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尚未成熟,对SCR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建立了集总参数动态数学模型,其中分别建立了催化剂表面NH,的吸附-解吸附质量平衡模型、反应器中各气体成分的质量平衡模型以及总体能量平衡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语言工具开发了SCR反应器的动态仿真模型,进行了模型的稳态计算.并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NO;浓度、温度扰动下的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趋势正确,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某电厂2×300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冷态实验模型,考察了导流板、喷氨格栅(AIG)及静态混合器对系统内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烟道内导流板的加入对系统内速度、浓度均匀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保证了反应器内速度分布变异系数(CV)低于15%、浓度分布CV低于10%;静态混合器的加入能进一步改善系统内的速度、浓度均匀性;新开发的三角形排布AIG比矩形排布AIG性能略优,而新开发的三角翼式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圆管式静态混合器。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炭作催化剂,NH3为还原剂,进行活性炭脱硝机理的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烟气组分、温度、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不同材质对NOx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单纯的吸附剂,其NO吸附容量较小,O2的加入使吸附容量增大,NH3与O2同时存在则可达到最佳去除效果,H2O的存在不利于活性炭的催化作用;温度在200℃时,活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7%MoO3/γ-Al2O3(质量分数)为催化剂,对二甲醚(DME)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降低NOx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氧含量、DME与NO的比例对NO转化率的影响,测定了产物中的碳分布,并对NO与NO2分别作为NOx源进行了转化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条件下,在250~500℃内,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x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醚氮比对NO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氧含量的增加,NOx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当φO2=5%时,NO最高转化率约为53%;NO2比NO更容易被DME催化还原;含碳主要产物为CO、CO2,有少量甲醇(CH3OH)、甲醛(H2CO)生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两种尿素喷射系统喷雾的粒径及其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以纯净水和尿素溶液作为喷雾介质时喷雾粒径的分布情况,研究了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对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粒径的影响。改变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辅助气体的压力,测量了喷雾离开喷射器后的粒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以纯净水替代尿素溶液进行喷雾试验是可行的。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喷射压力由0.2 MPa升高至0.9 MPa,喷雾索特平均直径从146μm减小至49μm。在相同喷射周期内,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采用小喷射脉宽有利于喷雾雾化。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的雾化效果优于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增大辅助气体压力可以提高有空气辅助喷射系统的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选择车速为30 m/s、路面激励为C级的工况条件,对被动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并选取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被动控制的悬架系统比较,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8.02%、9.4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24.68%、2.49%;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0%、1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13.58%、13.58%;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为0.18%、0.003%,峰值改善率分别为3.79%、2.64%。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气助式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试验,探究不同尿素喷射量、壁面温度及尿素喷射次数对尿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管的空间布置会影响气流运动,导致排气管内壁面的尿素沉积物非对称分布;在排气温度为200℃、排气流量为200 kg/h、尿素喷射量为270 g、喷射次数为10 800次的条件下,当排气管壁面温度高于140℃时,内壁面的尿素沉积质量与壁面温度呈负相关。当尿素喷射总量为270 g时,尿素喷射次数的增大将增加排气管内壁面的尿素沉积质量和尿素沉积长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PID控制方法不能满足电液开口机构控制系统自适应力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PID自整定算法.首先,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在神经网络PID控制过程中,由传感器检测并反馈液压系统的位移信息;其次,将得到的位移信息经过神经网络对PID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电液开口机构超调量小,稳态精度高,系统运行平稳,自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面鼓式撇油器液压系统,并应用功率键合图建立了液压系统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液压系统开展速度控制研究,模糊PID控制较好地满足了非线性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AVL FIRE三维商用仿真软件对立体选择性催化还原(soli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SCR)系统直接喷射NH3时,NH3与尾气在排气道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计算,考察的因素包括工况、NH3温度、喷嘴的安装角度以及喷嘴位置。结论如下:NH3与尾气混合受来流影响较大,排气流量大,排气温度高时,利于NH3与尾气混合;NH3初始温度对于气体混合影响不大;喷嘴安装角度增大利于气体轴向分布,也利于气体混合;SSCR系统直接喷射NH3可以优化喷嘴位置,使排气系统体积减少。  相似文献   

11.
用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废气中的NO的排放已经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来源丰富,使用方便,作为NO的还原剂极具潜力,讨论了用甲烷催化还原NO的各种催化剂的相对活性,及影响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王曼 《科技咨询导报》2011,(34):127-127,129
运用MATLAB对所涉及到的算法进行分析,并通过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UPS逆变器系统进行设计仿真。采用DSP Builder工具对标准正弦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SPWM波发生器、PID控制算法单元及Fuzzy-PID控制算法单元等进行设计,通过具体的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证实了Fuzzy-PID控制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对象,分析了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将传统的模糊控制与经典的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纯形法参数寻优的预测PI与经典PID控制的仿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经典PID控制和预测PI控制的原理,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介绍了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并把该算法运用到了PID参数寻优中,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经典PID控制和预测PI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变风量空调系统模糊PID控制的仿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目前变风量(VAV)空调系统参数整定困难,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及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于VAV空调室温控制中.通过与常规PID控制器的室温控制仿真曲线比较表明:当条件变化时,模糊PID室温控制实现了参数在线自整定,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模糊PID控制动态响应快,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所需送风量更接近实际负荷的需要,达到了既舒适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魏翠琴 《科技信息》2007,(24):71-72
在模糊PID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对PID参数的在线自动整定,并且在MATLAB软件下将该控制器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使系统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对进一步应用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Ⅵ柴油车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开发更有效的机外净化体系,系统性地回顾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和氨逃逸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 2种技术的不同催化器类型和应用优势,重点阐述了催化器类型、载体,系统结构和反应条件等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中NOx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及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建勇 《太原科技》2007,164(9):73-74
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外的广泛应用,介绍了NOx的危害、脱硝工艺、脱硝控制系统和脱硝业绩等,展望了SCR法脱硝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研究,确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运动模型,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特性和控制特性相结合,给出了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机器人控制方法,使机器人能够精确地实现点到点以及任意转角的运动控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运动控制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满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设计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对机器人控制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