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夸张时间指示语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传统中国文化特色;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许渊冲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异化翻译技巧来翻译这些夸张时间指示语。达到了传播传统中国文化的目的。这是归化翻译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郑静 《科技资讯》2011,(5):221-221,223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新途径,同时它是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本文选取官方版,Barnstone版和许渊冲版毛泽东诗词英译为个例,从列费维尔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要素阐释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策略,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常兰 《科技信息》2007,(21):164-164
许渊冲、徐忠杰和林健民是当代杰出的翻译大师,尤其在对中国唐宋诗词的翻译上,手法不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表现了原诗词的内涵及意境,各有可取之处。唐代绝句《登鹳雀楼》的翻译从音象美的视角充分地体现了三位大家在英译唐诗中对于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5.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三化"和"三之"出发,选取了《三国演义》第八回描写貂蝉样貌和心理的诗歌,对该诗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诗并非不可译,明确了"三美"、"三化"和"三之"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即能够在传达意义的基础上传情,兼顾诗词音韵与形式,实现译语读者的良好阅读感受,使实现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翻译文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被称为译坛奇才、狂才。本文介绍了许渊冲及其诗歌翻译理论、技巧,并细致赏析了其译文。从中体味其翻译理论、技巧和实践的统一。其译文也证实了他的诗歌翻译理论:翻译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宋词译如歌     
谢华  王翠 《科技信息》2011,(21):I0161-I0161
宋词,以凝炼优美的语言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汉语精粹。宋词是宋代最富特色的文学体裁,具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随着翻译的发展,尤其是诗词翻译的长足发展,宋词翻译也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解析许渊冲教授所译的李清照《声声慢》,来突出宋词翻译应注意词的音乐性,完美再现词的音美,做到宋词译如歌。  相似文献   

9.
"竞赛论"是许渊冲教授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部分,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译者主体性。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不仅与原作及其作者竞赛,与同行及其译本竞赛,还与自己及其旧译竞赛。不同类型的竞赛是为了能更好地再现原作。  相似文献   

10.
一则好的广告翻译要能传达原文信息,具有感召力,体现产品特色,吸引消费者并诱导其产生购买欲望.夸张作为广告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广告中得到广泛应用,了解夸张的作用及其特点,对于夸张修辞的翻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玉洁 《科技信息》2009,(26):146-146,148
在文学翻译史上,许渊冲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他大胆突破传统对翻译的限制,译著等身,对中国韵文的翻译尤其引人注目。同时他所提出的关于文学翻译的理论也对后人进行文学翻译起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本文旨在对许渊冲其人其思想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夏长宏 《科技信息》2011,(16):I0157-I0158
本文简要介绍了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简论许渊冲的中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先生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中诗英译赏析,证实了文学翻译要保持原作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地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数字夸张是夸张手法的一种,在学作品及日常会话中随处可见。而数字夸张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并非总是一致的,其不同存在于几个方面。本试通过具体实例仅就英汉数字夸张的对比及翻译处理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米亚宁 《科技信息》2010,(17):158-158,124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引入与解释,继而论述了这一理论在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其汉诗英译中的体现。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阐述其翻译理论中的三美、三化、三之的内涵,认为许渊冲先生的理论在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理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三美"翻译理论是可操作的这一结论:译者可以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小议许渊冲翻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严复、傅雷的翻译思想给中国译论界带来重大的发展之后,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则给中国传统译论带来了第二次飞跃.他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相似文献   

19.
杨发青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5):65-65,70
数字夸张是夸张手法的一种,在文学作品及日常会话中随外可见。本文试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一下英语数字夸张的作用及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于袁可嘉和王佐良的彭斯名诗《我的心呀在高原》两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三美的把握与取舍,以期对诗歌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