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基Fe3O4离子型磁性液体的制备与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采用Massart法制备的水基Fe3O4离子型磁性液体的磁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与磁性液体中微粒的体积分数、磁性微粒在基液中形成的非磁性层、以及基液的磁性有关,而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与饱和磁化强度的比值Mr/Ms都与磁性液体中微粒的体积分数无关,高浓度磁性液体饱和磁化强度的特征与微粒饱和磁化强度的特征相似,低浓度磁性液体受基液影响在高场下表现出明显的抗磁性.  相似文献   

2.
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是其一项重要性质,而现有的稳定性测试方法需要专用仪器,测试过程复杂,成本高.利用磁性液体的磁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谐振电路检测在重力场作用下磁性液体稳定性的新方法.采用磁性液体作为电感线圈的芯体,利用磁液中磁性微粒浓度决定线圈电感值的特性,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线圈电感的变化即可推测出磁性微粒浓度分布和稳定性,并采用调频式并联谐振的集成电路测量电感的变化值.新方法具有成本低、测试方便快捷等优点,为磁性液体稳定性判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平行于激光照射方向递增的梯度磁场作用下的磁性液体薄片光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内部形成微粒链结构,微粒链受到梯度磁场汇聚力,向薄片中心聚集,在此处形成光关闭现象。通过改变磁性液体体积分数、外磁场变化率、初始磁场大小可以达到控制调节磁性液体的响应时间和光关闭时间的效果,为磁性液体作为可控光开关提供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Ni2O3/Fe2O3复合纳米微粒磁性液体的制备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外磁场作用下,平行于场方向照射的光束透过磁性液体样品后,其光透射率随磁场通、断而下降、上升的重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体积分数的磁性液体,随着磁场通、断次数的增加,光透射率的下降弛豫时间逐渐增大,而上升弛豫时间逐渐减小;在相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体积分数越大,光透射率的最小值越小,且下降到最小值和回复至最大值所需时间越短。定性分析了实验结果的微观机制,讨论了微粒链的形成、微粒链在磁性液体内部的微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Massart法,配制不同体积分数φv的Fe3O4磁性液体,对其密度ρ进行测量,得出体积分数φv与密度ρ的关系,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以Fe3O4为磁性颗粒、柴机油基为基液、油酸与硬脂酸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磁性液体.Fe3O4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17nm.制备的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Fe3O4颗粒含量不同在6.5~24.9A·m^2·k^-1范围内变化.将磁性液体撒布于水体表面与水下油性污染物中时,磁性液体与油性污染物可均匀混合形成磁性混合体,对混合体施加磁场作用,通过磁场引导、抽吸混合体,可回收油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中一些部件具有频率低、位移小、加速度小的振动特征,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台,研究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该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能量主要通过摩擦和永磁铁吸附磁性液体的弹性变形来耗散.根据能量耗散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磁性液体的种类、体积及永磁铁的形状等因素对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油基磁性液体中,柱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环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在机油基磁性液体中,柱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增加,环状磁铁的减振时间随着磁性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离子型磁性液体的制备过程,通过重力沉降和离心处理来提高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样品处理前后的TEM图像和粒径分析表明,离心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离子型磁性液体中大微粒和团聚体,改善粒径分布的多分散性,使其长期稳定存在。通过密度的测量分析表明,Fe(NO_3)_3处理后的CoFe_2O_4纳米微粒表面包裹有极薄的抗酸蚀层,微粒的形貌、粒径无明显变化,利用蒸干法可以准确确定水基离子型磁性液体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离子型磁性液体的制备过程,通过重力沉降和离心处理来提高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样品处理前后的TEM图像和粒径分析表明,离心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离子型磁性液体中大微粒和团聚体,改善粒径分布的多分散性,使其长期稳定存在。通过密度的测量分析表明,Fe(NO_3)_3处理后的CoFe_2O_4纳米微粒表面包裹有极薄的抗酸蚀层,微粒的形貌、粒径无明显变化,利用蒸干法可以准确确定水基离子型磁性液体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
电流变流体是由一种基液,加入非导电介质微粒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液体,因其独特的电流效应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流体的力学性质可迅速发生变化甚至相变固化,流体的力学性能依赖于外加电场的强度、介质微粒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以及介质微粒的大小。文章基于一个类似Maxwell模型的简单机械系统,采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内蕴时本构理论,在仅考虑电场强度对电流变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下,发展了一种描述电流变流体的本构模型,预言了电流变流体的力学行为随电场强度的变化,描述了材料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应力随应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了新型SMC材料SOMALOYTM500在二维旋转磁场作用下的磁性能,介绍了测量原理、测试系统和铁耗计算,分析和讨论了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新型材料适合于结构复杂的三维磁场电机制造.  相似文献   

12.
电度表用磁力轴承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该文采用有限元法编写的ANSYS软件对磁轴承的核心零件尺寸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磁环的最佳尺寸参数,实验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偏差很小.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全新的磁悬轴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个闭合磁路,对内磁扬声器用NdFeB作永久磁体,选用A3低碳钢作导磁材料时,考虑了磁路气隙中磁场强度随NdFeB永磁体厚度,A3钢导磁体厚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A3钢在内磁扬声器磁路中的导磁行为。结果表明,气隙大小,导磁片厚度,永磁体厚度对气隙处磁感应强度大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磁性颗粒材料磁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作者分析了磁性颗粒系统的磁化率在晶粒间传导电子和偶极相互作用下的效应.在磁性颗粒间通过传导电子的RKKY相互作用,发现了不像多层膜系统那样的非振荡的反铁磁性现象.由偶极相互作用的退磁效应显示出与简单超顺磁行为的偏差.关于71和温度的线性关系,仅适用于阻挡温度T6以上.作者还利用导出的关系实际计算了Co20Cu80和Co26Ag74的磁化率,计算结果与瓦以上的实验点的实验值吻合较好,这正表明由于颗粒偶极相互作用,使非朗之万磁化率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能循迹中磁条在不同的安装方式下导航测量的磁条部位会有所不同,为了确定磁检测传感器系统在磁条不同安装方式下对其精确有效的测量位置,提出了基于磁感式传感器的磁条空间磁场分布测量。采用了PNI(Pacific Nanotechnology Incorporated)磁感式传感器对磁条空间的磁场分布大小进行测量,在基于QT5的RS232串口上位机界面上,对使用的传感器在不同参数设置的情况下进行了工作性能的检测与分析,选取合适的测量参数设置。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磁条横截面360°的变化磁场的结果是稳定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静磁场理论,建立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均匀磁化模型,得到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表达式,为多极磁鼓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磁编码器多极磁鼓表露场分布的均匀磁化理论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得到了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的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技术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利用数码光学显微成像仪、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形态、大小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磁天平和可调磁场对其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在50~200μm之间,基本呈圆球形,表面比较光滑,且内部均匀分布着磁性介质Fe3O4;当磁性微球粒径小于280μm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球的磁化率与沉降速度都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磁偶极子理论,建立稳恒微弱地磁场作用下管类试件线状缺陷段产生的漏磁场模型.根据磁偶极子空间磁场分布,导出了地磁场下管状工件表面细长缺陷段产生的弱磁场法向分量的计算公式,并且分析了不同纵向磁化强度下,作为磁记忆检测方法重要判据的磁场法向零值线形状及分布特点.研究了管件处于外部弱磁场的缺陷段的位置对表面磁场法向分量零值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磁记忆方法作无损检测,寻找和定位缺陷段位置时,应该考虑法向分量零值线的这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磁流体光子晶体的微腔,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理论解释,进而研究了该微腔的传感特性,计算了其光透射特性.分析了薄膜厚度分别为6μm和0.94μm时磁流体光子晶体微腔的磁场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磁场增加,这两种结构的光子晶体谐振峰中心波长分别蓝移了4.130μm和0.076μm;磁场响应的最大灵敏度分别为243 nm/m T和3.8 nm/m T.这种基于微腔的传感系统具有易调谐、制备简单,且灵敏度高等优点,为胶体光子晶体在传感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