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种植形式。春玉米于3月中旬按宽行距167厘米、窄行距33厘米,株距17厘米播种,地膜覆盖,亩栽4000株。春白菜于3月上甸在玉米宽行内居中种植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地膜覆盖,亩栽2000株。夏玉米于6月上旬、春白菜收获后在春玉米宽行内居中种植两行,行距33厘米、株距17厘米,亩栽4000株。秋白菜于8月上旬、春玉米收获后的夏玉米宽行内居中种植两行,  相似文献   

2.
一、种植模式 1.麦-瓜-棉间套模式.1.8米一带,种植5行小(大)麦,占地0.8米,留1米空档.次年4月20日前后在空档内覆膜,破膜移栽一行西瓜,株距53厘米,密度为700株/亩.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棉花,棉花与西瓜行距为30厘米,棉花株距为25~30厘米,呈宽窄行种植,宽行1.2米,窄行0.6米,密度为2500~3000株/亩.  相似文献   

3.
一、种植模式 1.麦一瓜一棉问套模式。1.8米一带,种植5行小(大)麦,占地0.8米,留1米空档。次年4月20日前后在空档内覆膜,破膜移栽一行西瓜,株距53厘米,密度为700株/亩。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棉花,棉花与西瓜行距为30厘米,棉花株距为25~30厘米,呈宽窄行种植,宽行1.2米,窄行0.6米,密度为2500~3000株/亩。  相似文献   

4.
<正> 1.套种模式。9月下旬适期播种大蒜,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20000多株,大蒜收获后,等行距播种玉米。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每亩3000株左右。7月上中旬菜花育苗。8月上中旬按50厘米行  相似文献   

5.
大叶菠菜、大白皮蚕豆、二茬大叶菠菜、青玉米间作套种模式. 1种植规格.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9月中下旬种头茬大叶菠菜,行距25厘米,株距6厘米,50~55天后开始采收;11月初播大白皮蚕豆,组合为140厘米,每组合播1行,穴距20厘米;12月下旬,在2行大白皮蚕豆中播4行二茬大叶菠菜,行距25厘米,株距6厘米,二茬大叶菠菜于翌年3月中下旬收获上市;4月中旬在蚕豆行间套种春玉米,双行单株,小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  相似文献   

6.
<正> 怀菊花是焦作市武陟县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主要有大菊花(白色),小菊花(黄色)两种。其中,小菊花清甘浓香,药用价值较高,但产量略低。主要栽培方法如下: 1、整地:以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优。怀菊花不宜连作,可与小麦、油菜、玉米等农作物间作或轮作。前茬收获后,深耕22-28厘米,并作48-70厘米宽的畦。每亩施入有机肥料2000-3000公斤。 2、繁殖:①分株繁殖方法一:上一茬怀菊花收获后,留根不动。翌年清明后,将植株连根刨起,分开,直接栽种或栽在苗床上,按行株距20厘米×10厘米穴栽,每穴4-5株,待麦收后再定植大田。方法二:菊花收获后,另开一沟,将植株的根栽在沟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种植密度试验 1、处理项目①博单一号: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②予农704: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2、试验方法本试验有七个点参加.小区比较,重复二次,随机排列,每小区长六十尺,宽三十尺,小区面积三分,宽窄行种植.每区十五行,收获中间十行<面积2分>计产,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苹果七、八年”.这是广大群众过去栽培果树的经验总结,说明苹果是结果较晚的果树树种.近几年来,各地虽对苹果树正形修剪技术有所改进,加强了栽培管理,但还得三、四年才能结果.我所1977年3月,定植1.7亩高密度苹果试验园,最高密度行距一米,株距60厘米,每亩栽1111株.定植当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要求 1.亩播量.根据玉米品种不同以及地区农艺要求差异,各地对玉米播种作业要求也不尽一致.春玉米一般亩播量为1.5~2公斤(亩保苗2500~3500株),夏玉米一般亩播量1.5~2.5公斤(亩保苗4500~5500株).作业时,半精量播种单双子率大于70%,精量播种单粒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良种和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的改善,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已进一步增大,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密植的现况玉米五十年代以一前,美国采用宽行距播种,种植密度为每亩1500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几十种玉米收获机,用户应怎样选择经济适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呢? 1.要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正> 春白一号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白菜,春季播种耐抽苔,抗病,丰产,生长期60天左右,育苗移栽由定植到收获需45天左右,外叶深绿色,叶帮白色,株高38厘米,开展度70厘米,叶球矮桩叠抱,紧实,单株重2.5公斤左右,品质优良。该品种亦适宜作为秋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大棚立体栽培葡萄和草莓 ,既可以充分利用大棚宝贵空间 ,又可以满足对光照的需要 ,使之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实践 ,探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精选品种 ,合理密植1 品种 :应选择休眠期短 ,早熟丰产 ,味正抗病的品种 ,草莓为全明星 ,葡萄为绯红。因巨峰品种成熟晚 ,不提倡种植。2 基肥 :葡萄草莓根系分布浅 ,喜肥 ,施足基肥是关键 ,亩施鸡粪600千克 ,高浓缩复合肥80kg。3 合理密植 :元月上旬按株行距1×1 2米定植葡萄大苗 ,8月下旬在葡萄行间按株行距15×20厘米定植草莓4行 ,中间留40厘米为浇水作业行 ,栽后立即浇水…  相似文献   

14.
一、主要套种模式 1.麦、棉、菜套种.一般采用"四二"式模式栽培,即四行小麦、两行棉花.中上等地力以1.6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1米,麦棉间距25厘米;中下等地力及沙壤地以1.5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0.9米,麦棉间距25厘米.在0.9~1米的棉花预留行上,于麦播后种植菠菜、蒜苗或早春移栽定植早熟的洋白菜、洋葱等.四月中旬蔬菜收获后,在预留空地上种植两行棉花.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品种,如郑麦9023、温麦6号等,播期为10月10日~20日,播量为每亩6~7千克,精细整地后预留行起成龟背形埂,以利地膜覆盖.棉花选用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品种,如中41或中45包衣种子,4月10日左右播种,每亩用包衣种2~2.5千克,每埂种两行棉花,每亩密度4000~4500株左右,播后及时覆膜.  相似文献   

15.
<正> 脱毒马铃薯间作春棉一般亩产马铃薯1000—1500kg,亩产皮棉75—100kg;亩产值一般在2800元以上。其中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种植规格。1.5m一带,带内种2行脱毒马铃薯,2行春棉。马铃薯行距45cm,春棉宽行105cm,窄行45cm,  相似文献   

16.
定植一般在3肿、下旬,当植株长到4~5片真叶,株高8~10厘米,开展6~8厘米时即可定植,即穴盘育苗苗龄25~30天左右,地苗30~35天左右.定植前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镁2千克,硫酸钾20千克.各种肥料可以随着深翻细耙,与土壤混合.每亩定植2000~2500株为宜,株行距为40~60厘米×80~90厘米.  相似文献   

17.
白花2号扁豆(梅豆)于2000年初引入我地,3月中旬营养钵育苗,4月中旬移栽大田,6月上旬第一次采摘上市,以后每隔10天左右收摘一次,截止9月28日(以后留作种用),亩产鲜扁豆角2210kg,创经济效益6262元。该品种耐高温性极强,三伏天仍可正常生长采收,比常规农家品种提早上市100天左右。一、育苗移栽 3月中旬采取营养钵育苗,一钵一籽,双膜覆盖。4月中旬高台垅、宽窄行移栽大田,并采取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二、栽种密度 整地打埂,埂距140cm,一埂双行,一穴一株,宽行100cm,窄行40cm,株距50cm,每666.7m2(亩)1900株左右。三、…  相似文献   

18.
<正> 1.育苗。何首乌属块茎植物,块茎基部萌芽再生能力强。秋末初冬块茎膨大成熟时,可采挖野生块茎连藤,切取药用部分,将块茎头连藤10—15厘米长留作繁殖种。先在苗床密植育苗,苗床畦宽3米左右,畦沟宽25厘米,深15厘米,要求整地细碎、松软,施一些土杂肥作基肥,株行距15×15厘米,栽深8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三、大葱的移栽 1.适时移栽.大葱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移栽.壮苗标准是株高30~40厘米,径粗1~1.5厘米,无分蘖,无病虫害. 2.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三元素复合肥30~50千克,然后进行深翻,使土肥充分混合,耙平后开栽植沟.  相似文献   

20.
一、连片种植 ,保障籽粒品质质量。中单9409优质蛋白玉米为隐性胚乳突变性状 ,如授以普通玉米花粉 ,则有花粉直感 ,当代就变为普通玉米籽粒 ,故应连片种植。二、适当早播。夏播应在6月5日前结束。三、合理密植。一般条件下 ,夏播每亩留苗密度3000 -3300株 ,实收2800 -3100穗。四、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80 -93 3厘米 ,窄行40 -46 7厘米。五、提高田间整齐度。足墒播种 ,保证质量 ,田间留苗要均匀 ,要多次间苗 ,使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实现均衡增长。六、科学灌水施肥。苗期要适当控水 ,进行蹲苗 ,提高抗倒伏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