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海波 《广东科技》2010,19(20):36-38
本人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森林培育对生态建设的作用的研究,从森林培育的角度分析,说明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提高苗林培育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育林木种苗产业,盘活林地资源,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扶贫攻坚、增加林农收入,增加森林面积,扩大环境容量推进生态庆阳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破解生态瓶颈制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木育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育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技术。跟随着经济的开展,大家关于大自然的掠取行动使很多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大家关于生态环境的维护认识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珠三角2010年实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目标,林业建设成为珠三角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林业产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建设的发展步伐势在必行。深圳市位于珠三角东南部,深圳市总面积2020.5平方公里的大部分面积属宜林地方,可把城市林业建设与森林旅游结合一起发展,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多功能的大都市。开拓森林旅游也是深圳增创优势  相似文献   

6.
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逐步调减木材产量,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要广泛宣传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直接利用木材的价值,转变营造林经营理念,实行分类经营,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倡科学抚育,科学造林,把只重外在造林质量转移到注重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上来。搞好红松等珍贵用材树种的定向培育,加快推进林木优良种子产业化进程和培育速生丰产林,增加蓄积量,坚持培育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森林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邱禄辉 《广东科技》2014,(10):181-182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大力建设人工林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人工林生态采运工作作为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但森林的采运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研究人工林生态采运对于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刚 《科技咨询导报》2012,(32):120-120
我们都知道森林的培养工作是整个森林保护中最基础的工作,也就是说,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森林保护工程,甚至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将结合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森林培育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王彩香 《甘肃科技》2009,25(21):165-166,174
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兴办森林旅游业是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当前深化林业改革,扩大林业开放,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及、举措,也是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服务社会,解决城市公园游人拥挤、满足各界旅游者到大森林观光旅游,陶冶情操的需要,从而唤起人们对森林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意识。元峁山造林站位于西固区南山前沿地带,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培育,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创建文明城市,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本文就我国林木种苗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林木种苗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 ,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1 生态林业建设在我省的必要性我省地处青藏高原 ,是江河源头 ,自然条件严酷 ,高寒、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达 334 10 0km2 ,占全省总面积45 8%。平均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达 1亿吨以上。生态环境恶劣 ,决定我省林业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遏制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劣趋势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 ,实现生态环境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脆弱带划为 3种类型 :道孚类型、翁达类型、炉霍类型。通过论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质量退化的现状 ,说明保护、发展这一地段的森林资源对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考虑森林生态效益因子的林道网合理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道网建设会影响到木材生产作业、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在传统林道网密度理论研究中没有考虑到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因素,这从生态采运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看是不合理的。分析了林道对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因素的林道网合理密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建设森林城市是厦门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人类生活的反璞归真,呼唤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196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ncjogensen教授在森林生态学讲座中首倡"城市"与"森林"相结合,揭示自然的林业逐渐与工业文明的相融汇.人类期盼能有一种与森林相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终于走上了"园林化城市"→"城市森林"→"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莫斯科、华沙、堪培拉、亚特兰大等森林型城市相继出现.1990年,日本提出了在全国建设10座森林城市的设想,北海道、横滨等"森林城"已初具规模.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也在迅速发展"森林城".我国从90年代开始重视"森林城"建设,势头较旺.经国家批准建设的有长春、阜新和娄底3座城市,大连、合肥、中山、珠海、南京等市已致力发展城市森林,广州也提出了"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京、上海、海南都有相应的规划,努力使"城市与森林合理布局,密切结合并协调发展".这已成为各地决策层领导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开展森林培育学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建立林学专业网络课程的模板。在分析新时期森林培育学科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目标,设计森林培育学网络课程,并以Asp+ access为开发环境,开发森林培育学了网络课程互动平台。得出的结论是,森林培育学网络课程经过2年多的实践教学的检验与完善,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1特色和栏目《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年创刊,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大森林、大生态、大环境"为特色,面向国内外学者组稿,重点报道以生态环境建设,林业资源的培育、保护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安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但如何采取无公害、无污染的防治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绿色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荣富 《科技信息》2009,(24):342-342,345
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50多年的建设,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是,国有林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等,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建瓯市生态公益林的现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兴 《武夷科学》2003,19(1):168-171
本文分析了建瓯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与发展的对策,为建瓯市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通过积极引进、培育、推广耐盐植物,建立生态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加大治沙技术推广力度,重视草原植被建设,遏制草地沙化退化,进行节水技术创新,抓好病虫鼠害防治,加强科技支撑力度等一系列途径,以提高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