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确把握诗歌语言主体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是理解诗歌意象语言深层语义的关键.从语义关系上讲,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诗歌主体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副词二题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这是汉语词类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活的语言实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副词可以单独充当状语,因而是实词;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词语,但它所修饰的词必须是可以谓词化的。  相似文献   

3.
“得”字句补语位置上的词语大多是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但也有表程度或情状的副词性词语,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还有名词性词语。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看,“得”字句补语在语义上大多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补语表示动作发生或性状变化后所引出的情状,这种情状有一定的语义指向;补语在语用上属于述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达新信息的关键,即焦点。  相似文献   

4.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说“得“字句的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句补语位置上的词语大多是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但也有表程度或情状的副词性词语,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还有名词性词语.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看,“得“字句补语在语义上大多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补语表示动作发生或性状变化后所引出的情状,这种情状有一定的语义指向;补语在语用上属于述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达新信息的关键,即焦点.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派,它主张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语言.其感兴趣的课题有概念隐喻,心理空间,意象图式,原型理论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文学语篇,为文学语篇的研究开拓了一片新的天空.本文拟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三个角度来分析歌德的著名诗歌<夜思>.  相似文献   

7.
许佳欢 《科技信息》2011,(32):I0102-I0102,I0105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和诗歌联系紧密,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因此意象是衡量一首诗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两个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其对于诗歌意象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以及诗歌的特殊形式,意味着两者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翻译古诗词时,在很多情况下,应发挥创造性——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意图,或解释大意,或表达寓意,或转换辞格,或改变搭配词语等等。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当直译原诗意象不能再现原诗意境时,就要进行意象重构。但意象重构不能脱离原文语境,用以重构意象的词语必须与语篇中其它相关意象词语形成语意连贯。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名动错位”指的是名词占据了本该动词占据的位置,而动词占据了本该名词占据的位置。说“名动错位”是假象是因为名词可以披上隐性谓词的外壳而占据动词的位置,但其名词性根本没变;而动词可以披上名词性外壳而占据名词的位置,但其动词性亦没变。这两种外壳都是客观存在于现代汉语句法中的隐性成分,名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标句词#,而谓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的v。  相似文献   

10.
《老乞大》是14世纪中叶高丽、朝鲜族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非常口语化。经过对《老乞大》四种版本的分析与比较,发现方位词语义特征丰富,呈现新旧并存态势,"X"的成分复杂,可出现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代词性词语以及数量性的词语,其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偶有副词性词语出现。这对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互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