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红矮A为一新育成的籼型新质源不育系,具有西非栽培稻Dirrid52-37的胞质,花粉不育度99.95%,不育株率100%,农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一代优势强,米质好,抗病性。所配组合合红优5355、红优22于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用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具有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泥水田谷型不等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Ⅱ优501,二汕优501,D优501和冈优501已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矮优39(矮湘虎A×粳恢39)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通过1980—1983年四年较大面积试验和示范,表现穗粒优势较强,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性能较好,是一个较高产稳产的粳型杂交稻组合。1982年种植面积4184亩,1983年初步统计面积约七千余亩。大田种植(作连晚)一般亩产五、六百斤,高的近干斤。是南方  相似文献   

4.
宜油13号(原代号杂9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用自育不育系“宜4A”作母本,恢复系“198-1”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超高产两系杂交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川审油2003.007)。该品种由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5.
川优837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三系晚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优和稳产等特点,2012年12月2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12)。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宜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与自育严种间优质型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的中灿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不育系所配杂交水稻组合在单、双株寄载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研究,结果表明:Ⅱ-32A所配组合的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和分蘖性能等指标均较优,特别是白根率高,根系活力和分蘖能力强,但繁茂性稍高。冈64A所配组合其突出特点是叶面积和苗高占优势,繁茂性好,秧田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但根系活力稍差,白根率较低。二汕A所配组合的特点是在发根力和根系活力上稍占优势,白根率较高。D汕A所配组合无突出特  相似文献   

8.
从1989-2000年,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224-2杂交并回交;用T89-6与优质品种(系)复合杂交,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5,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9505”。经过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平等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表现为优势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耐)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年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杂油3号”,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9.
R360是我所用绵恢725,经辐射处理后,从其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一个长大穗型水稻新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病性较好和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所配中熟杂交稻新组合金优360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内香优8518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利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内香5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内恢95—18配制的香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2008年由临沧市种子管理站引入在临翔区忙畔街道青华村海拔1450米的杂交稻次适宜区进行品种试种,表现出高产优质兼顾、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黑糯93(原代号9—3)系我所粳糯育种组1991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梗型黑糯新品种。1993—1994年通过省区试,1995—1996年通过全省生产示范,表现中熟,高产适应性广,1998年通过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华恢272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明恢63/Lemont"F6作母本与先恢20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水稻恢复系。株叶形态好,茎杆较粗,耐肥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颖尖无色,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品质优良,中感稻瘟病,抗高温能力强,耐寒性好。所配组合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T优272、丰源优272和中优272先后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岷山4号是阿坝州农科所小春育种课题组以980-19作母本,江麦2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1997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早熟春性小麦新品种。1988-1996年在马尔康,小金,松潘,黑水等地春播试验及在金川县和甘孜州丹巴县的冬播试验中,均表现抗病性,适应性强,品质好等高产稳产特性,该品种适宜在我州两熟区冬播和部分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冬小麦临农157及其栽培技术麻玉(临洮农校小麦育种组,730500)1品种来源临农157系我组用株系71F3混-2、4、16作母本,73SA-19.7作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于1985年育成。经多点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于1991年通...  相似文献   

15.
从 198 9~ 2 0 0 0年 ,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 2 2 4- 2杂交并回交 ;用T89— 6与优质品种 (系 )复合杂交 ,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 ,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 5 ,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 95 0 5” .经过 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鉴定和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 ,表现为优质高产 ,增产潜力大 ,适应性广 ,抗 (耐 )病、抗倒伏等特点 .2 0 0 1年 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湘杂油3号” ,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 (组合 ) .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优良新品种-陇辐2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第一例采用重离子束育成的小麦优良新品种,新品系920已于2003年2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陇辐2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了几个很有推广潜力的夏谷新品种,这几个品种各具特点,在此作简要介绍。 高产夏谷新品系“济 8337” “济 8337”是以株型紧凑、抗倒优性好的优良高产品种豫谷1号为母本,与穗大、丰产潜力高的5019—5组配组合,经多代选  相似文献   

18.
正浙油5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高油份、广适应性、适宜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2001年春以9715(审定名为"沪油15")为母本、鉴6(审定名为"浙双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10年育成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0年、2011年分别通过长江下游和长江中游区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农丰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中稻组合,2003、2005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我市2002年引种,近几年大面积推广,连续几年表现稳产高产,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该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抗倒、耐旱,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0.
凤稻17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4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性强、抗病性好、熟期适中、地区适应性较好。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米品种,并获铜奖。2003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适宜于在海拔1950米以上的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