根草联合固氮菌的优势类群, 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5%, 19%和13%, 它们一起构成了分离菌株总数的77%.  相似文献   

8.
卢珊 《科学通报》1990,35(6):465-465
串珠状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是我国林县食管癌高发区霉变食物中污染的优势菌,饲大鼠以接种此菌的玉米面,可诱发前胃乳头状瘤和鳞癌,Fusarin C是串珠状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之一,有较强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我们曾报道Fusarin C强烈抑制巨噬  相似文献   

9.
张蔚  胡小丽  邱轩  刘邓  冯亮  马丽媛  胡婧  王红梅 《科学通报》2019,64(18):1930-1942
以山东胜利油田沾3区注入水和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油相样本、水相样本以及注入水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沾3油藏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注入水样本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古菌群落多样性最低;而采出液油相样本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采出液水相样本低.采出液微生物组的特征与注入水中微生物组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生境特异性.采出液油相样本与水相样本中主要的细菌类群包括γ-变形菌纲、ε-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纲.在属水平上,采出液以假单胞菌占优势,而注入水中的优势菌属为硫单胞菌.采出液中古菌主要类群为甲烷微菌纲、甲烷杆菌纲、嗜盐菌纲、热原体纲、热变形菌纲和热球菌纲,尤其以鬃毛甲烷菌科和甲烷杆菌为主.对注入水和采出液水相中的油藏微生物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注入水细菌和古菌群落均主要受SO_4~(2-)浓度影响,采出液水相样本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受Ca~(2+)浓度和pH等影响,而古菌群落则主要受Cl~-, Mg~(2+)和HCO_3~-浓度影响.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微生物在高温油藏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为今后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进而提高微生物驱油的采油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汝刚 《科学通报》1991,36(14):1098-1098
植物青枯菌(Pseudomonos solanacearum)寄主范围广,引起33科200多种植物的青枯病。由于缺乏适宜的抗性材料,范云六等首次提出利用细菌素基因工程防治细菌青枯病的潜在应用途径。在测定了植物青枯菌M2细菌素为蛋白质的基础上,对M2细菌素的性  相似文献   

11.
孟安明 《科学通报》1993,38(22):2092-2092
DNA 指纹图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法医学上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的有力工具,而且还广泛地用于研究动植物甚至微生物的群体遗传和进化、以及重要性状的遗传连锁分析.常规的 DNA 指纹分析需要采用特定的 DNA 指纹探针,它们主要为多位点小卫星探针(multilocus minisatellite probes)和微卫星探针(microsatellite probes).目前应用最广的DNA 指纹探针包括人源小卫星探针33.6,33.15,α-珠蛋白-3′HVR;细菌噬菌体 M13;微卫星(TG)_n、(GTG)_n 等.然而,并非任何单位都能获得这些探针,而且制备探针 DNA 既  相似文献   

12.
卓奥友顶峰(8201 m)积雪中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卓奥友顶峰(海拔8201 m)积雪中细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640条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 发现雪样中细菌含量丰富, 大部分细菌为球状或椭圆状(>95%). 细菌的分类包括柄杆菌属(Caulobacter)、青枯菌属(Ralstonia)、Cupriavidus属、Pelomonas属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含量最为丰富, 占所有16S rRNA基因序列的91.25%, 为该样品中的优势物种. 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和数据比对, 卓奥友雪样中的细菌除了与其他冰川、海冰或者寒冷环境条件中的细菌具有高度同源外, 还与其他环境如海洋、湖水和土壤中分离出的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这说明, 一方面, 寒冷贫瘠的极端环境条件对细菌的生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作用, 只有耐寒或嗜冷的细菌才能在冰川的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 另一方面, 雪样中的细菌与其他环境条件如海洋, 湖水和土壤中的细菌的起源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是由微生物在一定选择压下自凝聚形成的可移动的生物膜.本文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及演替3个方面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好氧颗粒污泥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好氧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等的微生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以聚磷菌(Accumulibacter)、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为主要微生物的好氧颗粒污泥能够高效脱氮除磷;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是聚糖菌(Competibacter)和Accumulibacter共同作用的效果,也可以是黄单胞杆菌目(Xanthomonad ales)和Tetrasphaera共同作用的效果;pH过低,DO不足或者有机负荷过高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泥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球衣菌属(Sphaerotilus)、发硫菌属(Thiothrix)等丝状菌的过量生长;红环菌属(Rhodocyclus)、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等非球状菌和产EPS的动胶菌属(Zoogloea)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受宜 《科学通报》1986,31(22):1759-1759
生物有很多机制以适应渗透胁迫(干旱或高盐)。通常,渗透调节剂是一类有机小分子。从细菌,藻类、甲壳动物乃至高等植物,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往往是在体内累积一定量的脯氨酸,使细胞质的渗透压强度与环境维持平衡。因此,脯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可能与调渗作用有一定关系.我们用营养缺陷互补的方法,以pAT153 DNA为载体,脯氨酸缺陷菌E.Coli HB101(recA pro leu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微生物凝集素种类及其来源生物类别、主要性状,如糖类专一性及它们与一些蛋白质、酶、抗生素等间的反应.讨论病毒、细菌、粘霉凝集素等的主要功能,凝集素在海洋细菌、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活动.文章着重阐述由细菌凝集素介导的凝集素吞噬作用及其意义和价值.最后文章认为对微生物凝集素(包括海洋微生物凝集素)的研究以及对其有益方面的开发已经并将继续有助于人们去探索水产养殖生物御敌机制、病害防治方法和人类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丹旭  黄力 《科学通报》2002,47(5):361-365
芝田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是一种极端嗜热古菌,其所携带的温和病毒SSV1是研究古菌DNA复制的一个非常合适的系统,杂交分析表明,静置培养时,芝田硫化叶菌细胞内几乎检测不到游离SSV1DNA,病毒DNA主要以整合状态存在。经紫外或丝裂霉素诱导后,细胞内游离SSV1DNA含量明显增加,但整合SSV1DNA拷贝数不变,丝裂霉素诱导作用的重复性明显高于紫外诱导,另外,当细胞由静置培养改为摇床培养时,SSV1DNA也被诱导复制,据此,建立了SSV1DNA复制的丝裂霉素诱导方法。采用此法,芝田硫化叶菌细胞内游离SSV1DNA含量在诱导后10h开始明显增加,并在12-15h达到最大值,诱导后细胞内游离病毒DNA的拷贝数可达到50,上述诱导方法的建立以及对诱导后SSV1DNA复制行为的描述为确定SSV1病毒DNA的复制原点,分析其复制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芒硝矿层中卤水虾粪粒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东岩 《科学通报》1991,36(17):1322-1325
卤水虾(brine shrimp)系节肢动物门(Arthopoda)甲壳纲(Class Crustacea)鳃足亚 (Subclass Branchiopoda)无甲目(Order Anostraca)卤虫科(Artemiidae)的盐卤虫Artemia salina(Linnaeus),其个体长为10—11mm,雄性体长略小于雌性。它习居于高盐度水体或盐田中。在美国大盐湖,在我国山西、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某些盐湖以及东部沿海,例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的晒盐池内均有广泛分布。卤水虾的主要食物是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有机物或无机物的碎屑。卤水虾的体色随地区或年龄而异,或由所吃的食物而改变,在高盐度卤水中通常呈红色。  相似文献   

18.
Moro.  HJ 周韧刚 《世界科学》1991,13(6):56-56,61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简称〕从过去不为人知晓一跃而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一颗超级明星,这确是整部科学史上最富神奇色彩的故事之一.如今,这种细菌的特殊地位不仅震撼了华尔街,并在美国大型商业公司引起巨大反响,而且也为最高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麻烦.大肠杆菌已成为一切重组体DNA研究的中心,并因此成了注定将改变  相似文献   

19.
汪静雯  孙桂鸿 《科学通报》2019,64(30):3109-312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家族成员之一,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受到HBV感染,其中约3.5亿人是HBV携带者, HBV携带者中HBV长期低水平复制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从HBV在自噬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HBV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癌过程中自噬的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索HBV病毒致病机制和筛选抗病毒的靶点、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前文曾报道,在正常pH值以及37℃以至70℃温度下,醋酸棉酚并无裂解DNA的作用。这里我们利用硝酸纤维滤膜具有选择性地滞留变性DNA或含单链区(single-stranded regions)DNA的特性,检测男性节育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