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2为载体对恩诺沙星(Enr)进行装载,考察其药物装载能力及其药物的释放效果.用一锅法制备装载Enr的UiO-66-NH2(Enr@UiO-66-NH2)的纳米粒子,利用不同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对Enr@UiO-66-NH2进行了活化和修饰,对制得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修饰的纳米粒子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及表征,发现氨基化修饰UiO-66产生的一系列产物是成功的.在PBS溶液中对其进行药物释放实验,并进行荧光检测记录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主要利用对苯二甲酸、2-氨基对苯二甲酸、均苯四甲酸为原料合成出UiO-66、UiO-66-NH2、UiO-66-(COOH)2的三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将恩诺沙星(Enr)装载到上述三种MOFs材料中,采用一锅煮法制备出Enr@UiO-66,Enr@UiO-66-NH2和Enr@UiO-66-(COOH)2,研究三种MOFs材料对Enr的装载能力.进而对材料进行荧光检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通过对体外释放试验的上清液进行荧光检测,发现Enr@UiO-66-NH2的释放效果随时间稳定增长,具有缓释效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于表征UiO-66-NH2和Enr@UiO-66-NH2纳米粒子的结构.由热重分析(TGA)可得出载药后的材料Enr@UiO-66、Enr@UiO-66-NH2比相应非载药材料对热的稳定性较好,Enr@UiO-66的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将γ-Fe2O3作为底物,利用硅酸四乙酯制备出了γ-Fe2O3@SiO2纳米粒子,通过硅烷偶联剂制得了γ-Fe2O3@SiO2-NH2纳米粒子,通过共价修饰利用戊二酸酐合成了γ-Fe2O3@SiO2-NH2-COOH纳米粒子.进而通过Zr-MOFs核壳修饰得到合成的γ-Fe2O3@SiO2-NH2-COOH/Zr-MOFs(包括γ-Fe2O3@SiO2-NH2-COOH/UiO-66,γ-Fe2O3@SiO2-NH2-COOH/UiO-66-NH...  相似文献   

4.
通过二氧化碳(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工产品环状碳酸酯,因而对该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材料的开发一直是材料和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UiO-66(University of Oslo, UiO)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较大开放性孔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s),在催化领域一直作为催化材料被广泛研究,但对于Lewis酸、碱催化的CO2环加成反应,UiO-66通常需要在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下,或在离子液体类助催化剂或溶剂存在时才能展示出一定的催化效果。通过引入功能性基团、离子液体功能化、制造缺陷和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手段可增加UiO-66框架的酸、碱位点含量,从而有效提高材料对CO2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Bi4O5Br2为前驱体,通过静电吸附辅助光还原法成功制备了低负载量(0.05%~0.50%,质量分数)且高分散Pt纳米粒子修饰Bi4O5Br2光催化剂体系.对一系列Pt/Bi4O5Br2样品进行了降解双酚A(BP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0.20%Pt/Bi4O5Br2样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30 min对BPA的降解效率达96%,远高于单一Bi4O5Br2.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XRD,SEM,TEM,XPS,UV-vis DRS,PL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0.20%Pt/Bi4O5Br2复合物活性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归因于以下几点:第一,Pt作为电子捕...  相似文献   

6.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UiO-66-NH_2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需要负载贵金属助催化剂,如Pt,但考虑贵金属价格昂贵,笔者以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Cu做产氢助催化剂,采用原位光沉积方法制备Cu/UiO-66-NH_2复合光催化材料.结果表明,沉积Cu可以促进UiO-66-NH_2的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在优化的Cu担载量为6.0%(m/m),Cu/UiO-66-NH_2最高产氢速率为40μmol·h~(-1)·g~(-1),与负载1.0%-Pt/UiO-66-NH_2(m/m)材料的产氢速率相当.高光催化制氢性能归因于UiO-66-NH_2中光生电子可以向Cu助催化剂传输,从而提升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实验结果为过渡金属用作MOFs产氢助催化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先用各向异性的Au纳米星(AuNS)与TiO2复合构筑金属-半导体异质核壳结构,再将硫杂杯[4]芳烃(STC[4]A)功能化于TiO2/AuNS表面制得Au纳米星/TiO2/杯芳烃(AuNS/TiO2/ STC[4]A)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 考察AuNS/TiO2/STC[4]A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AuNS/TiO2/STC[4]A对RhB降解率可达99%,5次循环实验后,降解率仅降低1.8%.   相似文献   

8.
文章合成了一类规整的中孔材料SBA-15并用其作为支撑材料,然后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修饰得到了NH2-SBA-15,继而通过羟基硫胺的进一步修饰制备了新的非均相催化剂L2 (SM-SBA-15)。通过XRD, N2 sorption, IR, NMR和TGA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最后将键合的手性硫胺-L2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非对称性共轭加成反应中,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K元素的掺杂对锆酸锂材料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K元素掺杂的情况下,制备了一系列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Li2K2xZrO3(0≤x≤0.4)。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吸收CO2性能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量K元素的掺杂,能明显改善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K2CO3的添加量x=0.03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和较好的吸收容量,在500℃、20% CO2(80%空气)的气氛下保持160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吸收量可达(25±0.6)%(wt),而且材料的循环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 Ni(NO3)2·6H2O为主要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镍,并通过热重-差重(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此方法可以得到粒径在1~2 μm之间的超细氧化镍粉末.NiO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670.5 mAh/g,8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仅为0.031%,表明本法制备的NiO是一种优秀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节KOH浓度、引入铁离子并改变Bi/Fe摩尔比或加入NaF作为修饰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Bi2O3;采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的引入使得Bi2O3产物的形貌从微米级大颗粒变化为纳米片自组装花状结构,氟化钠的加入能形成微纳米片状结构Bi2O3;不同Bi2O3样品对甲基橙有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花状结构Bi2O3的光催化性能高于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Li1.18Ni0.15Co0.15Mn0.52O2, 并对其进行Cu3(PO4)2表面修饰. 用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的表面形貌, 并对样品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结果表明: Cu3(PO4)2均匀包覆在材料表面, 以非晶态存在, 修饰后Li+在过渡金属层中的有序排列被破坏; 表面修饰后富锂材料的首圈库仑效率由77%提高至94%; 表面修饰前后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均为244 mA·h/g, 100圈循环后经Cu3(PO4)2表面修饰的富锂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03 mA·h/g, 容量保持率为83%; 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在3.0,2.7 V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 相对应在充放电曲线出现新平台; Cu3(PO4)2修饰后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阻抗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7Sr0.3Co1-xCuxO3-δ系列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粉体.对其进行晶体结构表征,高温电导率和热膨胀曲线测试,并选取其中性能较好的样品进行了单电池实验.结果表明,Cu的掺杂降低了(La,Sr)CoO La3体系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x=0.05时电导率略高于未掺Cu的样品.以La0.7Sr0.3Co0.95Cu 0.05O 3-δ为阴极、Ce0.8Sm0.2O1.9为电解质组成的SOFC单电池,在850℃最大短路电流密度达511mA/c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为0.106W/cm2.  相似文献   

14.
ZrO2薄膜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良特性,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品质ZrO2薄膜的制备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利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FCVA)技术,以金属Zr为阴极,在单晶硅(100)衬底上制备高品质Zr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纳米力学探针对薄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及其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O2流量对于ZrO2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成分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结晶品质良好、表面平滑且硬度较高的ZrO2薄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二维TiO2纳米片(2D TiO2),然后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沉积Ag3PO4,得到2D TiO2/Ag3PO4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法(BET)等手段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评价了2D TiO2/Ag3PO4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的性能,并结合荧光和电化学测试结果,提出了2D TiO2/Ag3PO4的可见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2D TiO2/Ag3PO4的吸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着Ag3PO4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少量H2O2可以极大地提高2D TiO2/Ag3PO4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和·O-2,异质结的存在使2D TiO2/Ag3PO4具有比2D TiO2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电荷分离能力和更快的光电子转移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550℃热处理条件下制备纯TiO2及CuO/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率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550℃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纯TiO2为锐钛矿结构,Cu元素加入后,TiO2中出现了微量的金红石,促进了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并且产生了CuO相,形成了CuO/TiO2复合材料.CuO的产生有利于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但CuO/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低于纯TiO2,这可能是CuO/TiO2复合材料的纳米颗粒团聚现象增强,比表面积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KMnO4和石墨烯为原料,通过微波法、水热法和乙醇还原法制备了M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所得复合材料制备成电极片,组装成超级电容器,采用恒电流充放电(GCD)、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在两电极体系下对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乙醇还原法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最好,其质量比电容最大可达180.54 F/g。  相似文献   

18.
以Li2CO3,TiO2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通过两步煅烧方式制备出不同煅烧温度下的Li4Ti5O12粉末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方法测试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00 ℃下煅烧6 h后可得到晶型完整的纯相Li4Ti5O12,其颗粒均匀分布在200~400 nm.Li4Ti5O12在0.5C倍率下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57.67 mA·h/g,库伦效率为96.1%,经过1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98.63%;在5C倍率下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07.0 mA·h/g,经过1 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84.1%.  相似文献   

19.
首先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球,然后以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磁核,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与葡萄糖反应,使其表面包覆一层聚糖,利用聚糖的还原性,让包覆后的粒子与AgNO3反应,制备出Fe3O4/Ag纳米复合粒子。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抑菌实验的测定,结果表明Fe3O4/Ag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构树叶为生物模板和硅源,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w(TiO2)=0、2.6%、4.0%、5.5%、7.0%和8.6%)的TiO2/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SEM、XPS、TEM、BET、XRF、UV-Vis DR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材料主要由锐钛矿相TiO2组成,形成了平均粒径为500 nm的纳米球.该材料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7.2 nm,比表面积为50.42 m~2/g.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价不同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进行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w(TiO2)=0催化剂相比,改变TiO2质量分数所制备的TiO2/SiO2材料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掺杂w(TiO2)=5.5%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