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永春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所开采煤层以紧密褶皱构造为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各种顶板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和改进,找到了适合该类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王明成 《海峡科学》2007,(4):78-78,81
通过对磨刀坑矿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开采紧密褶皱煤层的安全生产管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强化顶板管理.充分利用紧密褶皱煤层存在煤层压薄带的有利因素.来管理顶板控制老顶.坚持检查验收.加强现场管理.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煤炭安生全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遵照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导,深入煤炭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开采中煤层(紧密褶皱煤层)的赋存地质规律,而后认真研究紧密褶皱煤层的开采技术,并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地总结提高紧密褶皱煤层开采技术的经验,服务于煤炭生产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宿煤矿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从矿井构造组合的角度分析了该矿构造组合的特征及其对煤层的控制作用.北宿煤矿地质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按其走向和性质可分为两组:一组走向NW,为正断层;另一组走向NE或NNE,为逆断层.此外,该煤矿还发育褶皱和节理.各构造相互组合和叠加,控制着矿区煤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6.
以淮北矿区石台煤矿3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的方法,以井田内主要断层和天然焦区为界.将主采煤层3煤层划分为3个独立的地质块段.分别对不同地质块段内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为研究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侵蚀等对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岩侵入对石台煤矿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地质构造对瓦斯保存和运移具有重要作用.地质块段的划分对地质构造复杂的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层瓦斯是含煤地层经历多次构造演化的地质体,只有掌握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够掌握矿井瓦斯赋存规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阐述了焦坪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层序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论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抽放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临沂东高都煤矿火成岩侵蚀严重、煤层赋存极不稳定的现状,利用教学地质、构造地质等理论分析研究了井田内的构造展布,煤层及火成岩的赋存特点和分布规律,为合理矿井开拓部署、降低矿井巷道掘进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矿井瓦斯的生成、运移、赋存及释放,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变化紧密相关,煤体中赋存瓦斯的多少不仅对煤层瓦斯含量大小有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煤层中瓦斯流动及其发生灾害的危险性大小.如今煤层中所保存的瓦斯含量取决于瓦斯向地表运移的条件与煤层储存瓦斯的性能,瓦斯的赋存与该区域地质构造、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瓦斯治理工作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清楚现阶段瓦斯的赋存规律,对于进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瓦斯分布规律及瓦斯突出危险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目前影响煤层储气的条件有区域地质构成、采矿工作、煤层顶底板泥岩厚度及煤层埋藏深度、上覆基岩厚度.为了能够超前防治矿井瓦斯灾害,通过讨论目前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和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分析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研究了金能煤层瓦斯赋存和瓦斯涌出规律,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结合煤层瓦斯赋存状况以及煤层瓦斯的储量的概述对金能煤矿做出了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直接关系到突出危险程度,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开采,需摸清瓦斯赋存情况。本文针对宁国矿区煤层赋存情况,统计分析了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和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得出埋深和煤层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小断层发育,煤层瓦斯含量高;随着埋深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越大。研究成果为以后矿区内瓦斯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总结出永春县煤矿磨刀坑矿井紧密褶皱煤层采煤方法的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生产实践,认识掌握了紧密褶皱煤层存在着连续不断的背向斜.存在着煤层压薄带,以及伪顶多等的特点、规律.经分析、研究这些规律,不断改进顶板管理方法,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许永溪 《海峡科学》2006,(11):92-93
通过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生产实践、分析、研究、认识、掌握了紧密褶皱煤层的情况、规律、总体特点是褶曲,幅度大的30至60米,小的15至30米,有的更小,普通存在着煤层压薄带,因而分析、研究、运用了紧密褶皱煤层的开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促进了煤炭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煤炭资源开采历史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赋存条件好的煤层逐渐减少。随着矿井生产水平不断往深部延伸,地层深处地质条件由简单到复杂,断层构造越来越多,矿井地压也显著增大,煤炭开采难度明显增大。本文针对急倾斜薄煤层的开采方法作出了分析,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洪山殿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合煤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论述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含煤性,剖析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通过对矿区构造格架、沉积环境的研究,详细地论证了矿区可采煤层的控制因素;同沉积构造的控煤作用、沉积相与煤层的分布、古地形与厚煤带的关系及差异压实效应是控煤的重要条件.了解控煤机理,可以预示煤层的区域分布。并指出后期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上述研究可以为矿井生产、开拓和新井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指明矿井的前景,增加预见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图9,表4,参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一井极为紧密褶皱构造形态煤层开采,开拓布局的探讨、研究、运用,在今后的煤炭生产中,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冀宗 《海峡科学》2006,(8):80-80,84
通过对南湖一号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抓紧对开采紧密褶皱煤层的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利用紧密褶皱煤层开采有利于安全的因素,消除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认真参加检查、验收,加强现场管理,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现煤炭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的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上寨矿井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根据矿井探巷揭露的地质构造资料、地表小煤窑开采情况及煤岩对比分析表明,该矿井5、5、7、9煤层存在着较稳定可采块段,而且煤质优良,开采价值极高,估算了5、5、7煤层储量,为今后上寨煤矿开采各主要可采煤层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前矿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在开采主采煤层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手找因构造断失的主采煤层,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开采构造复杂煤层是许多矿井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探讨构造复杂煤层的采煤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大倾角煤层开采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