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燃速催化剂对NEPE固体推进剂能量和压强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燃速催化剂对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理论比冲和燃速压强指数的影响.在固体含量为68.4%~74.9%的范围内,观察到随着固体氧化剂和金属燃烧剂含量的增加,标准理论比冲(I_(ss)~°)从2660.0N.s/kg增至2682.7N.s/kg.如加入1.52%~2.05%的燃速催化剂.则I_(ss)~°下降为2640.5~2660.0,采用复合燃速催化剂可使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降至0.655~0.716,其含量不应低于1.5%~2.1%。  相似文献   

2.
球形硼粉对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在高能RDX-CMDB推进剂配方中添加硼粉和铝粉,利用静态恒压燃速仪在20℃测定样品燃速,以此考察它们对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同时考察在RDX-CMDB推进剂中添加Li F后其燃速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RDX-CMDB推进剂配方体系中,添加金属粉使得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升高;添加硼粉代替推进剂配方中的铝粉,可以降低推进剂配方的燃速压强指数。  相似文献   

3.
降低NEPE推进剂压力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简易落球法测固化时间和用恒压靶线法测燃速,对固体含量为73%的NEPE推进剂进行了燃速催化剂的筛选研究.从催化剂的使用期、相容性和降压力指数两方面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一种无机铅盐与一种有机铅盐分别与碳黑复合使用的复合催化剂,其使用期和相容性都可满足要求,并可使所试验配方的压力指数从0.82降至0.60.另一组含铅的复合催化剂可使NEPE推进剂燃速有明显提高.同时,对有关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对含镁铝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含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燃速催化剂的含镁铝富燃料推进剂配方,并对各配方的燃速、燃烧温度和爆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叔丁基二茂铁、卡托辛和巴特辛均可明显提高含镁铝富燃料推进剂的燃速,其中巴特辛对含镁铝富燃料推进剂的燃速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加入叔丁基二茂铁和卡托辛后,含镁铝富燃料推进剂的燃速指数基本不变,但加入巴特辛后,推进剂的燃速与压强的关系背离指数关系;三种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均可通过提高一次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程度,使得推进剂的燃烧温度和放热量提高,其中巴特辛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RDX-CMDB推进剂低压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燃速测试研究了燃烧催化剂(铅盐、铅盐/铜盐、铅盐/铜盐/炭黑)、燃烧稳定剂(Ca CO3、Ti O2、Mg O及Al2O3)以及RDX粒径(7μm、21μm和45μm)对RDX-CMDB推进剂在低压下[(1~5)MPa]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燃烧催化剂可有效提高RDX-CMDB推进剂的燃速并降低其压强指数,推进剂燃速随RDX粒径增大而提高,Ca CO3可提高推进剂燃速,Ti O2、Mg O和Al2O3会导致推进剂燃速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定浓悬浮体系稳态粘度的方法,研究了固体氧化剂HMX粒度级配和金属燃烧剂铝粉球形化对高能固体推进剂药浆流动性的影响,在固体含量为73%~75%的配方中,保持AP,Al含量及粒度分布不变,随着粗/细HMX比例的增加,体系的表观粘度下降,药浆流动性改善,在保持HMX和AP含量及粒度分布不变的情况下,用球形铝粉代替粒状铝粉,同样起到降低药浆表观粘度的作用,且中位径d_(50)越小越明显.同时观察到加入的燃速催化剂具有催化固化反应进行,使推进剂药浆的表观粘度不断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证实所加入的燃速催化剂与固化催化剂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加入不同粒度AP、不同品种催化剂的推进剂的燃速和加入不同降感材料的推进剂的机械感度,分析了影响AP/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和机械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P粒度是影响AP/CMDB推进剂燃速的主要因素,加入纳米催化剂与某含铜化合物复配能进一步提高燃速,燃速压强指数不提高;推进剂中含能材料的比例和材料颗粒形貌对推进剂机械感度有明显影响,采用某低感增塑剂部分代替NG并加入某高导热碳基材料进行协同降感,能明显降低AP/CMDB推进剂的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微机显微图象分析仪在测定超高燃速推进剂微孔结构方面的应用,并对推进剂固体粉末组分平均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还初步探索了测定推进剂制成品的断面结构状况,以判断工艺混合均匀性的可能。实际应用表明微机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可以在推进剂的研究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加入不同粒度AP、不同品种催化剂的推进剂的燃速和加入不同降感材料的推进剂的机械感度,分析了影响AP/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和机械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P粒度是影响AP/CMDB推进剂燃速的主要因素;加入纳米催化剂与某含铜化合物复配能进一步提高燃速,燃速压强指数不提高;推进剂中含能材料的比例和材料颗粒形貌对推进剂机械感度有明显影响。采用某低感增塑剂部分代替NG并加入某高导热碳基材料进行协同降感,能明显降低AP/CMDB推进剂的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  相似文献   

10.
二硝酰胺铵复合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复合固体推进剂特征信号,利用新型聚醚黏合剂制备了含绿色氧化剂二硝酰胺铵(ADN)的复合推进剂.燃速测试表明,ADN复合推进剂燃速高于相应的高氯酸铵(AP)复合推进剂,燃速压力指数较高.热失重分析表明,聚醚黏合剂体系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35℃,ADN复合推进剂起始热失重温度与相应AP复合推进剂相同,热失重曲线低于相应AP复合推进剂.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含ADN复合推进剂燃烧熄火表面存在明显熔融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模拟低温感包覆火药在混合装药中的燃烧过程,该文对常温中止实验后低温感包覆火药的表面进行了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对包覆火药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在中止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装药条件如点火压力、主装药与包覆火药配比、装填密度对破孔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破孔规律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在燃烧计算中的处理方法。用密闭爆发器实验和内弹道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p-t曲线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该文用热重分析(TGA)技术对各种国产制式火药的热分解作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火药热分解的基本特征、热分解转爆燃的临界条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以及升温速率对热分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药缓慢的热分解向爆燃转变的临界温度可作为火药点火的判据。双基药与三基药存在多阶段的反应、火药热分解的临界温度以及化学动力学参数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大。该文的试验研究结果提供了火药的点火和燃烧所需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报道近期研究的弹道模拟装置及相应的内弹道准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对几种高能硝胺发射药进行了实验,给出了部分理论计算与实测的压力曲线。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小巧、装填条件灵活、单发实验费用低等特点。理论模型及其计算软件可较准确地预估模拟装置内火药的动态燃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值求解对多孔火药燃烧过程中的传热规律及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差分法,通过对边界条件不规则的多孔火药模型进行非结构划分,利用离散边界条件的方法计算了目前广泛使用的七孔火药颗粒的燃烧特性,得到了温度场分布的规律。利用颗粒内部温度的分布,根据火药颗粒热应力主要以正应力为主的特性,给出了颗粒内部周向和径向应力矢量和的分布结果,为多孔火药的燃烧规律和破碎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含铝复合推进剂在加速度场中燃烧的一些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加速度向量对推进剂瞬时燃速和燃烧室压力的影响,并对加速度引起燃速增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燃速低温感的高能硝胺发射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密闭爆发器测试方法对含有NX燃速改良剂的高能硝胺发射药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及燃速温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X燃速改良剂对改善硝胺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和降低燃速温度系数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火药燃速预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硝胺炸药热分解机理,提出了硝胺燃烧初期热分解反应的假设,对燃烧表面气相组成进行了分类,推导了硝胺发射药燃速公式和压力指数公式。将硝胺发射药燃速表达为燃烧室压力和发射药组成的函数。对硝胺含量、种类不同的发射药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十分吻合,最后讨论了硝胺发现药燃还压力指数全程特征和压力指数的可能性。认为燃烧表面附近N2O气体氧化性活化和硝胺化学结  相似文献   

18.
硝胺推进剂燃烧规律及其调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和分析粘合剂能量水平的差异,结合燃速催化剂筛选和氧化剂粒度级配等实验,探讨了NEPE推进剂的燃烧规律和调节技术.采用同CMDB推进剂中相似的燃速催化体系,对NEPE推进剂燃烧性能可产生较好的催化效果.观察到降低AP粒度并进行级配是提高燃速和降低压力指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给出了某加农炮管状发射药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及其计算机编码。通过对该炮膛炸事故分析,说明本模型及编码能较好地模拟这类装药的点火燃烧过程,并能预测不同点火燃烧条件下,特别是变异装药点火燃烧条件下的内弹道性能,从而有助于解释和探讨装药事故的原因,为这类装药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