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对虾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虾从养殖、加工、库存到运输、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以条形码和RFID技术为标识,并结合GS1系统的EAN.UCC编码体系,同时采用B/S结构,利用Visual Studio.net面向对象的集成开发环境和SQL Server2000关系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基于.NET构架的对虾可追溯系统,建立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近代筑城理念是层层设防,但此"方角之城、空心之台"在御敌功能上是有缺陷的。自明入清,沿海以卫所城池的非军事化趋向以及城堡式炮台取而代之居于海防一线地位,炮台理念以进攻为主。从清初到清末的中国江海地区,炮台里的炮的摆放经历了从墙头到地面、再到半地下的三步演变;建筑材料从条石墙体、内为砖石和外覆三合土的墙体再到进口的水泥和钢板的结构;炮台形制从城堡式到炮洞式、再到明台暗道式的西式建筑。中国低劣的江海炮台技术是时人思想和各种条件促成的物质化,此可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正>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中国考古,在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记者在与中国考古学家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从"嫦娥"探月到"天问"登火、从跑出"中国速度"的复兴号动车组到国产大飞机C919、从万米深潜到航母入列……中国以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让古老的东方涌动起创新之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建筑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古建筑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建筑文化像中国那样热衷于土木结构,从史前穴居、巢居到清代的大木作、小木作,中国的建筑文化一直以土木及其结构技术为主旋律,从未大力发展砖石建筑,致使砖石建筑始终处在支流地位。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1):10-10
在中国市场的格式之争中.本土蓝光CBH和蓝光的对决仍然没有定论。.DBDCBHD即中国蓝光高清光盘。它源自东芝曾经推广的HD—DVD.属于衍生物,但在其基础上融入了自主知识产权的AVS解码、DKAA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导航与调制解调,让它在国内得到了新生。同时也把高清标准战争从国际转移到了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在辉煌的“早熟”之后为何没有驶出前工业化的历史三峡,进入到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近代制造业阶段.从而在商品化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和产业化。一直是中外学界热议而未决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以联合国术语库建设为研究对象,对联合国术语库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历程,术语库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运营管理等现有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中国当前的术语库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学界对高铁的研究限于技术层面,鉴于高铁运行之后引发的广泛社会争论,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高铁技术的来源、运作和影响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哲学探析。认为我国高铁技术应该实现从集成创新转向到原创性创新,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的黑箱桎梏;从单一技术到多元技术,以摆脱巨机器奴役;从单纯重视交通经济利益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以保持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以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为探索,着力探讨近代以来,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影响,论文首先是探讨近代中国社会之科学观的演变,即从科学的器物,知识层面到科学的体制,社会层面再到科学的精神,价值层面,这个过程是科学家与中国社会之互动关系的思想基础,其次论文是从一些典型事件来分析这种互动关系的科学-社会意义和科学-文化意义,即科学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思想推动到体制推动,演绎出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论文最后拟探讨科学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名校校长的学术背景反映出三种倾向:1.最高学位多为哲学博士;2.备届校长从理工背景逐步过渡到人文、哲学背景;3.每一位校长的学术或职业背景也逐步从理工到人文,再到哲学。这种变化提示我们:1.科技哲学的首要职责是推动科技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去解决科技所面对的问题;2.科技哲学应当将实证科学推进到尊重哲理,兼容非理性,关注文理综合与哲学导向上来;3.个人的“理工——人文——哲理”知识结构应当是现代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领导者的复合型人才最佳模式,科技哲学应该而且能够为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4,(7):18-19
<正>迈向深空、挺进深蓝、跨越峡谷高山……如今,一项项“上天入海陆上”的重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助力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彰显着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在一些重大场合,习近平主席都会提到大国重器、重大工程。从神舟家族到C919大飞机,从国产航母到国产大型邮轮,从港珠澳大桥到复兴号……这些“上天入海陆上”的重大工程,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彰显着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1,(5):28-29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中国经2009年最新统计现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力争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12日至7月12日,香山科学会议相继召开了以“‘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从科学到行动”、“氡及其子体健康危害与控制”、“近海可持续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影响”和“多铁性材料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的4次学术讨论会(第303—306次),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环境健康、海洋生态和材料科学等方面。“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从科学到行动“数字地球”概念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它是通过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与地球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集成,构建信息化的虚拟地球,开辟人类认识地球的新途径。“数字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就说过,日本没有大政治家。从今天日本对中国采取的进攻性对抗政策来看,其现代政治家们仍然战略近视。一些与二战历史相悖的言论就是最好的注脚。日本要走出日中关系困境,还需从中日两千年交往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如果从16世纪后半期丰臣秀吉制定征服朝鲜、占领中国、夺取印度的计划算起,将倭寇骚扰看作对中国的窥探,而将1874年入侵台湾并吞琉球开始至1945年视作连续的军事进攻阶段,则日本从谋华到侵华,从蚕食鲸吞到大举征服历时300余年。日本一直在进攻,只有战术性停歇,并无战略性中断。在不断地夺占领土直至半个中国后,却以投降告终。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澳大利亚朋友,她把房子租给了4个刚从中国来的大学生。到了交水费的时候,她吃惊地发现,她收的房租竟然还不够付水费(在澳洲,很多房主出租房子的时候.是包水、电、煤气和宽带费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中国第一条实现"无人驾驶"的高铁面世……近年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创新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三级跨越.背后是200万铁路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总结发展经验,赓续努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推动我国高铁在"十四五"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钱庄     
秦昭 《科学大观园》2009,(18):52-53
钱庄、银号从明朝中叶开始建成,到清代及北洋政府时期有所发展,“废两改元”后时起时伏,直到1952年,约五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川陕等地区。它起源于兑换,其业务重心是发行庄票,广泛开展多种信用业务,并成立钱业公会,对中国金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每一次发射.现场天气实况与气象预报均完全吻合,中国气象预报能力和水平再次受到外界关注。交会对接任务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王业桂介绍说,气象预报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成败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