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通过统计比较骨巨细胞瘤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肿瘤切除后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肢体功能等,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收集甘肃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10年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5~61岁,平均35岁;骨肿瘤组织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23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刮除植骨17例,瘤段切除43例;随访17~1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结果所有统计的患者中,复发7例,总体复发率为11.7%。其中行囊内肿瘤刮除植骨患者的复发率为17.6%,行假体置换及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患者的复发率为3.3%,桡骨远端肿瘤切除自体腓骨移植功能重建患者的复发率为40%。对于肿瘤较小的病灶,采用囊内刮除植骨术仍是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对于侵袭范围较大、有恶变趋势以及反复复发的病例,采用瘤段骨切除重建是有效的手术方法,然而其手术创伤大、术后肢体功能受损严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脸部假体修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快速成型及逆向工程技术的脸部假体工艺方案.该方案通过ATOS便携式三维扫描仪获取患者脸部数据,应用FreeForm软件修复及个性化设计患者的脸部模型,并通过快速成型设备制作出脸部假体样件,最后通过CAV软件进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经济快捷地制作出精度可靠的个性化脸部假体.  相似文献   

3.
断层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提出从断层图像序列到目标组织几何建模及快速成形制造的技术路线,并通过在全髋翻修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检验该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将断层图像序列通过线性插值构造成3D数据场,采用种子区域生长方法分割出目标组织后,利用等值面提取获得患骨的三角面几何模型.对获得的三角面模型进行碎片清除和三角面精简后,应用快速原形技术制造患骨模型.患骨实物模型对术前计划、假体设计和手术模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定制化铰链内滚动式双动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半膝关节股骨髁假体对胫骨平台的磨损,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型定制化双动半膝关节假体,并对假体进行离体实验研究.以Mimics/Geomagic/Pro-E等工程软件为核心的技术路线,借鉴双极人工股骨头的设计原理,在定制化半膝关节股骨髁假体内部设计双动结构.通过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得到金属假体实体;分别对植入假体前、植入双动半膝假体及全膝关节假体的三组离体膝关节进行动态X线透视观察,对三组离体膝关节的运动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假体内部的双动结构能有效的降低假体与胫骨的摩擦频率,且双动半膝关节假体比全膝关节假体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模式.说明该假体为非限制型半膝关节假体,在保留膝关节一侧骨骺生长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假体与胫骨平台之间的磨损,为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概念注入新的活力.假体只需定制具有个体化关节面的下部件,其余部件选用预制的标准部件,这样有利于缩短定制周期,保证质量和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5.
自1989年以来对12例骨肿瘤进行肿瘤骨切除,应用人工假体修复及关节功能重建,获得较满意的肢体保留及功能。免除了传统截肢给病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生活的不便。本方法具有人工假体供应及时、疗程短、修复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大时应用人工假体修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异体骨来源于外伤急死者.死后12 h内在无菌条件下取骨,经酒精、高温煮沸处理备用.对10例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进行病灶清除,将大块异体骨修整至适合骨缺损处形状后植入,空隙处再填充骨碎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植骨处骨性愈合,与正常骨结构无任何差异,肢体功能恢复优良,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采用异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部位骨肿瘤术后较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保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耗时、出血量、切口直径及骨愈合周期等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3.78%(P0.05);观察组患者Lysholm、NRS评分的升高及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且在患者的预后和远期康复效果方面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针对一代双动半膝关节定制化程度不高,缺少有效的韧带附丽系统等问题,设计出具有有效韧带附丽的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并提出半膝关节韧带附丽概念。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路线,在一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的原理和基础上进行韧带附丽装置设计和高度个体化仿生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树脂假体模型进行在此韧带附丽装置下韧带附丽点的选择、韧带的走行与规律、及假体初始安装角度等探索性实验。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能够有效进行关节韧带重建,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实验表明,选取接近生理状态下的韧带附丽点,并使用LARS韧带进行韧带重建时,双动半膝关节假体的最佳初始固定角度是关节屈曲105°的状态,此时胫骨前向松弛度为5.96±0.05mm,后向松弛度5.00±0.03mm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设计较一代更为合理有效。韧带附丽装置和附丽概念为膝关节韧带重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 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过分破坏,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获9~37个月(平均19.8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91.6%. 结论: 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能良好的复位固定、植骨和早期功能锻炼, 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内轴型(MP)假体与后稳定型(PS)假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MP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12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假体类型分为MP组(58例)和PS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HSS评分、FJS-12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90°,早期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而后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增大.两组手术后1周、3月及6月膝关节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FJS-12评分中"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两项得分,MP组得分明显高于P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FJS-12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假体和PS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可实现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相当,但MP组患者术后上下楼梯及从坐着站起来的感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11.
快速成形技术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潜在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复杂外科手术的规划和修复假体的制作问题 ,该文采用了基于 CT图像的快速成形技术。通过 CT图像滤波、分割、开操作等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轮廓提取和采样等建模方法 ,得到了假体的快速成形数据接口 ,在此基础上使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了假体的三维原尺寸实物模型 ,最后根据此实物模型进行手术规划和修复假体制作。该方法经过临床医疗的验证 ,在人体右侧半骨盆置换手术中取得成功。结果证实 ,使用基于 CT图像的快速成形技术是辅助临床外科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沙疗过程中沙体温度及血液灌注率对于人体膝关节部位温度场分布以及骨骼热应力的影响,在生物传热学以及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运用将膝关节部位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数据导入3D逆向建模软件Mimics建立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COMSOL软件并进行传热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了沙疗过程中膝关节温度场以及热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45℃沙体环境下沙疗30 min,膝关节骨骼的温度和热应力主要集中在髌骨和胫骨上,而在胫骨的长骨部位尤为集中.由骨骼热应力变化曲线可以知道骨骼平均热应力在沙疗20 min时达到顶峰,在20~30 min出现下降趋势,然后在30 min以后随着时间增加开始逐渐减退.可见合适的沙疗时间在20 min左右为最佳,但不超过30 min为宜.在整个沙疗过程中,血液灌注率对于人体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合胫骨半关节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解剖学建模技术对钛合金/多孔生物陶瓷复合胫骨人工半关节假体进行了个体匹配性设计,通过有限元技术对所构建的复合型人工关节进行结构优化,然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最优模型的树脂模具,并分别通过离心铸造和粉末烧结技术来实现复合型胫骨人工半关节假体的定制化制造.研究结果显示,提出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保证假体个体匹配性和机械强度的条件下,使钛合金型假体的体积减少了51.7%,使复合型假体能够保持最大的生物活性,而以快速成型技术为基础的定制化制造方法可实现假体的快速且精确制造.临床应用表明,通过该方法设计制造的复合型胫骨人工半关节假体可恢复受损关节的功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全长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24例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120~160(146.5)min,术中出血量150~320(230.3)m L。住院时间12~24(18.7)d。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5~24(18.5)周。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是治疗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组织剥离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肿痛轻、骨折愈合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MDT软件环境,开发了面向快速原型(RP)的数据处理与三维造型一体化软件系统.首先对系统的集成框架进行描述,然后在深入研究MDT软件平台下CAD模型数据的内部表达方法以及拓扑信息和几何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网格划分的曲面与平面求交原理,构造并实现了一种法矢和面积双重判据的自适应直接分层算法.按照所提出的新型二维层片数据文件格式,运用VC++6.0和MDT软件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对MD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实现了CAD造型与RP数据处理的无缝集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实用性,可有效提高快速原型制件质量和简化数据前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人工生物活性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快速成型、三维重构和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新型人工生物活性骨工程化制造系统。该系统制作的人工骨外形与被替代骨一样,内部都具有模拟真实骨组织微管系统的三维网架结构,可通过骨生长因子和活体细胞的复合,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弥补了传统生物填充材料由于缺乏活性布无法实现骨诱导的缺陷。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所制造的内部仿真结构,为人工骨的快速活化和新生骨细胞的三维并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空间条件,其中骨引导和骨诱导的双重机制可有效地加速骨组织的生长,从而证明了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逆向工程中点云数据精简与重构的精度和效率,改进B样条曲面拟合在曲率精简和曲面重构中的应用问题.对逆向工程中的3维扫描技术、3维设计、点云数据的精简及模型重构做了深入细致的应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B样条曲面过渡/微调精简算法,将该研究应用于叶轮的逆向制造中,通过3维扫描获得曲面重构点云数据,将点云数据合理拼合封装与精简,进行曲面重建和3维再设计,同时分析产品的光顺性和精度,并利用快速成型机打印出产品模型样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高效提高了曲面建模效率,又改善了逆向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