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全球网络化传播的影响,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全球化、同质化、美国化、动态化和大众化等特点。不同文化之间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沟通、理解和融合,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摩擦和冲突。我国可以借鉴别国经验,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祭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文章通过对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渊源的概述以及对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托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完善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有利于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清初,国家重新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清初理学的重建并非仅仅是向旧的传统复归,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举措。它不仅填补了在思想和伦理领域出现的空白,而且弥合了民族之间思想意识的鸿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解与文化的融合,也使社会生产关系得到迅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广西民族传统竞技的文化内涵,结合广西大中专院校民族传统竞技文化的教育实践,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竞技文化不仅有着极强的教育功能,而且有益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仅要从资金、政策等物质层面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从文化层面上入手,大力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习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它清晰地反映了英国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做好习语的翻译工作,不仅能够更好的弘扬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且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小说进行了大胆改造与创新,使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不仅保持了民族文化个性化的存在,而且有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或精神的生成及其走向。在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张恨水小说的先进文化构建,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深刻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引发了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主要表现为:文化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文化异质化趋势日益上升、文化间的冲突日益激烈、文化间的对话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结晶,而且可以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净化。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不仅能增强青少年体质,同时也能使他们继承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解读中,学者们以往更多地关注到民主化的大众化内涵,即它的量的规定性,而忽略了民主化的文化属性,即它的质的规定性。这种理解的缺失制约着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因此,探明这种理解缺失的文化因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良性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试着从中西文化传统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这三大文化因素来解析高等教育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不仅让全球欣赏到了一场体育的盛宴,而且激发了民族认同感、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推动了全球化跨文化交流、实现了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为全方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英文化的区别不仅体现在表面上,更表现为深层的人文心理差异。与发轫于两希文明的英国文化相比,中国文化自成体系,在本区属于优势文化,其传承的过程较为系统、单纯。此种文化的差异大到政治思想,经济体制和人文传统,小到姓氏文化的民族取向都有着具体细微的表现。文章试图从英国的姓氏文化和中国姓氏文化的主要特征入手寻找差异,研究其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并从现实操作的角度来把握两种文化的人文心理差异,以期更好地实现中英之间的互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属文化的范畴,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以游牧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蒙古民族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变迁性。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时期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指导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海洋  付晓春  谢建玲 《科技信息》2010,(8):I0186-I0186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其就业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项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民生工程。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法律文化传统对宪政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英国法律文化传统,是认识英国宪政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英国法律文化传统中的法律观念传统及其对宪政形成的影响,从而从新的角度认识英国宪政。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途径。在各国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典籍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的《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始终具有持久的魅力,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厚度和内涵的深度及其影响力的强度,而且取决于该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感情和态度,即是否能始终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予以继承、丰富和发展。审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审美成熟的标志。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用保守的固定不变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所固有的东西。既要求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特点,又要求从世界的、时代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和有益的东西。这是文化艺术民族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待审美民族性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培育审美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和工业革命三个阶段 ,它们都体现了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阶段 ,由于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 ,整个社会表现为发展与破坏并存。人类跟环境之间的长久相互关键在于人类的文化理念 ,它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邻居的民族甚至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景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蓬勃发展的是一批大学城的拔地而起,但大学城物质的迅速完善与文化积淀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其中公寓文化建设的反省与构建显得尤为迫切,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