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对宋词的理解不能仅仅来自于对宋词的文本欣赏,更要对宋词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有所体会。张玉璞的《浅酌低唱一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用优美的文笔仿佛在叙说一段宋词的故事。著者主要从宋代词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变迁来探讨宋词的委婉低回或者是豪迈激越。正如文中所说:“心理结构正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文人的创作则又是打开时代灵魂的心理学。基于这一点,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应该是人类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起源于音乐的抒情文学,宋词最根本的艺术特性就在于以委婉之笔,抒内心之思,体现出“言长”的艺术特征。宋词的音乐性、宋代的时代风气和社会习俗以及词人的创作动机和审美心理,决定了宋词的艺术风格必然是“以婉约为宗”。  相似文献   

3.
宋代歌妓唱词不仅能扩大词人的影响,还使词人的词作广泛流传于世。但是不同类型的歌妓在不同的场合唱词,会导致词作传播范围的不同。在官妓、家妓、私妓共同承担了宋词传播任务的情况下。宋词的传播范围得以极大的拓广。  相似文献   

4.
杨世宇 《科技信息》2008,(20):239-239
花间词人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对宋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特征上,以其感伤性、细腻性、刺激性和独特的意象组合,赋予了词最本质的审美特征,从而构成了词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考察《乐章集》,我们发现其各类题材用典的频率都较高,特别是都市题材的词作用典频率更高。柳永作为第一个专职词人,因其在创作时大量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诗化"、"雅化"倾向,使"词"逐渐被文人认可而登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的作品及其事迹最晚在朝鲜时代的中期已经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文人在私下和答与文学评论中频频提到辛弃疾,对其文学成就、为官政绩以及爱国思想均有所评述。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在朝鲜文坛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怡情酬和之作还是抒发愁闷之作,稼轩词都备受朝鲜文人的关注。辛弃疾得到高度评价的斐然政绩,尤其在救荒方面体现出的远见卓识,给予朝鲜文人以深刻启发。贯穿词作与实践的爱国情怀,再加之壮志难酬的悲愤,令许多朝鲜文人为之动容扼腕,使得仁人志士们打破时空的局限在朝鲜半岛上与辛弃疾同"拍栏杆"。通过朝鲜文人对辛弃疾的评述,可以发现朝鲜文坛与中国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宋都汴京发展百余年,富遮繁华。其间各种盛大的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对宋词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刺激了宋词创作的繁荣兴盛,而宋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汴京的都市文化,使我们今天能更多地了解到提供给词人肥沃艺术土壤的汴京的社会情景。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期江西词人在宋词上体现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晏殊雍容华贵的气度;欧阳修深沉浑厚的词境:晏几道温雅清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美学上的定型作用。由于他们坚持诗庄词媚、选择南唐词风和偶然的以诗为词,发展了“婉约为正宗”的美学观,开启了宋词的雅化之路和豪放风格,界定了后期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宋代歌妓词是中国古代“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妓词的情感内涵主要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家主的感激和对被愚弄的绝望等。宋代歌妓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真切动人。这些歌妓词人以她们独有的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与那些男性词人一起共同构成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宋词世界,对宋词的全面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考察分析了义山诗用典的心理动因,初步考察为仿同心理,存异(现异)心理、自我卫护心理,异代的美感共鸣心理心理四种主要心理动困,文章后部粗略分析了中国传统诗歌这些用典心理心因产生的文化内因,认为社会阶段发展的滞后,使现实中文人命运与历史人物有惊人相似处,从而出现文人仿同心理的发达;社会对人权的轻视使自我卫护成为必要;社会制度恒久不变使文化哲学无质的飞跃,积淀成文人的崇古心态,创伤上形成原道,征圣,宗经的原则,引起对事类征引(用典)的重视;对美学术质性问题认识的停滞发展,使异代美感共鸣成为可能,并促使文人用典故再现感受到的古人已体验到的美感境界。文章认为,用典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了古诗走向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之走向狭路。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上一流的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均喜欢"寓以诗人句法写词",具体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句、大量化用诗句、大量运用典故,从而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和抒情功能,使词向诗逐渐靠拢。  相似文献   

12.
莲是受历代文人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名花异卉,也是宋词中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词人对莲的物色美有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从莲的叶、花、柄、莲蓬、莲子、藕的局部特征,到一株莲、一片莲的风姿,从莲的花香,到其叶、柄、藕的香味,从嗅觉到味觉,对不同环境诸如雨中、风里、月下的莲的神态等,都有出彩的描绘。体现出宋人怡情自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4.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是宋代词人晏殊在《清平乐》中的两句话。在古代作品中,常用“鱼传尺素”和“鸿雁传书”的典故,似乎“鱼”和“雁”是传书递简的忠实信使。应怎样理解这两个典故? “鱼传尺素”之典故出于汉乐府《饮马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学尚雅,宋词的繁盛也是一个不断雅化的历程,姜夔词是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既有对儒家传统诗教的承传,又有蕴含词人人格精神的特色。其雅化词的方法有: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和以词言志的自觉运用,以及雅化词调音乐。这些方法也透漏了宋词衰敝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一个词人辈出的时代,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在词作创作上的成就相比于同时代男性作者而言毫不逊色。归结起来,清照词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语言材质的选择都呈现出自然清新之风,从而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科技信息》2009,(15):118-119,113
向子諲是两宋之交创作《浣溪沙》词最多的词人。《浣溪沙》也是其《酒边词》中使用最多的词调。在内容上主要有歌妓词、伤怀词和咏花词,开拓了咏歌妓和祝寿两类题材。艺术上大量使用题序并拓展其表现范围,上下片之间叙议结合并大量使用典故,加速了《浣溪沙》的诗化进程。体制均为42字齐言体。在《浣溪沙》词调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陶瓷作品中,仕女瓷画不断融合其他文学艺术样式。运用历史文人的诗词来装饰陶瓷作品,是许多陶艺家们的创作题材。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便已被陶艺家们植入陶瓷艺术作品中,他们将仕女人物装饰与诗词结合起来,词画浑然一体,从而使作品意蕴深远,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20.
诗可以群,是儒家对诗歌交际功能的揭橥,它确立了文人士大夫间以诗歌这种言志抒情的工具来进行唱和交流的传统。有宋一代,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始在士人群体中承当起“群相琢磨”的作用,士大夫不独假诗歌传达关怀和理解,复借雅词寄托朋辈之深意、党人的契合、兄弟之亲情,这种词的唱和一方面有着其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则从客观上繁荣了宋词的创作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