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军 《甘肃科技》2015,(4):52-54
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发现4条矿化带,圈出金矿(化)体7个,其中Ⅳ-1矿体,控制矿体长度80m,厚度0.40~1.40m,金品位0.54~1.7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见矿品位1.53 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鹿儿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中带合作至崖湾金锑成矿带内,其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和岩浆作用,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和热动力,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运矿、储矿空间。探采实践证明,鹿峰金矿段和簸箕沟金矿段已知的矿(化)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化)体产状与蚀变破碎带完全一致,且蚀变破碎带宽度大、断层走向改变且产状相对平缓的部位或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金矿体的厚度相应增大,金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3.
川西锦屏地区青纳金矿床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纳金矿床是四川西部锦屏地区新近发现的小型金矿床。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显示金元素异常明显,浓度高,与土壤剖面测量和激电中梯异常带相吻合。矿体赋存于北东-南西向锦屏断层带的次级断裂中,由多组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千糜岩型脉群组成。矿体产状为210°~226°∠37°~52°,厚0.19~2.02 m,平均品位为12.92 g/t。该矿床具钾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硫化等围岩蚀变,其主要的赋金矿物是黄铁矿和自然金,以及Au-Ag-Te等元素共生组合。该矿床的发现为锦屏山地区提供了找矿线索,对锦屏山及相似地质背景的金矿床勘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也表明造山型金矿床在锦屏矿集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为该区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哈西哇地区地处塔里木-柴达木板块段南缘昆仑前锋弧中段,昆中断裂带北侧。矿区断裂构造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分为Ⅰ、Ⅱ矿带:Ⅰ矿带位于矿区的东部,以金矿为主、伴生铅锌;金品位平均品位约3.5 g/t。Ⅱ矿带位于矿区的中部,以含铅锌主,伴生金,矿体金平均品位为4.82 g/t。综合分析表明哈西哇地区找矿空间大,前景好,具有形成中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山丹县白水泉北金矿位于甘肃省山丹县东北100°方位,直线距离约18 km。目前工作区通过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工作,圈出Au、Co、Ni、Cu、Zn等元素综合异常11处;根据全区浓度克拉克值与变异系数的分析,Au、Ni元素在工作区相对分散,但变异系数大,表明Au、Ni元素在有利地质条件下有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同时已圈出金矿体3条(Au2-1、Au2-2、Au2-3),钴矿化体1条(Co1)。金矿体赋存于混合花岗岩质碎裂岩中的破碎蚀变带,矿体长80 m,品位1.14~2.42 g/t,矿体走向近东西。因此该区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夏河县格娄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娄昂金矿(即早子沟金矿格娄昂矿段)为近年来夏河-合作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金矿之一,目前已探明储量30t以上。矿床位于西秦岭同仁-夏河-岷县金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堤组细碎屑岩,产于地层、脉岩及其接触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深部及矿带西南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对该地区的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凤巍 《甘肃科技》2021,37(20):45-48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田内,是一特大型低品位热液变质矿床,金矿体受北西向F13大断裂下盘的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次级小断裂、节理、揉皱构造密集发育,热液活动强烈,赋矿岩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矿体赋存在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硅化千枚岩中,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破碎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的工业金矿石,矿石品位与石英脉带、次级断裂、节理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与共生金属硫化物含量成正比,与围岩蚀变程度正相关,在八卦庙矿床深部,含矿热液流体、容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不如上部,但石英脉破碎蚀变带型金矿体依然存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勘查区位于中川岩体南外接触带,高桥-礼县近东西走向大断裂分支礼县-洮坪断裂的北侧,金矿化受区域断裂的次级构造破裂带控制。通过激电剖面测量在铁匠沟沟脑―寺梁上地段极化率相对最高,呈豆状展布,总体呈近南北向,与该区断裂构造基本一致。电阻率分布与该区地质体分布基本吻合。特别是低阻异常带展布与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吻合。总结出在该地段用低阻高极化异常位置确定构造位置,对找构造破碎带型金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甘肃石鸡坝-阳山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西秦岭褶皱带,是南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整装勘查区主要矿床阳山金矿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区域资料及其他矿床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金矿受西秦岭复合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制约,其形成时间、空间和成因类型均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是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效应控制了金矿的形成,其中区域性文县-康县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鞍山东金矿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鞍山一带,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马鞍山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本文系统总结了马鞍山东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因类型。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张国荣  赵保青 《甘肃科技》2010,26(11):25-28
夏河县华尔寨梁金矿是2006年通过异常查证发现的,在叙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它西秦岭其它金矿的类比,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区域成矿背景、矿区控矿因素显示,断裂构造、中三叠统下部建造层是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所处区域地质背景、断裂控矿特征与鹿儿坝金矿相似,但矿石物质成份与鹿儿坝金矿明显不同,却与另外一个Ⅲ级构造单元—碌曲-武都古生代裂陷盆地的大水金矿类似,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贵州册亨县尾若金矿产于北东向F_2断裂破碎带内,含金地层为三叠系许满组,矿化围岩为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黏土化、毒砂化、脱钙;矿体呈扁豆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化体(带)长200m,矿化带(体)水平厚度1.00m~5.20m,平均品位Au为0.50×10~(-6)~6.37×10~(-6)。  相似文献   

13.
朱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08-2013
摘要:吉林集安西岔金矿为层控蚀变带型金矿,控矿围岩为石墨黑云母变粒岩,燕山期闪长岩活动是成矿的热动力源。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直接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脉状为主。文章从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制约。再结合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金家-金厂沟-西岔地段及亮红顶子-复兴屯-南岔地段及西岔金矿床岩体的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甘肃礼县火吉坪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百雄  杨根生 《甘肃科技》2009,25(17):44-46,28
礼县火吉坪金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第四岩组和第五岩组。金矿化明显地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见金矿体多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与煌斑岩脉相伴,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泥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毒砂化为特征。矿石类型含金构造角砾岩型矿石和含金碎裂岩型矿石二大矿石类型。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5.
金长沟金矿位于北秦岭成矿带柴家庄—吊坝子成矿亚带的西部,南邻西成铅锌矿田,东接太阳寺金银铅锌矿床,赋存于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地层中,在此地层单元中,金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层单元,该地层单元为金的富集能提供重要物质来源。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区已发现金矿带1条,金矿体1个。矿石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次为构造蚀变岩型。品位较低,平均品位达1.65×10-6。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少萍 《科技资讯》2007,(24):27-28
贵东-大东山构造带南缘的压扭性断裂是大尖山铅锌矿床最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矿床产于断裂挤压破碎带内靠近上盘与英安斑岩的接触部位,是广东第二大铅锌矿床.通过对成矿时代、控矿构造、矿化特征、成矿温度及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初步证明该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充填破碎带型;在分析研究了围岩含矿性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区围岩对成矿的贡献流纹斑岩>英安斑岩>中基性岩脉>变质石英砂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敖包山铅锌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大兴安岭山脉南西端,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东段,已发现有敖包山、大孤山、双山子、余家窝铺等矿几处矿床。以余家窝铺铅锌矿区为例,区域火山构造为敖包梁破火山机构南东缘小营子火山基底凸起。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最主要的断裂为少朗河大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断裂和派生的配套断裂。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余家窝铺铅锌矿的成因类型为燕山晚期接触交代-岩浆热液复合矿床。本区的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破碎带,包括裂隙密集带,尤其是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者。受前者控制的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一般较大,受后者控制的矿体走向延伸不及前者,但常常在局部出现较厚大的矿体。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为蚀变破碎带,地表表现为褐铁矿化带。褐铁矿化越强,找到矿体的可能性越大,尤其以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者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李广运 《科技信息》2013,(5):404-405
陕西平利县长梁重晶石矿是与海底火山喷气有关的浅海沉积型重晶石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Z2dn1)第一岩性段地层之中,围岩以黑色含炭硅质板岩为主,次为含炭泥质板岩。K1、K2、K3矿体总体呈近南北向延展,向西倾斜,总体产状282—305°∠42—56°;K4、K5矿体总体呈近北西~南东向展布,向北东倾斜,总体产状5—46°∠46—58°。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扁透镜状产出,水平层理发育,与围岩整合接触,界线清晰了然。求得重晶石+毒重石(332+333)资源量165.23×104t,其中毒重石(332+333)资源量8.49×104t属小型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20.
洪百雄 《甘肃科技》2016,(16):31-34
陶家湾金矿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第二岩性段。矿体明显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早起北东向为控矿构造,晚期北西向为后期破矿构造;矿体具有厚度小,品位高等特征。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等。矿石类型为黄铁矿黄铜矿化含金铜矿石。对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