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作恩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保存了一批古代建筑。其中祖师庙在建筑布局、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均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关系,是等级文化的具体体现。探讨恩村祖师庙建筑形制隐喻的等级文化是我们了解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西三公里的谷恋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清代至民国初年,谷恋村人大部分外出经商,商业资产富可敌国;村民耕读儒家,重视教育,英才辈出,民风淳朴;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祁县晋商文化的瑰宝.谷恋村整体致富、文化繁荣被誉为晋商发展史上的“谷恋现象”.  相似文献   

3.
徽州建筑是徽商研究的重要视角,徽商文化是徽州建筑的人文支撑。胡氏宗族聚居的西递村,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再现了封建社会经济繁盛时期商民故里的盛况,其建筑的类型与装饰无不传达着徽商意志,是维护整个徽商群体生态的实体和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理清格林威治村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传媒以及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格林威治村与纽约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结论指出:纽约都市的“主流文化”与格林威治村所代表的“非主流文化”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格林威治村的历史和现实见证了纽约都市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羊楼洞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旅游名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羊楼洞砖茶(洞茶)的原产地。本文主要研究羊楼洞村的旅游名村打造对策,并建议:(1)中请“中国砖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的命名;(2)定期举办羊横洞砖茶文化节;(3)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申请羊楼洞相关旅游景区的A级旅游景区评定;(5)加强羊楼洞砖茶的文化旅游开发;(6)发展农业生态旅游;(7)打造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相似文献   

6.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林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村被誉为"百年清官村"。该村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百多位出仕为官者群体,而且人人都为官清廉。"百年清官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核,即爱莲文化所蕴含的君子人格追求、科举文化所导引的读书成才取向与耻感文化所昭示的知耻求荣观念。其文化之所以形成,得益于理学南传及其在广西传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巨大成效以及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江西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中的漠陂和钓源村旅游开发进行剖析,在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总结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认为处于旅游开发初期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要摆脱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体制不顺、保护与开发关系处理不当、当地居民参与及受益不足等问题,就需以资源为基础,做好个性化开发,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合作,突出特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规划指导开发:贯彻利益相关者原则。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9.
“萝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是一处自然景观优美、人文荟萃、历史遗迹丰富的古村落,2011年11月萝村被确定为广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萝村历代名人辈出,如近代著名国学家诗人陈柱,当代教育家、理论家、广州师范学院院长陈一百,历史学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千钧等。萝村还保存了大量地方传统建筑及古民居群落等,现存有无锡国专萝村校址、云山寺、陈柱故居等景点30多处,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萝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旅游资源还远没有被完整地开发出来,需要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对古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太原市店头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为例,从山体植被、古树名木、特色资源等三方面的保护入手,同时结合村落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介绍和分析了店头村植被修复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景观设计构想,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石头砌墙传统建筑是洱海流域白族先民创造的本土建筑文化。银桥镇磻曲村占地48亩的44个古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在选址布局、规划控制、建筑风格、起居习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建筑学、生态学等研究的重要宝库。磻曲村民居保护要立足文脉性、坚持原真性、发挥主体性、注重协调性、突出发展性,实现乡土建筑传承与村落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将广东省河源市的2 046个村名录入计算机并根据其表意中含有的地理环境因素将其划分为自然地理因素类村名、人文地理因素类村名和其他要素类村名三大类;对各类村名的数量和占总村名数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各类村名的主要地名通名进行列举;然后按照复合村名的各要素组合方式将其分为自然地理因素组合、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组合、自然地理因素与其他因素组合、人文地理因素组合、人文地理因素与其他因素组合、同时含有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组合共六种组合方式;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河源市村名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即生态文化意义和民族迁移与民族融合下形成的客家文明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参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民族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并就创建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在发展旅游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大省中能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一些创建和保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极具地域特色。无锡自然村村名不仅体现了无锡方言的某些特征,也反映了无锡的地理、历史、文化,是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无锡县乡镇概况》中记载的6 429个自然村村名,是研究地名语言很好的研究对象,既可以分析其语言特点,也可以略探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浪潮中乡村特色逐渐丧失的问题,以山东省葫芦套村旅游规划设计为例,从文化资源视角探索乡村旅游特色塑造的方法,并从挖掘文化资源、提取文化主线、确立空间布局、打造实体景观和策划旅游项目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塑造葫芦套村的旅游特色,从而提供一种乡村旅游特色塑造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文化价值驱动下的有机过程,乡村文化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核心资源、内生动力和独特魅力。九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仍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经济,轻文化"等问题,保护和传承好九江乡村文化,必须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建设,推进政府、市场和村民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三维协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九江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云南省直苴村民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心理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展开民族服饰及其流变关系研究;期望由此展开对民族服饰在当代服装流行文化中的意义、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水族和苗族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相互影响。世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的水族与苗族,世代和睦相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吸纳了他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2021年4月至5月,为配合焦作科技职业学院一号楼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焦作博爱县水运村发现的两座墓葬M1、M2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2为宋墓,保存完整,形制较为特殊,为研究焦作地区宋墓形制、丧葬习俗、建筑文化、艺术特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