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2.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描写对象做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有利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绚丽多彩 情色交融──浅谈《红楼梦》的色彩描绘姜欣,郑金梅《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伟大作品。作者以精雕细琢的大手笔,描绘了一批活生生的典型,其中不少形象已成为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作品不仅在结构上百面贯通,盘络相连,纵横...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一直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儒林外史》清代评点对其谋篇艺术详瞻、细致的阐发,可以概括出《儒林外史》谋篇的四个艺术特点:精严性、抒情写意性、对比性、重述性。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细节     
论艺术细节赵振汉艺术细节,是作品的血肉,也是撑起作品大厦的支往。抽去这些支柱.人物形象就会患“贫血症”,艺术品的大厦就会轰然倒坍。别林斯基认为,艺术细节的妙招,就在于“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使你写上十来本书也无法表现的东酉主动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刘辰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位评点大师,同时又是第一个对李贺诗歌做全面评点的诗评家,极具代表性与时代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他评批李贺诗的显著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成因做了探析,全面展现了刘辰翁诗歌评点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虚笔的运用、细节的描绘、意境的营造等手法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但与此同时,过强的作文意识,强烈的别出心栽有可能使受众脱离轨道,失去关注新闻与事实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评点萌兴于明万历年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年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出版的小说评本约20种,占嘉靖以来出版小说的三分之一强。”万历时期在整个中国小说评点史上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直接影响了之后小说评点的特征形态与发展轨迹,小说评点自万历萌兴,历三百多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0.
李贽的“童心说”向来在文学理论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小说评点研究更是开了明清小说评点的先河。试以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例,研究其思想及在小说评点中所提出的人物形象塑造理论。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评点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包括章法理论和评点理论。在评点体式上,一些小说评点者模仿八股文写作,并分别借用了八股文的代言方式和八股形式,使小说评点类似八股文章,其体式也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  相似文献   

12.
竹久梦二──丰子恺漫画艺术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久梦二──丰子恺漫画艺术的阶梯孔耘丰子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在绘画、文学、音乐、翻译、书法等诸多艺术领域多有建树。尤其是丰子恺的漫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善于在寥寥数笔中描绘生动而有意味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回味无穷。泰戈...  相似文献   

13.
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的回末评点,虽然不过万言,但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贡献,就是着重于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与艺术成就的理论概括,特别是对全书艺术运筹的独到关注,不论是艺术主题的融化贯通,还是艺术结构的总揽制导,或是性格形象的生动塑造,都作了较深刻独到的探索与阐述,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且较少人股味、迂腐气,耐人琢磨,发人品味,值得研究借鉴。抓住“此书之大主脑”:“功名富贵”,作为“第一着眼处”,统揽全局——主题的运筹卧评把《儒林外史》的艺术运筹,首先看作是艺术主题的运筹,并把这称之为“此书之…  相似文献   

14.
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评点中,提出了对历史小说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并在其删改、整理的艺术实践中树立了历史小说虚构的原则。对历史小说虚实问题的认识,毛评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这固然受制于作品本身虚实相间的实际状况,但更重要的是与民族文化心理、评者所处时代和自身禀赋,及评点这种文学批评形式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玮  罗琼 《科技信息》2008,(13):233-234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西方对待自然态的不同使中西绘画发生了如此差异:一个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另一个则是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是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也是小说理论家,他们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其中八股文的死法理论在小说评点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八股文死法指文章的基本法则,小说评点者对它们的借用,意在说明小说具备文章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界定了评点修辞的内涵,研究了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戏剧的评点,从而说明了这些评点中从修辞学的视角来认识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不涉猎对文章的评点(如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也不涉及对古典诗歌的评点(如金圣叹评点《杜诗》等),更没有在本文界定的范围内对所有评点修辞进行董理。文章以此“举隅”,以期引起对评点修辞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图书馆藏何焯手批本《唐音戊籖》是现存何焯评点本中最珍贵的稿本之一,是对现存的何焯评点本进行真伪鉴别、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学术界整理校注晚唐诗别集的重要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批本代表了何焯晚唐诗学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文体意识,在评点中发表了创作渊源论、风格论、作家论的观点,形成了以意脉分析法为主的文本解读模式,又具有不容低估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著名学者列·谢·维戈茨基(1896—1934)在他的《艺术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寓言的五种要素:寓意、形象(动物的运用)、道德训戒、故事结构、诗的风格和手法;指出了散文寓言和诗体寓言的不同旨趣,前者隶属于修辞学,故事短小,笔法简洁,侧重说理,展示智慧;而后者则往重细节描绘,安排戏剧化的情节,以优美的语言打动读者的情感,让人在愉悦中受到教益。可以说,维戈茨基对于寓言这种既古老又不断发展的文学体裁,在认识上比前人深化了一步,在理论把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谈到寓言中为什么常常把动物作为主要角色时,维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