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实习是护理学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临床带教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欠合理,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等问题,本科护生的临床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剖析护理临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年级本科护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例高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本科护生对专业满意度偏低。结论专业满意度低主要受兴趣爱好、传统观念、临床现状及本人对本专业认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引导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增强职业自豪感,提升专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的不同形式,探究视频考核形式对护生综合技能水平的影响。选取桂林市某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2016级本科(452人)和2015级本科(439人)学生进行实验。2016级本科护生作为实验组,采用视频考核方式;2015级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实验组护生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生的四项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94.5%护生认为视频考核对提高学习兴趣及应急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操作、提升个人仪表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有较大的帮助。采用视频考核形式对于护生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护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21名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22名本科护生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结束后,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有助于ICU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护生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提高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实践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防范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对护理临床教学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实习护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护生临床实习中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法律意识淡薄是引起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 只有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的管理.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才能降低实习中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防范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对护理临床教学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实习护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护生临床实习中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法律意识淡薄是引起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只有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的管理,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才能降低实习中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俞姗姗  林梅 《科技资讯》2010,(6):237-237
本文就影响实习期间本科护生心理的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如认知调整、知识补充以及环境优化、带教质量提高和相应社会支持的争取。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科技信息》2012,(15):208-208
本科护生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深入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策略,提升本科护生护理伦理认知能力。选取某校2014级本科1~6班279名实习护生,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了解本科护生对护理伦理认知教育的建议。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后护理伦理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后护生对临床伦理认知方面认同度有所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实习前具有一定的护理伦理认知能力,实习后护理伦理认知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临床带教质量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对影响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的管理者、带教者及被带教者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提高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实施对策后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及加强管理对策,提高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科在校护生逆商现状,分析促成逆商改变的外部因素,为在校本科护生提高逆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便利取样方法,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逆境反应量表调查延吉市某综合大学3个年级在校本科护生234名。结果本科在校护生逆境商总分为(127.47±13.98)分,处于中等层次水平。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学业成绩的本科在校护生逆境商总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类型、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是否适应集体生活是本科在校护生逆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很少把逆境教育渗透到授课中,本科在校护生的逆商水平应该进一步提升。护理教育、管理者不妨对促成逆商改变的外部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此来使本科在校护生逆商水平呈正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郭趣 《科技信息》2009,(21):I0123-I0123
本科护生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护生的特殊性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社会智能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采用中文版Throms社会智能量表和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衡阳市某高校353名护理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社会智能总均分为(3.57±0.62)分,处于较低水平。跨文化敏感度总均分为(3.41±0.8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路径分析显示,本科护生社会智能对跨文化敏感度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β=0.621,P0.001)。结论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增强护生的社会智能,提高护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为进一步做好不同背景文化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殷霞 《甘肃科技》2016,(18):120-121
通过对护生、患者、以及科室医生的调查评价,以及护生和患者及医生的意见收集,找出护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患者、护生、医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找出不同时期护生对带教的要求,为正确的选择带教老师提供依据,通过正确的选择带教老师以提高护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生的满意度,使护生能更好的向临床过渡。  相似文献   

15.
调查护生进入实习期产生文化休克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对策. 对135名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49.21%(63/128)护生出现了文化休克阳性症状,文化休克类型以情绪障碍型最常见.结论 文化休克产生主要原因是沟通交流障碍、社会角色的改变和个体应对能力的差异.针对护生文化休克不同时期及个体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护生渡过跨文化适应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生无查对意识及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对无查对意识及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护生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并实施针对性管理及培养措施。结果:通过原因分析及实施制定的方法对策,有效提高了护生的查对意识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依从性。结论: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护理核心制度里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应从护生抓起,培养及加强其查对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某高校本科实习前护生健康教育知信行现状,为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305名本科护理大三学生健康教育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前护生健康教育相关态度是积极的,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行为表现欠佳。结论本科院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亟需更加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理学生(简称"本科护生")非专业技术技能的影响,为培养本科护生非专业技术技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倪超等编制的护理本科生非专业技术技能测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昆明医科大学826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非专业技术技能现状调查。结果年级、成绩排名和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程度是影响护生非专业技术技能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本科护生应转变观念,重视成绩提升,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非专业技术技能,为提升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状况,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影响,从而探讨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促进本科护生的自我和谐.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我校176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多以积极的方式面对问题,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成显著相关性.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自我和谐,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本科护生应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能力,促进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一、二、三、四年级的1129名本科护生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434名护生中有320名(73.7%)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护生的性别、护生所在年级、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想要学习老年护理技能、有无照顾过或者被老年人照顾的经历、和老年人关系如何是影响本科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因素(P0.05)。本科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有:想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和老年人相处比较融洽、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比较稀缺。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有:工作较辛苦、老年人难沟通、工资待遇较低、工作无挑战性,没有发展空间。结论建议加强本科护生对老年护理技能知识的学习,转变本科护生对护理学专业的态度,才能提高其老年护理就业意愿,有照顾过或者被老年人照顾的经历、和老年人关系好的护生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潜在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