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系统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方法及其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研究了生态系统管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能值分析方法在生态系统管理的应用;矿区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矿区生态健康评价及其风险控制、衰退矿区产业转型、矿区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可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能值评估;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选取贵州省封家营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环评,采用hpMSPS模式进行地表沉陷预测,结果表明:封家营煤矿地表沉陷最终最大值为6.6 m,地表变形影响范围为0.39 km2。由于矿区范围内地表坡度较大,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还是以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为主。在分析煤矿开采所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从而为贵州省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心占 《当代地方科技》2010,(17):149-149,151
陕北神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神木矿区煤炭开发给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损失和给生态造成水源短缺、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塌陷等损失分别进行经济计量,以此作为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并确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薛全福 《科技资讯》2008,(31):135-136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煤矸石、矿井水、洗煤废水和矿井瓦斯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煤炭开采过程环境保护的目标,加大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加大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力度,促使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枯竭矿区以中东部为主.在资源枯竭矿区,不同的矿产类型、开采方式、自然条件及"采、选、冶"等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土地损毁类型.鉴于土地复垦途径的不同,提出乡村生态农业、城郊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矿山公园等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经验,分析了耕地复垦的景观重建和施工技术,河流水系修复、水分循环小气候修复、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水区土体处理与造景、地表植被恢复与造景、道路系统改造与景观连通、采矿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等湿地修复技术,沉陷积水净化、积水水面改造、动植物配置等水体修复技术,村落特色保护与规划、建筑物基础建造等村落恢复技术,山脊生态廊道修复、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恢复和重建等山体恢复技术,林地选择与布局、树种规划、煤矸石山等废弃地抗旱栽植等林地重建技术等.在科学规划、及时有效治理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并能够促进矿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培云 《河南科学》2011,29(9):1130-1134
以焦作矿区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以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矿区塌陷为重点,对《见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指标”进行了细化完善,将“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功能变化趋势”这一描述性指标,细化为生物分布、土壤、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生物量和景观等6个生态环境因子,采用导则推荐的评价方法,取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日益增多。由此而引发的矿区地表塌陷、水土资源流失、固体废弃物大量遗弃、水资源遭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提出相应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峰  王素芳 《河南科学》2014,32(7):1325-1328
为了更好地对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煤矿开采前后的生态系统变化情况,预测了某煤矿区开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及其变化,评价煤矿开采后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某煤矿开采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5 246.907万元,敏感性分析显示矿区生态系数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没有弹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为正确制定煤矿区生态恢复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炭投资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无法全面动态衡量的问题,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LCA)将煤炭项目生态全寿命周期(ELCA)分为四个阶段.并据此建立煤炭项目环境成本效益评价(ECBA)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分析生态折现率对煤炭项目环境效果的影响特点.通过第1次仿真分析适合于煤炭建设项目特点的生态折现率取值范围,得出煤炭项目的(ECBA)不适合采用项目经济评价的基准收益率的结论.通过第2次仿真得出不同矿井类型(不同规模和服务年限)的生态折现率取值范围和取值特点.据此可以根据煤炭不同井型合理选择生态折现率,为煤炭投资项目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澄合矿区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文章针对煤矿开采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定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利用措施,以供今后矿区生态治理恢复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矿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目前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规划环评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区域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防止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矿区域规划环评应遵循的原则,以淮南潘谢矿区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应为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矿区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影响评价以及地表沉陷涉及的环境敏感点影响分析,其中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侧重于对矿区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下煤层采空而造成的塌陷是我国矿区形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生态环境和矿区人民生活影响巨大。但塌陷区形成之后,也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合理加以利用,便能变害为利,实现单一化采煤选煤产业向复合生态经济的转型,实现资源再利用,这也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国内也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认为地表水体通过塌陷、河水渗漏等沿地下径流带将水导入矿井,是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以地表水体治理为主,结合井下注浆堵水。其结论对于类似大水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陈宜秋 《海峡科学》2013,(10):49-51,96
粉尘污染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福州市的粉尘污染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主要大气污染物.粉尘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和城市建设扬尘、建筑粉尘外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为此,需要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加强建设工程的粉尘监管,进一步完善粉尘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升粉尘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兖州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反演并分析兖州矿区1994-201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理论评估矿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同时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系统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4-2013年间研究区内水域面积年增长率最高,达10.31%;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为8.46%、3.06%;耕地以-1.85%的年变化率减少,主要转化为水域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表明,研究区域总价值上升了2.03亿元,主要原因在于林地的转入和采煤塌陷造成的耕地向水域的转化。由于耕地的减少,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但与湿地相关的其他各项功能价值均上升。研究结果可为矿区采煤塌陷湿地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集徐州-大屯矿区的地表水、矿井排出水与灰岩水,测试了主要有害微量元素的浓度,并通过[Na~+],[Ca~(2+)],[Mg~(2+)]计算了钠吸附比。发现矿井水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地表水,按照国家水质标准属于五类或劣五类水。矿区地表水中微量元素浓度虽未超标,但矿区的地表水高于非矿区的地表水,说明矿井水对地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影响到水体,底泥,以及土壤。从灌溉的角度来看,矿井水的钠吸附比较高,距离矿井水排放处近的地区,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煤层顶板淋滤水的钠吸附比比煤层淋滤水的高,原因在于煤层顶底板中粘土矿物的离子交换吸附,从而对土壤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贺江洪 《科技资讯》2012,(8):117-118
本文介绍了拟建工程场地所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马城铁矿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及规范确定评估范围为矿界范围与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范围,确定评估精度级别为一级。现状条件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不发育,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预计将来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矿诱发地表变形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本次仅对矿山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其中地表残余沉陷变形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充填法管理顶板时的最大下沉值,预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综合分析认为,建设工程除占用土地外不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设工程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矿井开采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其中煤矿废水和地质塌陷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矿井废水治理不仅有利于矿山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根本改善,也是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矿井废水处理、净化后可以为生产、生活二次利用,有效地节约当地地下水资源,保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然平衡;解决了矿井过度开采地下深井水带来的环境问题,避免因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