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会玉 《科技信息》2012,(21):215-215
教育学生就要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巧妙运用赏识教育,一定会让你的英语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朱丽新 《科技资讯》2011,(2):176-176
目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亮点和主流选择,"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似乎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其实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
姜新峰 《科技资讯》2012,(33):215-215
四块糖的故事给教师的启示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不是唯有批评才有效,而理解、尊重、欣赏和保护学生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尤其针对在批评与责备声中成长的中专生,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积极、鼓励的教育手段意义更大。作为教师要践行赏识教育,就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认识赏识教育的前提,对赏识教育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践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桂香 《科技信息》2009,(23):I0241-I0241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5.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产生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教师要研究期望效应的作用模式,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抑制负效应,促进正效应,促使学生沿着教师期望的积极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会关爱     
关爱学生就须欣赏学生。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并给予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  相似文献   

7.
岳玉花 《科技资讯》2009,(17):214-214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而要正确赏识学生不但要成为一个多面手,而且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要用机智培育理性,用微笑温暖学生,从而在三尺讲台,四季风雨中拉响生命的琴弦.  相似文献   

8.
陈萍 《海峡科学》2011,(12):86-87
长期以来,中职英语教学的"冰点",就是学生厌学、逃避。教师普遍反映教学难度大。但在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提高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果势在必行。用尊重、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情感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摸索总结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李新 《奇闻怪事》2011,(8):34-34,57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善待生命。”教师不是生来就懂得孩子,更不会生来就懂得赏识,我们需要“学会赏识”,赏识自己,善待自己;赏识学生,善待学生!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品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品尝到了教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邹丽 《科技信息》2010,(32):I0401-I0401,I0403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开展课程实施。只有需要的才是最好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对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不断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行动,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需求有效结合呢?首先,从学生爱和尊重需求出发,教师要建立自己积极的期望;其次,从学生交往的需求出发,教师要传递自己积极的期望;第三,从学生认知的需求出发,教师要调整自己积极的期望。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是赏识教育的典范。赏识教育是正面、积极、鼓励式的教育。加强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对于消除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误解,尽快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促进教师践行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唤醒其促进自身发展的欲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而"赏识教育"正是因应这一要求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要让地理课"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更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把地理课尽量设计成活动体验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教法用活教材,教活学生,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深入推广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钱小玲 《科技信息》2010,(17):229-230
学生写作的现状:无主体意识。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学生、教师、评价机制等原因。应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创造自由写作空间、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教师要"同甘共苦",下水作文、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等方面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低质量的"生源"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困境是本文的主旨.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教师应转变以往的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陈惠英 《科技资讯》2011,(12):189-189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的教。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从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问绐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声乐"状况",抓住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视声乐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明确声乐教师的教学方向,不但要教学生自己"会唱",也要教学生"会教"的能力.教与学是一项双向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两者必须相互信任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